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

“原谅我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也怕有一天会跌倒”

25年前的6月30日,

一个噩耗让整个香港陷入悲伤,

所有粉丝都在期待着beyond从日本顺利归乡,

举办一场盛大的演唱会。

然而他们等来的却是一永远不会再见的家驹,

粉丝嘶喊、哭叫、冲破警戒线……

时间似乎真的能够填补疤痕,

十年,二十年,曾经唱着《海阔天空》、

《不再犹豫》的人走过了青春,

也走过了那段悲痛。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

但每一次再听家驹都会有恍如梦境之感,

多少人希望黄家驹的那一次的跌倒能再站起来,

因为在音乐里他始终不怕跌倒,

随着自己的心勇敢走向远方。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2)

1984年初,香港乐坛突然搞了个大新闻,

那便是举办第一届“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

典礼当天,主办方评出了10首

1983年度最具实力的歌曲,

即将“统治”香港乐坛80年代的

“谭张梅陈”第一次集体亮相。

当晚,谭咏麟、梅艳芳、陈百强都有金曲摘奖。

唯独张国荣,那一年《风继续吹》明明红透半天,

最终却排在第12位。

对于钟爱的曲目落榜,哥哥久久不能释怀。

香港乐坛巨星璀璨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3)

同样是在1983年,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地下乐队,

刚刚参加完《吉他》杂志举办的吉他大赛,

拿了个毫不起眼的冠军。

当时他们离金曲颁奖典礼还差着5年光阴。

谁也没想到,10年后,

他们的歌将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圣经。

这支乐队,就是Beyond。

那一年的黄家驹,还在为生计奔波。

于他而言,音乐是最自我的表达方式,

是他最心爱的玩具。

最令他兴奋的,莫过于写出满意的旋律。

而拿到这个不知名的冠军后,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改变……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4)

1962年,黄家驹出生在香港一个劳工家庭,

是真正意义上的草根。

一家七口人住在三十平米的蜗居里,

他只能睡在沙发床上。

当时,香港的游泳票三毛一张,

为了凑够那最后一毛钱,

他和弟弟黄家强可以把整个家都翻一遍。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5)

黄家驹17岁前,没有拥有过真正的乐器,

没有学习过音乐,他对音乐的所有幻想,

来自电视上大卫·鲍威演唱的《1984》。

那时他只是个吹着口哨,

被生活的贫苦所烦扰的少年。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6)

他出生于一个经济并不宽裕的劳工家庭,

他做过办公室小弟、装修工、布景员,

17岁从垃圾堆里捡了一把吉他,

开始了自己的摇滚梦。

现实再骨感,他的理想也很丰满。

他吃着白面包蘸糖,

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屋里,没日没夜地练习。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7)

最初做音乐,黄家驹并非为了名利。

和那个年代所有的香港少年一样,

毕业后,他的第一目标,

就是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当过装修工,给人做铝窗,

还做过电视台布景员、办公室文员。

但不管白天有多累,回到家中,

都要抱着吉他苦练不止。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8)

在音乐上,他确有天赋。

弹琴很快就无法满足他内心的渴望,

于是到处打听有没有人愿意组乐队,

招成员的标准只有一个:无比热爱音乐。

正巧有一天,黄家驹去逛琴行,

发现有个鼓手留下联系方式。

黄家驹二话没说,

立马找到了鼓手,也就是叶世荣。

一见面,黄家驹就滔滔不绝地

阐述自己对音乐的看法,

抓起手边的吉他教叶世荣演奏,

逮着对方足足说了一个下午。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9)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0)

很快,他俩又遇到了天才梁翘柏。

为了做音乐,大家都选择打短工,

所以穷得叮当响。

那个时候,叶世荣在保险公司上班,

把黄家驹、梁翘柏也介绍进去。

每天开完早会,三人便离开公司,

号称拜访客户,其实是去玩儿音乐。

穿着西装跑去唱片店听摇滚,

饿了就买面包蘸白糖吃,

丝毫也不觉得辛苦。

三人在茶餐厅里谈音乐,

就点一杯奶茶,因为没钱,

奶茶加水,越冲越淡,

直到最后冲成了一杯白开水。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1)

乐队排练的场所,更是寒碜。

大家聚在叶世荣祖屋的一个小隔间里,

因为玩儿的是重金属音乐,

每隔一阵隔壁邻居就来敲门,大声呵斥。

为了讨好,叶世荣不得不送对方一个冰箱。

结果邻居还是不依不饶,

直接打电话报警。

没想到警察来了,非常好奇地坐下来一听,

觉得他们的作品很有劲儿,居然成了乐迷。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2)

鼓手叶世荣曾说:

家驹天生就是引领者,在乐队里,

他会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

希望每个人都被关注。”

在对音乐的理解上,黄家驹也远高于其他人,

总能捕捉到最新的音乐形式。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3)

黄家驹24岁写出的《再见理想》,

很多人人到中年才听懂。

心中一股冲劲勇闯

抛开那现实没有顾虑

仿佛身边拥有一切

看似与别人筑起隔膜

27岁,他为母亲写下《真的爱你》。

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

母亲的爱却永远未退让

决心冲开心中挣扎

亲恩终可报答

28岁,《光辉岁月》。

当年被看不起的小子,

一路唱到了万人呐喊的红磡。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31岁,《海阔天空》。

只是他没能等来他的海阔天空。

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31岁,

所有人在生活中奔忙,

撞得灰头土脸,但他不会,

他永远是我们最初爱着的少年郎,

吉他长发,在台上唱: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 谁人都可以

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4)

即使已经过去25年,追逐黄家驹,

追逐beyond的人,从未减少,

岁月似乎并未让他和他的才华褪色,

而是在一次次新旧交替的洪流中历久弥新。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5)

有人在听着他的歌流眼下热泪。

异国他乡,有人因为他的歌声重逢。

还有无数乐队依旧在向黄家驹致敬

他离去那么久,却还在影响着这个世界,

歌声是一种载体,不垢不灭。

知乎有一个问题说:

黄家驹是不是被神话了?

他当然不是神。

他是一面镜子,一面无论何时我们回看,

都能看清自己来路的镜子。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6)

每个人都曾是那个坐在贫瘠中也能生出梦想,

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朋友,

我想当科学家,想当作家,

想组个乐队,想做超级英雄……

但不知什么时候起,

我们弄丢了可以信誓旦旦

说出这些“不切实际”梦想的自己。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7)

我们羞于承认自己有过一个梦想,

编织过一个未来,我们埋头前进,

装作对一切毫不在乎。

不敢太用力生活,口头禅从“我想要”,

变成“算了吧”;

我们对生活中的一切没什么脾气,

不敢主动,还安慰自己“不主动的人就是不够爱我”……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8)

那时的黄家驹还是个不知名的乐队主唱,

已经在努力为世界上的不公平发声,

后来他探访非洲,和孩子们一起唱歌,

写长长的日记自省……

他有很多善良和爱,想要给这个世界。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19)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20)

从手中空无一物的穷小子,

到万众仰望的摇滚巨星,

他从未遗忘那个吹着口哨听着摇滚的小男孩。

而我们害怕的事情太多,

所以回望那个捡了一把破吉他

就想单挑专业乐队的小男孩,

那个没红时就试图用歌曲改编世界的歌者,

那个不肯向商业低头远走日本,

最终带着遗憾和梦想猝然而逝的少年,

才终于能捡回一些年少时熟知的勇气。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21)

有人说,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离去,

黄家驹不会那么有名,

被那么多乐迷追捧。

他会像其他偶像一样,

被时光冲走,被人们遗忘。

可要我说,这些都不重要。

相信黄家驹一生最看重的事,也不是这些。

我们都老了,但他永远年轻。

黄家驹为什么改日语版(还有多少人在听黄家驹的歌)(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