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

春节档影评系列5《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1)

纵然有去年《你好,李焕英》创下的票房奇迹在前,今年的春节档的喜剧片依然是稀罕物,8部新片中只有《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算得上是喜剧,不出意料的在大年初二实现了“票房逆袭”,这或许才是大过节的中国观众最想看的类型。

《魔幻时刻》的本土化尝试

与《四海》、《奇迹•笨小孩》等附带喜剧元素的影片不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一部“真正的喜剧”。虽说片名还是开心麻花惯常的“谐音梗”,但实际上从整个立意到表演方式,人物关系以及戏剧冲突,该片都是建构在最经典的喜剧设计“身份错位”之上的,而不是那种只靠段子咯吱人的发笑方式。

当然,这个功劳一大半要归属于原版电影,日本导演三谷幸喜的代表作《魔幻时刻》,其最核心的“龙套演员扮演顶级杀手”设定被完整继承下来,作为喜剧的“能量源”,随时与表演者的虚虚实实发生互文,形成一个接一个的大小高潮。

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2)

而主创团队也为了中国观众做了足够的本土化,削弱了原版中的黑色幽默和涉及早期日影的致敬场面,从黑帮类型片和男主演本人身上挖掘出更多的原创元素,来丰富“魏成功”这个集喜剧和悲剧色彩于一身的“男一号”,这才在古典喜剧技巧之外,更多一份追求“电影梦”的伤感和同情。

在一个犹如摄影棚的“三十年代”小镇里,找一名龙套演员来扮演“杀手卡尔”,唬弄黑帮大佬哈维,这是女明星米兰和导演米勒的“妙计”。然而这位幸运(也不幸)的魏成功老师,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戏痴”,逮着个机会就给自己加戏,还时不时的来一段“内心独白”,这份孜孜不倦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让人不禁联想到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3)

从面见哈维到与意大利黑帮的谈判,以及之后的咖啡馆彩排和赌桌刺杀,人物就是在不断地“出戏”和“入戏”中诞生笑料,“Karl”和“Cut”的谐音也被巧妙地运用在剧情衔接上,有几场戏单独拎出来,也是不错的舞台小品。而观众的趣味,则是看着角色深陷这种困境之中又不自知,眼见着马上要穿帮了,却能峰回路转化险为夷。

单纯的魏老师就像是一位“愚圣”,沉迷于自己的舞台世界,完全没想到自己是在“假戏真做”;而哈维、吉米和帮众们又是在一头雾水中“真戏假做”,只有米家姐弟拼命地给他掩饰、圆场,个中尴尬之处,自是让人忍俊不禁。这种戏里戏外的多轮嵌套的确很是“魔幻”,调度和线索上若是操作不好就会显得混乱,好在三谷幸喜的脚本足够扎实,并没有因为魏翔的滑稽处理丧失了方向,那段翻译意大利语的圆桌戏就处理得相当精彩,颇有些昆丁•塔伦蒂诺的味道。

魏翔的成功与马丽的呆滞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是一部关于“元电影”的解构之作,从第一个微缩模型般的大全景开始,到最后一场“戏中戏”大结局后的蓝幕,整个电影都毫不讳言自己的“舞台化”。在这个时代架空的梦工厂里,并不追求生活的逼真,而是刻意保留了片场的那种“假”,无论是房间、街道还是整个半岛都像是布景,但魏成功丝毫不为意,他无缝拼接地带入自己的即兴创作,把《教父》《雨中曲》等经典桥段化其中,这要搁在别人身上难免尴尬,但放在他的身上…谁会和个傻子较劲呀?

而魏翔本人的真实经历,又同这个“第一次当男主角”的魏老师产生了重合,眼见他最后在彩蛋里捧着花,语无伦次,难免对“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这句话更有感触。

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4)

不过,相比魏翔出色的个人发挥和细节揣摩,马丽的表演就显得有些呆滞和工具化了,那场“见父母”的情感戏,虽然旨在凸显她对魏成功认识上的转变,但节奏和表达上都有些生硬突兀,两位父母的出场也和整部影片“梦工厂”的背景不搭。

倒是饰演吉米的周大勇让人眼睛一亮,把一个奸诈狡猾,同时又智商在线的“二当家”诠释得入木三分,正因为他半途识破了马丽的“妙计”,才让这场闹剧显得不至于那么幼稚,最后在教堂和码头的高潮戏能够回归电影的“功能性”,也算是迷影一代人对于这门古老艺术的理想化致敬吧。

本刊综合评分:★★★

这个杀手不太冷男主角叫什么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当一回男主角太不容易了)(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