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

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刘恒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定位非常明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育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202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任务,即: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下面我就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结合课堂教学中在“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1)

《年、月、日》这一单元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教材内容。是学生在认识时、分、秒时间单位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份:第一部分内容:“大月和小月”;第二部分内容:“平年与闰年”;第三部分内容:“24时计时法”。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并不陌生,但是对平闰年的认识,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还是不熟悉的,尤其是大小月的来历,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并不清楚。我们需要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网页,学生通过自学,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系统了解。本单元我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自己浏览网页,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通过填写2013--2022年2月份天数,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平年闰年的方法。同时,在本单元的每节课的课件我也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学生操作性课件,一部分是信息技术PPT展示性课件,一部分是我编辑的趣味性儿歌。学生操作性课件又包括:年月日网页;巩固练习;拓展知识(年月日其它有关知识);展示性课件包括:年月日的形成,大小月的来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等;趣味性儿歌来源于年月日与数学计算之间的总结拓展。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2)

在本单元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努力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通过下载配备的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光盘多媒体资源,制作PPT后,充分开展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活动,力争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善。并同步注重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述能力的培养,结合单元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主要做到了以下五个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3)

一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编辑PPT课件,插入动画音视频改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材呈现的数学情境图片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材料,它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富有挑战性。所以教学内容的呈现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单元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把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制成了PPT幻灯片,丰富了教材内容。学生结合教材年历,浏览、阅读,同时又观察浏览在一体机里播放地幻灯PPT,在短短地几分钟内对年月日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教学展示展示大小月的由来这一环节中,我又通过动态的故事画面和趣味性儿歌,使学生轻松记住了一年当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的2月,一年总计有12个月。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4)

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制作PPT课件,一体机幻灯播放让学生观察,我随机提问引领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回答数学问题,从而改变我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为教师,我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制作PPT,并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年月日学生很熟悉,但是年月日的形成学生并不熟悉。我们通过播放展示性动态课件,让学生观察动态的画面,清楚了地球绕太阳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自转一周是一日。平、闰年的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通过课件展示,图文并茂地展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5)

三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复制、下载、编辑PPT课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笔记和重复性作业,落实“双减”要求,提质增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产品在生活和学校办学基础上的投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体现在实践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是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的问题:例如让学生收集制作年月日网页,让学生结合手中年历自主浏览、阅读,小组内交流。在练习时,我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可以自主地解决教材练习设计,同学间交流讨论做出结论,也可以浏览年月日的其它知识。接着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在探索四年一闰时,学生看2013年—2022年2月份年历,填写统计表,找出其中的平年闰年,发现规律,得到判断闰年的方法。最后,我告诉同学们我查了公元1700年、1800年、1900年的二月都是28天,公元2000年的二月有29天,你能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解释以下这个问题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们的议论和讨论并得出了结论:这四个年份都是整百年年份,而整百年年份必须是400的整数倍的年份才是闰年,不是400的整数倍份的整百年年份都是平年。所以1700年、1800年、1900年这三个整百年份的2月是28天,而2000年是400的整5倍数的年份,它是闰年,2000年的2月就是29天。这个问题的抛出与解答就同时关注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数学客观存在现象的解答能力。可谓"一箭三鹛"在数学课堂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6)

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制做演示文稿在一体机上采用幻灯播放模式,这样将教材上的情境设计灵活而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同时也改善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方式,让信息技术成果融合于实践的数学课堂,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经历。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力发展、加深情感沟通、反映现实中多种需求,使师生潜能得到发展是师生课堂教学最具"吸引力″的价值目标。在《年、月、日》这一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学教材内容、查找资料、制作相关图片、展示独立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随机展示资料、插入幻灯ppT播放,引导学生勇于探究教材练习题,浏览有关年月日其它知识等方式,为师生课堂教学搭建互动、交流、展示地平台,这样安排也消除了学生紧张感、焦虑感,还能让他们主动发展,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同时也可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表达能力得到"身临其境"的自主锻炼。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7)

五是利用常规数学计算,建立有关年、月、日、时、分、秒的知识联系,编辑儿歌增强求知过程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积累素材。

如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我先给学生出来两道计算题:365÷7=52余1天,366÷7=52余2天,接着引领学生结合所学编辑了一首顺口溜儿歌,即“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一天加。平年三百六十五,闰年天数把一加;五十二周余一天,当是平年不会差;五十二周余两天,必是闰年此变化。”在教学平年和闰年时,我出示了四个连续年份除以四的计算题,即2017÷4=504余1天,2018÷4=504余2天,2019÷4=504余3天,2020÷4=505;我又出示了几个整百年份除以四百的计算题,即1700÷400=4余100,1800÷400=4余200,1900÷400=4余300,2000÷400=5。然后让同学们联系教材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理解平年、闰年的由来,同时也编辑了一首顺口溜儿歌,即“年份除以4,有余平年现,若是整除尽,闰年年份定;四年有一闰,三平居其中;若遇整百年,四百除不完,平年不会变,四百能整除,必是闰年天;三百六十五,平年不会变,闰年加一天。”再比如我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先让学生结合教材情境图自学然后在结合前面所学也编辑了一首科普顺口溜儿歌,即“地球绕着太阳转,公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着地球转,一圈刚好一月满;地球自转一整圈,时间刚好是一天;二十四时是一天,牢记年月日时间;一时六十分钟点,分针钟面转一圈;一分六十秒完全,秒针钟面转一圈;时分秒针认完全,时间单位巧换算。”最后,我在学生的口答描述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用"二十四小时计时法″描述数学问题的时段用语用词不够规范,于是我又和学生一起搜集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时段标准用语,规范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时间在凌晨0时至5时用凌晨几时几分零描述;时间在早晨5时至8时用早晨几时几分来描述;时间在上午8时至11时用上午几时几分来描述;时间在中午11时至13时用中午几时几分来描述;时间在下午13时至16时用下午几时几分来描述;时间在傍晚16时至19时用傍晚几时几分来描述;时间在晚上19时至24时用晚上几时几分来描述,同时指出傍晚12时和24时凌晨0时都是指同一个时间点,中午12时也叫正午12时。这样通过顺口溜儿歌与时段专用词语的交流识记学习,也就同时培养了学生用观察力学数学,用思考力认知数学,用表达力描述数学的核心素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8)

总之,结合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使用信息技术是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展示的,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持,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不同基础层次的需要。对学生来说就是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具体情境中生成年月日时间单位,加深学生对年月日、二十四时计时法和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知识整体运用能力的综合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融合数学课堂)(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