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要经过一些什么(不仅用来形容偶像)

出道要经过一些什么(不仅用来形容偶像)(1)

出道

最近,由于两部网综《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走红,最新网络用语已经变成了“pick me”“小姐姐”“C位”和“出道”等等。

那今天就先来谈谈“出道”二字。

尽管谁都知道“出道”的意思,为了落笔作文嘛,谨慎起见,我还是顺手查了一把度娘。

竟然发现“出道”一词源于法国!请看:

“‘出道’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法语‘debut’,本意为初次登场,是对于歌手专用词汇。”

后面加了一句,仍然是外国的:

“在日本音乐界,加入演艺圈只算是入行,‘出道’则以正式发行CD为标准。”

我只好昏倒。

马上去查字典。

《新华词典》无此字条。《辞海》(1989年版)亦无此字条。

原来“出道”一词拿不到绿卡,只好移民海外。

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汉语字典编纂一直令人费解。很多人人皆知其意,早就成了通用语和流行语的,它就是不收。守着某种不可言传的正宗。比如,十年前,我曾查找“失恋”一词,也跑了空埭。不知现在收进去了没有。

只好再回过来求诸网络。

终于发现了“出道”有“指年轻人走上社会,能独立工作和生活”的解释。不过放在词义解释的第三条。更要命的是,前面冠之以“方言”二字。好极了!却原来,“外婆”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

到此,我也终于有点明白,前不久的“外婆风波”是要告诫人们:

“顺我者胡普,逆我者方言”啊。

其实,大家心里多少会有点感觉。无论如何,这“出道”一词,最早应该来自佛门的吧。

确实如此。不过,佛门的“出道”,即“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迹近于“涅槃”的意思。

所以又称“成道”或“得道升天”。

比如,观世音菩萨就有三个生日,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和六月十九。第一个是祂的诞生日,第二个是祂的出家日,第三个则是祂的成道日。

而民间对“出道”的理解,多半都来自“艺徒满师”吧。

现代教育制度在中土普及之前,不光私塾、习武和唱戏如此,各行各业都是师傅带徒弟。一带一或一带几。满师之前叫修炼,满师之后叫“出道”。倒真的跟现在的偶像练习生有得一拼。

修炼就是吃苦。上海话叫“先吃三年萝卜干饭”。

没有收入,只有基本生活补贴。当年在上海做艺徒,每个月只拿17.84元。那不叫工钿,叫艺徒津贴。

这是在上海,大城市,算好的。在农村,师徒合约甚至有点像变相的卖身契。

我十七岁去江西,就亲眼看到过,农家孩子跟人学木匠,头三年一分不得。师傅只管一口饭,饭钱也不是师傅出的,木匠嘛,是做到哪里吃到哪里的。睡觉也是做到哪里睡到哪里。作孽的是,三年满师以后,只要你不单飞接活(你想飞也未必飞得了),东家给你的工钱还是要拿出一部分来孝敬师傅的。

1980年代初我去温州采访,那里的师徒合约更严,满师后要交给师傅的钱更多。有同行记者问,这不是剥削吗?为何不反抗?年仅十三四岁的小徒弟这样回答:“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剥削我的徒弟啊。”

也正因为学徒之路太难,满师之时,哪个艺徒不是长舒一口气,终于熬出头了。上海小青工么立即可以拿36元工钿。农村孩子虽然还要受欺负,总也快了。

还有一种“出道”,就是“踏上社会”。老早上海人家小囡只要不继续读书,寻到一份工作,不管是去坐机关还是分到大饼摊,家里大人都会关照:“小鬼啊,乃侬踏上社会了哦,要哪能哪能……”在传统的世俗眼光里,只有家里、学堂不算社会,走出家门和学堂门,不管你学不学徒,一律视为已经“出道”。

找不到工作呢?也算“出道”。现在讲法叫“社会人”。

事实上,踏上社会就是踏入江湖。假使你一踏入江湖就做了老大,那就是“C位出道”了。

就江湖社会而言,有“出道”就有“收道”。“收道”有“金盆洗手”的意思。

记得当年我们一帮知青回到上海后,弄堂里小辰光交的朋友又来叫侬帮忙一道去摆平啥人,或者夜里去啥地方“借”点物事转来,或者一道去“搏眼子”,我们因为已经顶替爷娘上班了,谈朋友了,甚至准备结婚了,就会回头他们:“朋友,弗好意思,我老早就‘收道’了。”被他们骂声“缩卵”么,也只好忍了。

只有经历过种种“出道”的人,才会明白,没出道时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