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核心区(快报深八度发现新良渚)

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魏奋 记者 刘云 编辑李师礼

北高峰,海拔313.7米,在西湖边都算不上第一高峰,但有禅意、通财运、具灵性、接地气。

处于“后G20、前亚运"时期的杭州,世界目光持续关注、创新创业极具活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一流城市励精图治。

都市快报以“北高峰"为名,推出“杭州政经地理"周刊,从政治、经济、地理、人文、商业、交通、城建、规划等多个角度,

挖掘独家权威信息,汇聚高端专家资源,把握杭州政经大势、深耕杭州地产楼市。

寻找区块潜力,分析楼盘利弊。让我们一起来看清读懂城市的未来。

今天推出第一期:“良渚新城"

良渚古城核心区(快报深八度发现新良渚)(1)

杭州正在迈入“良渚时刻"。作为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一个项目,良渚古城遗址,最近再次站上了世界舞台。

上一次是5000年前,这里有了城池,有了文明——良渚,用一片片遗址,将中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和古埃及文明同期。

未来,良渚将同时拥有京杭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块毋庸置疑的“人文·福地"。

这也触发了杭州再次审视和深思良渚新城板块价值的时点——

去年12月杭州地铁2号线二期、三期良渚站开通运营,使得良渚前往杭州市中心的最长时长稳定缩短至40分钟以内。

而今年即将开建的地铁4号线二期、10号线都深入良渚新城,加上2号线,整个良渚新城将布局超过10个地铁站点。

从良渚新城出发,两小时内,可以通过杭州绕城高速、杭宁高速、杭长高速到达上海、苏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

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对于冉冉升起的良渚新城来说,是强有力的助推。

而近在咫尺的浙大紫金港校区,以及近年来相继建成或落户的梦栖小镇、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中国美院良渚校区、小米生态链孵化基地、树兰医院、华润健康产业园……

又给良渚新城源源不断地输入着各类顶尖人才和优质项目,奠定了良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基石。

如今的新良渚,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福地,安康宜居的乐土。

从全国甚至全球各地聚拢到良渚的社会精英,正推动着5000年良渚,朝气蓬勃地向规划蓝图上那个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城北副中心、杭州新地标进发。

良渚古城核心区(快报深八度发现新良渚)(2)

良渚博物院。

良渚,是杭州一个世界级的地标。

就在前不久,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一个项目,代表中国申遗。

它申遗的资本,就是身后所代表的5000多年的良渚文化。

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科林·伦福儒先生,在学术报告中明确提出,良渚遗址的发现,对历史有突出贡献——确定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就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以考古学科学的证据,将中国的文明史再往前提了1000多年。

江南水乡5000多年前就定下基调

杭州人过日子讲究情调,最喜欢“小桥流水人家",其实江南水乡的基调,早在五千多年前,良渚人就留下了最初的模板。

浙江省考古所研究员王宁远,曾经在“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讲过良渚古城是怎样选址的。

大约5500年前,因为气候事件,人们发现,生活了很久的山间谷地已经不再适合采集狩猎的日子了,所以就改为种水稻,集体往沼泽平原移动。

看了一圈,他们把目光定在了良渚。

最吸引他们的,是资源丰富。沼泽平原,种水稻再好不过;附近的大遮山、大雄山两座天目山余脉,有玉矿,还有石材、木材;沼泽、湖泊,不但可以狩猎,还方便水运。

最后建下的古城,以古人最爱的“居中"概念,选在了山间的沼泽湿地。它三面环山,只有东面是开阔的平原,以山为郭,这样能保证安全;里头有良渚港等河道贯穿,交通便利。船只可以直接靠泊在岸边,这跟江南水乡临河而居的景象,十分相似。

五千多年前的良渚古城很大很大,整个遗址有1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上城区加上一个拱墅区。

最外围是水利系统,接着先是一圈外郭城,包围着631万平方米的面积,再是一圈城墙,内部面积300万平方米,城墙的中心才是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这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三重结构的起源。

如果不好理解,你可以试着把它想象成北京现在的模样——

最中央,是王城,也就是北京中心的紫禁城;往外走,建了一圈内城墙,城墙里头是内城,就相当于北京的一环,绝对的市中心;再往外走,出了内城,就是外郭城了,但它又不是农村,就相当于城市郊区,就好比北京的五环内。

尤其是良渚水利系统,是迄今已知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距今约

5100-4850年,将中国大型水利遗迹的年代几乎提前了一倍。

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北面,有秋坞、石坞、蜜蜂弄等10条堤坝,和长约5000米的塘山长堤,共同组成了一个具有高低两级水库的庞大水利系统。

就是因为有了它,才奠定了江南水乡的富庶生活。

离尘不离城的悠闲生活5000年后演绎出新篇章

古代良渚人留下的江南水乡生活,在五千年后,良渚人依旧在过。

离良渚遗址不远的良渚文化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由万科打造的社区有5000亩山水资源,它超越了楼盘概念,以主题村落式的布局,成为郊区新镇建设的示范区、田园城市理想与新都市主义的试验场。

文化村里,有“良渚圣地"博物院公园、白鹭湾君澜度假酒店、玉鸟流苏文化休闲街区等,是国内第一个多种功能复合的可居、可游、可学、可创业的生活小镇。

因为“开放、多元、创新、和谐"的发展理念,依托梦栖小镇建设和良渚申遗契机,成功创建杭州市国际化示范社区,并获得了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余杭区首批文化家园等多项荣誉。

良渚在建考古遗址公园可以看到5000年前的样子

良渚,不仅有传承,还在想办法把良渚文化保护得更好。

在杭州,有一条蛮有名的“一日游"路线,叫良渚五千年文化之旅,它的路线是这样的: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村→良渚玉文化产业园。

以后,这条路线中还会再加上一站——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开建,要花10年时间打造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大公园。

和其他公园比,它有什么不一样?

它的定位很明确,要打造成一个“中华文明朝圣地"“中国文化新名片"。朝圣地,是可以让大家来看中华最古老的五千年文明;新名片,以后可以自信地和别人讲,中国不止有万里长城,还有良渚。

既然是考古公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先把遗址保护好。现在去看,已经看得出公园以后大致的模样,没有新添大建筑,都尽力保留遗址发现时的原样。

公园将集中保留、恢复大量良渚先民最早选择聚居的场所,包括自然高地、良渚文化中后期人工堆筑的台墩式聚落。古城外围区域,则保留了大部分湿地、水域、部分小型古祭坛。

那么问题也来了,普通人看上去可能都是一片土坡、荒地,完全看不出良渚古城的痕迹。这不是难点,未来肯定是一个让大家看得懂的公园。

未来,公园里会用上各种现代科技,比如VR,站在莫角山遗址上,你眼睛里就能看到五千年前的宫殿,到底是什么样子。

五千年前的良渚人是怎么生活的?比如每天吃什么,粮食吃什么,肉类吃什么,每天都干什么,甚至现在发现的老虎骨头,当年老虎是怎么被杀掉吃掉的?当年洪水暴发时,良渚古城里有啥影响?这些,以后都可以在公园里看到。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良渚考古没有句号,将一直继续下去,百年考古,甚至千年考古。

良渚正在建一个国际考古研究中心,将是国内最一流的考古研究平台,专门给国内外的考古专家们提供场地。

良渚考古80年

1936年 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发掘和调查了以黑陶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出版了《良渚》一书。

1959年 夏鼐先生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1986年 反山遗址发现良渚文化高等级的大墓,出土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从此确认良渚遗址在良渚文化圈里的最高地位。

1987年 瑶山遗址发现良渚贵族墓地,并首次揭示了祭坛。

1991年 发现汇观山良渚祭坛和墓地。

1987年及1992-1993年 先后两次发掘莫角山遗址,证明这个大型土台是人工堆筑营建的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

2001年9月 杭州市人大审议通过了《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2006-2007年 正式确认发现良渚古城,在瓶窑镇,面积和颐和园差不多大,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城址。

2015年 发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是中国最早水利工程、世界最早水坝系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