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

上篇文章我们分析七国之乱底层逻辑,简而言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关键转型期。

如果诸侯国胜利,早期儒家宗族毫无疑问会占据上风,华夏文明可能会演变成小国林立的样子。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1)

反之朝廷平定了叛乱,则意味着大一统模式离形成只有一步之遥了。

那么接下来,经受住了严酷考验的汉景帝又会做些什么?

一、真空期

上篇文章已经讲过了,七国之乱后为了制衡法家军功集团,汉景帝主动将地方上的儒家宗族拉进了朝堂。

相当于周亚夫这些掌握军队的实权派,在战场上花了大力气击败了诸侯国叛军。

结果诸侯国叛军核心力量,即豪强宗族摇身一变,立马就和你同朝为官了。

两股力量相互对抗,皇帝就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间,甚至连集权的步伐都快了很多。

战争刚刚结束吴楚等国就遭到了惩处,许多郡县划归朝廷,剩下地区也遭到拆分。

这很正常,战败方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2)

汉初分封诸侯国形势图

不过并非所有诸侯都参与了叛乱,例如梁国,战争中坚定地站在了朝廷一方。

从道理上讲,找不到过错就不能任意惩处下属,若是有功,就算心里不愿意还是要发放奖励。

可讲道理是建立在老板忌惮你,或者仍需要你干活的基础上的。

实在不行你把自己弄成没用的废柴,运气好,老板“千金买马骨”图个好名声,说不定看在以前功劳份上也会好好待你。

类似诸侯国这时候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即没有能力威胁皇帝,治理地方也不如郡县制官吏用起来顺手。

关键还保有很强的力量,过几代人说不定又是个祸害,还要留着干嘛?

公元前148年,汉景帝正式动手,《汉书》记载曰:

“诸侯王薨,大鸿胪奏谥、诔、策。”

第二年又下旨:

“罢诸侯御史大夫官。”

此后干脆直接下令:

“诸侯王不得复治国。”

相当于一步步把诸侯国行政权剥夺掉,有点类似于明朝靖难之役后朱棣对付藩王的方法。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3)

削藩大部分工作实际由汉景帝完成

你还当你的王,封地上税收也归你,官员任免、军队调度什么的就别操心了。

后来汉武帝干脆连钱都不想给,直接找借口把大家爵位都废了,这是后话本文不多赘述。

处理掉了诸侯国,军功集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汉景帝手段相当粗暴。

军功大臣所仰仗着不就是爵位吗?大家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根据《汉书》记载,景帝在位期间一共进行了8次大规模赐爵。

军功集团祖辈拼了命换来的爵位短时间内极度泛滥,到后来根本一文不值。

但是有些高级爵位是不能随便赏赐的,例如侯爵,你总不能让百姓人均万户侯吧?

这批人下场就很惨了,皇帝干脆直接下黑手。《史记》记载:

“独行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候宗室见都侧目而视。”

这段话讲的是著名酷吏郅都,字面意思是他铁面无私惩处了很多权贵。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4)

西汉酷吏

然而你看具体案子,例如宋子侯买了点违禁品,然后:

“买塞外禁物罪,国除。”

宁侯更加冤枉,出封地转悠没报告,立刻:

“坐出国界,有罪,国除。”

基本上都是轻罪重判,稍微抓住点毛病都不得了,最后甚至连周亚夫也没跑掉。

汉景帝手腕高超没有玩脱,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大幅强化了中央集权!

这个时候你已经很难用儒家、法家对各方势力进行界定了。

法家军功集团被干掉了,但从结果上看推动中央集权依旧是法家思想的胜利。

可换个角度想这场胜利似乎又不完整,因为中央集权下官吏来自儒家、道家等各家学派,想法理念与法家差异巨大。

各派都有了一席之地,但局面又和每个学派最初的设想相距甚远。

如果非要形容,我将之称为汉帝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真空期。

二、独尊儒术

大自然厌恶真空,朝堂也同样如此,长远来看真空必然会被某种学派填补。

与此同时董仲舒正在仕途中沉浮,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甚至仅次于孔子!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5)

儒家是很能变通的,至少在汉初他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大儒陆贾在自己著作《新语》中公然宣称:

“书不必起仲尼之门,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也就是说我们儒家还是要遵循自己理念的,可是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为了实现目的,可以采取包括违背孔子教诲在内的各种手段。

所以汉朝无为而治的时候,陆贾直接声称儒家的“仁义”就是道家的“无为”。

到了汉景帝真空期,董仲舒进一步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巨大的修正乃至篡改!

现代很多传统文化爱好者为儒家辩护时,总声称某某思想不是孔子本意,儒家是好的,后人曲解了。

这种说法对也不对,后人曲解孔子本意不是一次两次了。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6)

孔子:我没说过,不要瞎讲

可你真要死守孔子教条,那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早晚要被历史淘汰掉。

陆贾能把儒家解释成道家无为,董仲舒干脆让整个儒家为法家郡县制背书,他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神灵之天,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春秋繁露》曰: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皇帝干得好会有祥瑞,干得不好上天就会降下灾祸来警告你。

史书中记载的后世王朝开国皇帝什么满屋红光各种异像,其实都是这套东西。

其次是自然之天,董仲舒直接将阴阳家的内容挪用了过来,进行了自然和哲学层面的解释。

例如《春秋繁露》中,大量篇章用阴阳五行解释了自然现象。

风雨雷电、春夏秋冬就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再升华一下,王朝气数也在天地五行框架之内。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7)

五行理论

像五德始终说,秦朝属水德,汉朝属火德,也是这套东西。

那神灵之天和自然之天有什么关系呢?董仲舒认为自然现象臣属于上天,所谓:

“此之谓天之意也。”

到了这个地步,儒家和其他文明的一神教已经很相似了,称之为儒教也不为过。

做个简单类比,西方基督教信仰上帝,东方儒家信仰天。

基督教认为自然规律从属于上帝,儒家认为自然规律从属于天。

当然儒家和一神教还是有区别的,这里只强调董仲舒学派的宗教属性,其余暂不展开。

在神灵之天和自然之天基础上,《春秋繁露》第三个层次是道德之天。

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三纲五常、忠臣孝子、仁义道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董仲舒强调,这些东西是永恒的道德原则,是不可更改的。

目前网上比较著名的一个说法是孟子讲三纲五常时,曾提到:

“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

所以你看儒家多好?可惜被人曲解了。那么是谁,在什么时候曲解了儒家?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8)

答,董仲舒,在汉景帝、汉武帝时期完成了这项文化工程。

后世王朝数不清的忠臣孝子追根溯源皆源于此,大家感兴趣可以研究下文天祥。

朗朗上口的《正气歌》中处处都是董仲舒的思想,比如: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总之,经过大幅度修改的儒家思想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孔子原版学说。

董仲舒处处为法家中央集权和郡县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恶龙缠斗者终成恶龙。

胜负并非总在战场上,你太厉害了,我干不掉你,还有一种办法,我加入你。

前几篇文章已经提到过法家缺陷,即人性本恶论和轻视德治教化。

自我改造的儒家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接下来就是汉武帝独尊儒术。

用比较流行的修仙小说的段子,这种状况你可以理解为儒家吞噬了阴阳家,然后对法家进行了夺舍。

三、大一统

从结局看儒家似乎胜利了,此前文章也讲过,道家是没有基本盘的。

随着爱好黄老之学的窦太后去世,汉武帝不费吹灰之力就赶走了道家黄老学派。

不过儒家似乎也没有胜利,因为早期儒家是想恢复周朝分封制模式的。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建议(汉景帝集权引发意识形态真空)(9)

各个宗族依据血缘和宗法制自上而下垄断土地、官职、军队,天子权利受限。

如今汉王朝虽说独尊儒术,宗族依然在基层发挥巨大作用,可想当官就得受皇帝任命委派。

这个角度看独尊儒术反而削弱了儒家,豪强世家从此甘愿为皇权效命而不是与之争斗。

但你要说法家最终获得了胜利,驯服了儒家宗族,也不对。

因为商鞅、韩非子这套学说最终只留下了郡县制组织模式,其学术思想荡然无存。

什么君臣关系是一场买卖,人性本恶所以要严刑峻法等等,后世历朝历代看来都是丧尽纲常,大逆不道!

华夏大一统模式自此演化成型,你也可以将其称之为“儒表法里”的治理模式。

之后王朝虽然也对此修修补补,却再也没有跳出这套大框架。


参考资料:

《汉书》

《史记》

《新语》

《正气歌》

《春秋繁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