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

所有的1型糖友和部分2型糖友对胰岛素应该都不陌生,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尽可能地回避使用胰岛素,他们担心使用胰岛素的弊大于利。尽管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付出,却还是常常被误解。

一直以来,不少糖友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胰岛素。越来越多的糖友因为误解对它敬而远之,却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这让人很是痛心。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1)

很多人对胰岛素的认识是这样的:

“胰岛素”对身体有害

胰岛素原本是人们身体内正常分泌的,对调节血糖非常重要的一种激素。只是人们在患了糖尿病后,胰岛素由于病理作用分泌得少了,作用率也降低了,所以才需要通过外源来补充。作为人们本身就有的激素,又怎么会对人们有危害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妊娠期间如果通过饮食治疗血糖还是不能控制,要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而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临床证据显示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时安全有效的。”连孕妈妈都可以用我,这下人们可放心了吧?

用上“胰岛素”,就戒不掉了

因为胰岛素是人体本身需要的激素,所以并不存在戒不戒得掉的问题,只有需不需要。

1型糖友由于胰岛功能衰竭,要和它终身相伴。而2型糖友、妊娠糖尿病,什么时候需要注射,什么时候可以停用它,则要由主治医生通过具体病情来判断,并不存在产生依赖性的问题。

病情加重才会用到“胰岛素”

这个误解主要针对2型糖友。在患病较长时间后,大多数2型糖友即使非常注意治疗和调养,最终还是要和胰岛素打照面。

这并不是说之前的护理都白费了,而是随着时间和年纪的增长,糖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逐渐下降。糖友将无法依靠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控制血糖,所以此时更需要胰岛素的帮助,并不是说明病情加重。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2)

在糖尿病确诊初级,临床上常常需要用胰岛素来进行早期强化治疗,这样就能让超负荷工作的胰岛妈妈停下来休息,等胰岛妈妈伤养好恢复正常了,再停用胰岛素,不少糖友们还能迎来不需要打针吃药的蜜月期。

“胰岛素”很难相处

对于新手糖友来说,一开始和胰岛素接触有些陌生,有些胆怯,注射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疼痛感,就以为胰岛素很难相处。只要真正了解了胰岛素,正确利用胰岛素控糖将不再是难事,还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3)

“胰岛素”会让人发胖

一些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确会发胖。但是,胰岛素疗法本身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克兰戴尔博士表示,其原因是,患者经过治疗后,其身体可有效处理血糖,结果使体重增加,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4)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最后一招

克兰戴尔博士表示,虽然一些患者在尝试各种疗法之后才选择注射胰岛素,但是这并非最佳治疗策略。一些患者接受胰岛素疗法时已经发生了并发症,而长期血糖过高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危险性。而接受胰岛素治疗越早,并发症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注射“胰岛素”意味着治疗失败

事实是:即使非常注意治疗和调养,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要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渐进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流逝,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会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单纯地依靠饮食、运动和口服药物将逐渐失去作用,这个时候注射胰岛素就成为一种必须。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5)

“胰岛素”导致并发症

事实是:并发症和胰岛素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患2型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也越需要使用胰岛素。相对于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来说,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要小一些。

“胰岛素”会限制我的生活

事实是:无论选择什么方法控制糖尿病,您的生活都将受到一定限制。而胰岛素治疗可以使您在饮食和运动上,都更具有自主性和一定程度的弹性,而且您再也不用费劲地记住每天需要在什么时间吃什么药了。

“胰岛素”不会改善我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事实是:合理使用胰岛素会改善您的健康状况,使您感觉更好。胰岛素是最快的,也是最有效的降低血糖的药物。如果医生建议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这通常意味着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这个方法是最合适的。通过使用胰岛素,患者将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能量代谢将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视野模糊的情况将减少,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次数也将减少,更重要的是,已经存在的并发症也会减缓进展。

胰岛素真的可怕吗(您真的了解它吗)(6)

使用“胰岛素”会使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萎缩”

您可能会把“用进废退”的原理应用在胰岛上,认为注射了胰岛素后,自身的胰岛就不需要工作了,自然就会衰退。实际上由于自身神经激素的调节,不论我们用不用胰岛素治疗,您的胰岛β细胞都会不停的分泌基础胰岛素。通常说的β细胞功能的不断减退是糖尿病本身的自然病程所致,与注射胰岛素无关。而在早期糖尿病病友中,由于加入了外源性胰岛素降低了血糖,可以适当减轻β细胞的分泌负担,反而会使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