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

三国时代,曹魏政权基本统一中国北方,虽然不是大一统的帝国,但是却曾经设置过五个都城。很多人都知道曹丕代汉之后,曹魏帝国的政治中心是洛阳,但是除了洛阳,曹魏还设立了另外四个都城级别的行政中心。

根据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所引《魏略》记载,“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立石表,西界宜阳,北循太行,东北界阳平,南循鲁阳,东界郑,为中都之地。”在曹魏五都中,长安和洛阳是千年古都,后世很多王朝依然以此二城为都城。

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1)

鲍国安版曹操

除了对曹氏、夏侯氏很信任重用之外,曹操对乡邻也特别倚重,最典型者如许褚。许褚,谯国人,忠心耿耿,多次临危救主,而曹操也视其为贴身侍卫,文帝曹丕也“甚亲近焉”。曹氏家族的故乡谯郡为曹魏集团的创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所以区域政治地位重要是不难理解的。

曹丕在篡汉的过程中,还在故乡谯郡制造了一些政治神话。据说东汉熹平五年(175年),谯郡出现黄龙,于是有术士说:“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复见。”后来,到了延康元年(220年),谯郡又出现了黄龙,这其实都是曹丕集团为了代汉而进行的政治宣传。不过,曹丕要把戏做足,当年七月就带着大队人马去了故乡,“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除了上述原因,谯郡还是曹魏南下攻击孙吴政权的必经之地,以谯郡为五都之一,更加显示了曹魏灭吴的战略姿态。

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2)

曹丕

几经历史变迁,昔日曹魏的谯都,今天是安徽的亳州市,虽然不是很有名,是个普通的地级市,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很有名的药材产地。

许昌到现在仍然还是这个地名,而这个地名还是曹丕起的。许昌在东汉的地方政治地理中叫许县,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许县改名许都,成为东汉王朝名义上的政治中心。建安九年,曹操大败袁尚,夺取邺,不久曹操由许移住邺,故许只是名义上之政治中心,而实际之政治中心已移至邺。

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3)

汉献帝

黄初二年,曹丕将许都改名为许昌,据说当时有一句谶言叫“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许昌对曹魏政权的意义极为重要,正是因为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才使自己获得合法性,正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实力雄厚的袁绍就没有曹操那种政治眼光,郭图说袁绍迎献帝都邺,袁绍不能从之,则是错失良机。曹操把献帝弄到许昌之后,““帝自都许以来,守位而已,左右侍卫莫非曹氏之人者”,皇帝成为手中人质。

后来,曹操自己搬去邺之后,许昌也仅仅是个名义首都,真正政权中心也就是曹操的霸府也就迁至邺了。许昌今天是河南一个普通地级市。

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4)

于和伟版曹操

最后再说说邺,邺都今天仅仅是个小县城,故址在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与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在汉末三国时代,邺城可是显赫得要命,是曹魏的兴起之都,也是曹操魏王时代魏国的国都。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战,曹操虽然大败袁绍,但是还没有攻取邺城。直到建安九年,曹操击败袁尚,才夺取邺城。在混战的汉末,邺城也算独善,一直保持相对安定。建安九年八月曹操定邺,九月即领冀州牧。

曹丕自立为帝(曹丕当皇帝之后设了五个都城)(5)

铜雀台

曹操把邺城作为政治中心,开始在此大兴土木、封官进爵。建安十二年春二月大封功臣二十余人,皆为列侯,其余各以次受封。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曹操在邺城挖出一个所谓玄武湖。建安十五年冬,曹操在邺城修建了历史上有名的铜雀台,“铜雀春深锁二乔”当然只是文人的胡扯。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受封为魏公,是年秋,建魏国社稷宗庙。到了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晋封为魏王。

邺城既是曹魏社稷宗庙所在地,也是承载国器之地,其地位近于圣地。明帝曹睿于太和元年(227年),“立文昭皇后寝庙于邺”。文昭皇后就是明帝曹叡的亲妈,也是那位美艳绝世的洛神甄宓。甄宓后来被曹丕赐死,明帝为其母立寝庙于邺,自是为文昭皇后平反,也说明了邺城之地位。曹丕后来定都洛阳,以明确汉魏禅代的合法性,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曹魏的陪都,次一级的行政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