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成人世界,光聪明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勤学好问,才合乎文的要求,才能成为君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公冶长第五》

子贡请教:“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明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放下身段向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得到“文”的谥号。”

这段话提到的孔文子是卫国大夫,孔圉(yǔ),他死后被称作孔文子。

文这个字比今天包含了更多的内容,不仅仅指文化。有的时候指一个人具有经天纬地,能够安顿好天地的才能,比如周文王,有的时候指一个人道德高尚,勤学好问。

孔子称赞孔文子“好学”,这是值得注意的,因为整部《论语》只有三个人达到好学的要求。

第一个是孔子自己,他曾经说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是孔子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第二个好学的人是颜渊。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你的弟子哪一个算得最喜欢学习?"孔子回答说:"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再也没有这么优秀的学生来继承,传播我的理想了。”

第三个人是这里所提到的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代表聪明,说明孔文子先天条件很好,智力、领悟能力都是有突出表现的。

高中读这一段的时候,我还是按照字面意思,将“敏”理解为行动快,仅仅认为孔文子是一个好学的人,并没有想到他是“勤奋并且有天赋的人”。这样一来,导致我忽略了很多重要内容。原先,我认为这段话只是教我们苦哈哈地学,实际上,这段话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给天资好的人警惕——不要成为龟兔赛跑里面的乌龟。

很多人都很聪明,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上表现出特别的领悟能力、学习能力,但是并不见得好学。一个人既有天赋,并且好学,等于是如虎添翼,这样的人比较少见,我们不必用极端例子恐吓自己。大多数人资质相差不大,但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造成了不同的结局。

有些人反映迟钝,通过好学、努力,改变了自己。譬如曾参,他资质不是很好,曾经将老师的“一贯之道“理解为“忠恕而已”,让孔子很是郁闷。但是,他通过不断学习,让自己的领悟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大器晚成,最终达到了老师的期望。

但是,我们这个时代,勤奋的人更勤奋,懒惰的人跟懒惰。没有《论语》的支撑,更多的人停留在抱怨的层面上,抱怨社会给的政策不够宽广,抱怨父母给的天分不够突出,抱怨没有带着自己向上的朋友,从来不抱怨自己不够努力。如果读过《论语》,你便会羞愧,这些话也难以启齿。

常有人说别人咸鱼翻生,这句话里多少带有嘲讽的意思——看他运气多好。仔细想想,你能否付出别人付出的努力?钥匙就在你手上,可你总是仅仅看着别人一个个打开成功之门。

很多人抱怨自己愚笨,《中庸》为愚笨开了方,你不妨试一试。方子为——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以前很担心别人学的快,好像兔子,我恐怕永远追不上。一坐在课堂上,我的心情就很颓丧、焦躁,看到别人有成果,我就很怀疑自己的脑袋。直到读到“大道至简”。

我相信最终我追求到的道理,是常见的道理,比如谦虚、真诚、乐观……当我再一次相信这些品德,拥有这样的品德,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是不由分说地轻易相信,当我再一次拥有它们,我是心悦诚服地坚信。我与简朴的道理走了一段路,又在山脚分手,终将在山顶重逢。有些人学的快,拥有了这些品德,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地不错。而我应该是属于资质一般的人,没关系,我学习的时间长一点,经过时间的雕刻,我也会具有这样的德行,经营好我的人生。

再看不耻下问。

下,指身份比自己低的人,年纪比自己轻的人。不耻下问指不管别人年龄轻、身份低,还是其他条件比自己差,他只要有任何地方能够为我启发,让我增长智慧,我都能够向他请教。

人有时候是因为好面子,耽误了自己。

我不爱麻烦别人,不管是同龄人,还是年纪轻的人,所以常犯这样的错误,上学期我电脑坏了,怕花钱不想去修理店,怕麻烦同学,就想自己修,搜了三天度娘,电脑成功坏了,软件装不上,做作业的时间也浪费了大半,最终还是拿到修理店修了。我想,我还是应该学会请教,因为多数情况下,问题从产生问题的人身上找不到解决办法,鸡蛋有时候需要外界来打破。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专长,同时,每个人不能具有所有的专长。所以,当自己有局限、碰到困难的时候,保持开放的心态向别人请教。我想我的第一步是学会向别人请教,然后学会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些古老而历久弥新的机会,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

论语三则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