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1)

清远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着“山水清远 岭南绿都”的美誉。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2)

清远拥有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的优势,乘坐广清城轨从清远到广州可实现半个小时通勤。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3)

省职教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个职业教育园区之一。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4)

清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5)

坐拥优越的区位、空间、生态优势的清远,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为实在的举措,承接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图为坐落于广清交界处的清城区一角。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6)

1月3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举行集体开工仪式,园区内2000多台开足马力的纺织服装设备的机器轰鸣声,奏响清远新年“开门红”。

清远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清远何以能)(7)

清远全力以赴推动广州中大纺织商圈企业落地投产。图为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一角。

人勤春早。兔年上班第一天,广东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再造新广东,再创新奇迹”的时代强音。开局就是冲刺,起步即是决战。清远市闻令而动,迅速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实施“四个狠抓”的扎实举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步为赢。打赢高质量发展这场大仗、硬仗、常仗,清远有着独特的时代机遇、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为进一步增强清远全市干部群众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信心、恒心,南方日报清远新闻部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大纬度,推出重磅述评,全面解读在高质量发展这场大战大考中“清远何以能”。敬请垂注。

策划:达海军

统筹:刘秋宜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陈国飞 邓文燕 苏晨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人和

闻令而动勇争先

高质量发展号角吹响,清远闻令而动,全市上下紧锣密鼓部署工作,传递出坚定高质量发展之信心决心的信号

万事行为先。

新春伊始,清远发出“四个狠抓”的响箭,公布了2023年目标:加快落地总投资3000亿元的380个重点项目,确保经济增长6%,固投增长8%,社消零增长6%以上。

建市35年的清远,也面临着经济发展路径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但清远没有观望、没有彷徨,而是迅速反应。连日来全市上下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传递出清远坚定高质量发展之信心决心的信号。

事实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清远发展条件可谓优渥,“天时利地”俱备,破题关键在“人和”。回顾清远建市以来的历史,可以发现,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是清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底气。

人心聚起来,发展快起来。面对多重叠加机遇,清远正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当行动派。

振奋精气神

领导干部敢担当勇作为

开一个好局,育万千新机。

1月28日兔年首个工作日,在收听收看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清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分会场讨论会。各县(市、区)也陆续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出最强“动员令”。

拼经济成为各地的共识。连州建市29年来首次在年初七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新年经济工作做出部署,强调抓紧抓实招商引资,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英德广邀企业家座谈,听取企业家们对英德经济发展的意见与建议,为企业鼓干劲、树信心。

也有些地方把动员会开到一线、开到现场。佛冈组建调研组深入项目一线、企业车间,为工业经济发展和园区建设工作“把脉开方”,协调解决发展问题。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开展新春走基层调研,深入镇村走访,召开会议部署,出台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梳理多个县(市、区)的“动员令”,不难发现,“坚定信心”“主动出击”“真抓实干”等表述频繁出现,体现出爬坡过坎的底气信心,也彰显了拼经济的果敢与魄力。

回顾清远建市35年的历史,就会发现,敢闯敢试、唯实唯干这些名词早已刻入城市发展的基因。

建市之初,清远是一个落后的传统农业市,工业基础薄弱,偏于粤北山区一隅。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作为推动全市工作开展的原动力,引导广大干部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实干中攻坚克难,以干事创业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从开启全国工业体制改革先河的“清远经验”,到全国首创的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从起于江湖走入庙堂的清远农村综合改革,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广清接合片区……实践证明,清远不缺“想做事”的改革精神,也不缺“办成事”的能力。正是靠着这股精神与干劲,清远经历了起步的筚路蓝缕,前进的风雨兼程,更在发展的激流中勇立潮头。

昨天的成就是明天发展的底气。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清远进一步提振“冲刺跑”的精气神,锚定目标,笃行实干,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优化软环境

经济脉动愈发强劲有力

1月31日,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举行集体开工仪式,园区内2000多台开足马力的纺织服装设备的机器轰鸣声,奏响清远新年“开门红”。

企业走在拼经济的最前线,是一个地区冲刺“开门红”、坚持制造业当家的有力支撑。清远深谙此道,不断厚植发展沃土,吸引企业来清扎根、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清远以硬功夫优化软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创新推进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让项目落地更顺利,手续办理更便捷,企业服务更到位。在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清远从2021年第三档跃入第二档,首次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位列同档。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清远已聚集一大批龙头企业,如,拥有全球唯一稀散金属全产业链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导稀材、气凝胶规模化生产打破国外垄断的埃力生公司。

头部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小微企业活力迸发的态势,推动区域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近年来,清远产业聚集效应越发明显,加快形成以前沿新材料、装备制造、轻工消费品、生物医药、现代旅游、现代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吹响,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不少企业家感受到暖意,增强了在清创业的底气。

“企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了。”这是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杨正高参加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最大感受。该企业是一家集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清远高新区的龙头企业之一。杨正高表示,新的一年,聚石化学将深耕新材料市场,做好科技提升、人才提升、管理提升,朝着高性能绿色新材料方向进发。

近日刚举行过集体开工仪式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内热潮涌动,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以数字化转型平台赋能中小微企业,探索时尚行业数据化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对纺织产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相信广清纺织服装产业不止是单纯的空间转移,而是在转移过程中将聚焦高质量发展完成产业升级。”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企业代表、广州市喜印喷墨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志刚表示,接下来将支持配合广清中大时尚科技城积极抢抓机遇,运用好区位交通、产业配套、成本低廉、生活便利、政策优惠等优势加快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群向清远转移发展。

企业活则经济活。2022年,清远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672.5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3.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

打好人才牌

培养高素质产业生力军

开新局靠硬实力,也要靠软实力,但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坐拥广东省职教城,清远大有可为。

省职教城于2011年落子清远,在建设之初就肩负着为广东培养和输送技能人才的重任。经过1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省职教城进驻高校10所,含1所应用型本科和9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约12万人。省职教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个职业教育园区之一。

当前,清远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如何用好省职教城的人才资源,为产业强市强化用工保障,是发展之需更是现实之求。

将产业与产业和人才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已成为政校行企的共识,目前也有诸多有益探索落地,如“订单班”“产业学院”等育人模式。清远市政府还成立了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产教融合研究院,以更高站位统筹资源,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产业吸引人才聚集,人才也带动产业升级,这种良性效应正在清远显现。

去年11月,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市名单公布,清远位列其中,这既是认可也是责任。清远将以此为契机,市级遴选30家左右产教融合企业,打造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同时,把专业链建在产业链上,以纺织服装产业、清远五大百亿农业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绿色建材、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为重点,推动开展校企合作,打造优质专业(群)。

与此同时,清远以省职教城建设为契机,积极打造片区市政配套建设,从交通路网建设、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发力,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规划,省职教城以“岭南学苑,山水匠城”为愿景,占地面积50平方公里,未来总共可容纳24所院校,常住人口将达55万—60万人,其中在校生25万—26万人。

从产业升级到城市提质,清远人才生态不断优化,为“千里马”竞相奔腾提供了广阔舞台,为推动清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智力和不竭动力。

地利

近水楼台先得月

坐拥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的区位优势,清远在接受湾区外溢效应辐射上更“得心应手”

推动高质量发展,没有捷径,唯有务实!清远凭什么?

清远地处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下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南连广州和佛山,北接湖南和广西。

占据地利,就是占得先机。

清远拥有距离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最近的优势,乘坐广清城轨从清远到广州实现半个小时通勤,未来还有广清地铁连线、清远磁悬浮专线将直达广州核心区。加之已基本形成的“六纵四横二联”高速公路网,推动清远在“入珠融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击鼓催征开新局。在新的赶考路上,坐拥优越的区位、空间、生态优势的清远,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为实在的举措,承接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探索与大湾区的交通互通、产业互链、城市互补,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区位优势突出

毗邻粤港澳大湾区

路通即财通,交通网络是区域发展的大动脉。

清远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美称。这里处于粤湘桂交界,是北上南下的交通要塞,连通南北的北江流经此地。

融湾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清远通过大力推动“交通补短、清远不远”,重点打造“三铁一通一航”和“六纵四横二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环珠三角地区融湾先行市。

当前,清远“空铁陆水”立体交通体系已逐步建成。30分钟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广清城轨每天80对列车穿梭、20多万人次往返,实现“广清半小时通勤圈”;清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54公里,位居全省第二。

清远境内航道通航里程354公里,北江干流航道166公里可全年通航1000吨级船舶,融入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支撑着清远市港口成为内联北江、外接珠江三角洲及西江沿岸城市的重要港口。

清远交通融湾的蓝图已绘就。根据《清远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清远正积极谋划“半小时生活圈”和“123交通时空圈”,有效支撑广清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北缘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三铁工程”是清远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融湾”工程之一,将推动南部通地铁、中部通城铁、北部通高铁“三铁工程”,全力实现“交通补短、清远不远”,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连接广东、湖南、重庆三省(市)的广清永高铁,群众呼声很高。据悉,该工程计划“十四五”期间动工。依托广清永高铁,将形成清远融入广州高铁第二走廊,并通过广清永高铁 广中珠澳高铁、广清永高铁 广深第二高铁连接珠西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届时将大大缩短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

瞄定目标,清远要进一步铆足干劲,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切实发挥经济发展“先行官”作用。

发展空间较大

主动承接湾区“外溢效应”

清远土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0.6%,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有数据显示,清远辖内土地开发强度不到6%,远低于珠三角地区16.8%的平均水平,工业用地、用水、用电及人工成本仅为珠三角地区的60%—80%,后发优势凸显,能为产业转移升级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近水楼台先得月。”清远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越区位交通条件,使其在接受湾区外溢效应辐射上更“得心应手”。

清远化被动为主动,接受大湾区产业外溢的辐射带动,旗帜鲜明提出要集中各类优势资源要素,统筹推进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全力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主平台首选地。

去年年底横空出世的广清共建“现代轻工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便是一个生动注脚。广州、清远两地持续发力,推动中大纺织商圈企业转移到成长空间更大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此举不仅能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契机,更是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产业链,推动广清两地时尚纺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清远和广州曾是“一家”,如今更是“一体”。历史上,清远南部地区曾长期属于广州府管辖范围。自2012年提出广清一体化以来,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全面推进,如今广清一体化已步入全方位融合发展新阶段。

跨入新征程,清远要争分夺秒抢抓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这个“牛鼻子”,促进广清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优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建设,为清远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生态资源丰富

推动转化为发展优势

清远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有着“山水清远 岭南绿都”的美誉。辖内高山峡谷纵横交错,北江、连江、琶江,三江辉映,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自2018年起,清远被列入北部生态发展区。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清远提出,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清远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清远已作出不少探索。

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清远丰富的农业资源,塑造了优良的农产品品质。全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20个,其中地理标志产品27个、33个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中国麻鸡之乡、中国红茶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

依托农业资源禀赋,清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果盘子”“茶罐子”。去年以来,选取了产业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等5个优势特色产业,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收。

不仅如此,清远旅游资源独特,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8家,各类景区景点星罗棋布,形成了文旅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当前,清远充分发挥北江沿线生态、航运、旅游、农业等优势,大力推动建设北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速推动清远北江流域生态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以中铁文旅集团清远文旅项目、清远旅游客运码头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加速规划建设。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全省吹响高质量发展冲锋号之际,后发优势凸显的清远厉兵秣马,要拿出更加实干担当、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天时

乘势而上凭风起

好的政策“放得下”,清远全力“接得住”,做到“抓住一次机遇、迈上一个台阶”

清远,一座占广东省陆地面积超十分之一的地市,何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对这块粤北之地的关心厚爱、大力支持,为清远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动力。

最初的广东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如今蝶变成粤东粤西粤北唯一一家进入前100名的国家高新区,成为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广清接合片区成为全省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闲置土地绿起来、现代农业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风貌美起来,一系列探索成效不断凸显;

我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成为广清优势互补、加快融合发展的全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

落地全国最大的三个职业教育园区之一——省职教城,省职教城各院校间,正在建设中的广清城轨线路“一虹飞架”、联通广清……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建市三十多年来,清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表明,好的政策“放得下”,清远全力“接得住”,做到“抓住一次机遇、迈上一个台阶”。

是谓,天时。时节如流,击鼓催征,全省高质量发展风正劲,清远提振精气神、激扬决胜力,奋楫扬帆勇争先。

奋进!使命在肩“慢不得”

清远是一片富有改革精神的热土,亦是一片被“天时”青睐的土地。

从开启全国工业体制改革先河的“清远经验”,到全国首创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从源自清远模式的扶贫“双到”,到移民样板的“连南模式”,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在上级的政策加持下,清远走出一条以改革为引领的特色发展之路。

新征程,清远再次担当起为全国探路的重大使命——2019年12月,广清接合片区成为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广东将其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重点辐射带动区,是深入实施广清一体化的主战场,是推进广州都市圈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城乡融合改革经验的先行地。

数载破浪前行,清远敢啃“硬骨头”,以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金融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农村综合改革新路子等。自2018年以来,清远连续4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列粤北五个地级市中的第一名。

回望来时路,1988年,清远市出现在广东省的版图上,地处北江中上游,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三省通衢、北江要塞”之称。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概念,并不足以完全定义清远。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如何寻找这座城市的“坐标”?

清远是广东的“生态重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筑牢粤北生态“北屏障”。

清远是广东的“产业重地”。深入推进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重大平台建设,多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清远重点部署,其中,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作为全省布局核心城市,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作为全省布局重点城市。

清远迈向广东的“旅游强市”。广清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共同建设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球的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清远是广东的“工匠摇篮”。坐拥省职教城,每年为省内外各地输送大批产业生力军,是广东省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重任在肩、机遇在前,清远高质量发展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争先!勇当发展“领跑者”

1988年建市之时,清远的地区生产总值为34.5亿元。建市之初,清远是集“老、少、山、边、穷”于一身的“寒极”。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难更向前,2011年,清远的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1003亿元;2021年,在北部生态发展区各市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大关。

从建市到GDP超千亿,清远用了23年;从第一个千亿到第二个千亿,清远用了10年。曾经“一穷二白”、排名全省落后的“追赶者”,如何变成长期领先粤北地区的“领跑者”?立足全省发展大局,清远坚持“别人跑一步,我多跑几步”“别人干一分,我多干几分”,时光不负实干者,清远在一次次实干苦干中实现新跨越。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国家和省的系列部署为清远带来新机遇,但从没有不劳而获、靠“赋予”就能得来的高质量发展。成绩是要干出来的,是要拼出来的。慢慢腾腾抓不住机遇,轻轻松松实现不了发展,清远正“与时间赛跑”,抓住“机遇期”,用好“窗口期”,突破“承压期”。

1月3日,慕名前来园区,进行首次考察;1月10日,进行第二次考察,决定进驻;1月31日集体开业……数日确定、十数日开业开工,这就是让广州胜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大辉感慨的产业发展“加速度”。

“确定进驻时厂房地面还是毛坯状态,园区只用了十几天就将地板、墙面、装修、照明、电路等都帮我们做好,非常贴心的服务,就是为了让我们尽早开工。”徐大辉说。

作为纺织服装全省“一盘棋”的重要落子,清远抢抓机遇、不负厚望,每天都有一批新的企业到园区洽谈、落地搬迁,入驻热情高涨,一派“凤还巢”“鸟投林”的喜人气象,纺织服装首场专场招聘会吸引大批应聘者,广州胜唯、禧凤服装等纺织服装企业集体开业。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红红火火的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折射出清远大干快上的冲劲。

创优!提档升级“论英雄”

远眺前行路,全省上下正在掀起的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热潮中,全省各地赛龙夺锦,清远也全力以赴“拼经济”,力争确保经济增长6%,固投增长8%,社消零增长6%以上。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清远努力出实招、干实事,不断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匹配度提升计划,推动“以亩产论英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和集中。坚持制造业当家,实施工业产业“十百千”计划: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动一批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推动百亿、千亿产业集聚发展。

把握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动广州中大纺织商圈企业落地投产。构建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力争使主平台成为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重要载体,产业内生发展的创新高地,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也是新时代的主旋律,清远全力紧跟时代步伐奔跑。以2022年为例,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制造业发展2780万元,占比49.07%;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农业创新发展1920万元,占总数量的33.89%,上述两项加起来超过了80%。

清远的“真心实意”与“真金白银”,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1995年,工业化大潮中清远扶贫经济开发试验区设立,其后陆续完成向省级高新区、国家高新区转型的“三级跳”,目前辖内高新技术企业占清远市高企总数约三分之一,成为引领清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清远不断做好清远“土特产”文章,各地狠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大做强清远鸡、英德红茶、麻竹笋、丝苗米、连州菜心“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产业提档升级,聚势赋能,清远经济发展质量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