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 ,用字母符号 m 表示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复习资料一)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机械运动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国际单位:米 ,用字母符号 m 表示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会选:根据所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3)会放:把刻度尺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

(4)会看:视线应与物体所对的刻度线垂直;(5)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会记: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数值和单位)。

3.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辅助工具法(测量硬币的直径)

4.时间测量工具: 秒表。国际单位:秒 ,用符号 s 表示

5.误差:是指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

6.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 错误可以 避免,而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

(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 50℃,物体刚好熔化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开始凝固;

(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3、用水浴加热是为了使晶体受热均匀。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E)液体沸腾的特点:吸热且温度不变。

(3)沸腾和蒸发的异同

1、蒸发发生在任何温度,沸腾只发生在一定温度(液体的沸点)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相同点

1.都是汽化现象;2.都需要吸热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空气中、人呼出气体中、锅里冒出)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云(液化和凝华) 雨(液化) 雪(凝华) 露(液化) 雾(液化) 霜(凝华)雾凇(凝华)

探究问题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如运动快慢的比较、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等)

转换法(如声音的产生,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小球被弹开,温度的变化转换成液柱高低的变化等)

理想模型法(如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玻璃罩内的空气不能被完全抽空,只能根据空气越少,听到的声音越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