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

山西有个葫芦王,曾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央视《乡约》栏目还专门拍摄了记录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省曲沃县郑家民间美术社社长、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郑月巴,1935年出生,热爱民间艺术,葫芦雕刻,木雕,剪纸,布艺贴画,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其自幼便与葫芦结下不解之缘。30多年前,开始悉心钻研这一传统工艺,发展葫芦艺术,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将知识与技术全部融于葫芦艺术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已成为闻名远近的葫芦王。孙子孙女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娃”。郑月巴一辈子对民间艺术深有研究,创作不止。其一家三代12人从事民间艺术数十年。

1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1)

曲沃葫芦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晋崔豹在《古今注》中提到:“瓠有柄者悬瓠,可以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和则漆其里。”这句话是说长柄葫芦可以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的葫芦最佳。

曲沃花葫芦工艺按其品种可分为镂雕葫芦、烫画葫芦、沥粉葫芦、压模葫芦、浮雕线刻葫芦、根艺葫芦、金丝葫芦七种。不论葫芦长成什么怪样,都能赋予它令人感慨的艺术生命。特别是根艺葫芦,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为全国所独有。

其中,郑家葫芦运用了透雕、浮雕、线刻、烫烙、沥粉、压模等所有技巧,创作了形态各异的平安如意、福禄寿禧、晋侯用宝、鼻烟壶、酒具、器皿以及五彩缤纷的脸谱、壁挂、奇禽异兽等工艺品,五花八门,出奇不意,应有尽有。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2)

郑月巴一辈子对民间艺术深有研究,创作不止。发展葫芦艺术,潜心研究,厚积薄发,将知识与技术全部融于葫芦艺术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已成为闻名远近的葫芦王。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3)

郑月巴

♦葫芦之美,意在天然,后天雕饰,独添风韵。经过一双巧手的打造,平凡的葫芦也散发出摄人心魄的美。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4)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5)

♦郑家葫芦既有民间艺术的稚拙华美,又具历史久远的风尘厚重,更融入了东方文化的天人感应,神秘而又耐人寻味。

2017年4月,曲沃县郑家民间美术社郑月巴入选山西省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全省16位获奖者中临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艺术工作者。早在2005年央视《乡约》栏目就播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之家郑月巴”。

作品在洛杉矶、法兰克福等国际博览会上备受欢迎,在国内多次获奖。报刊杂志及多家电视台包括台湾华视、香港凤凰及英国电视台都有报道。

1995年央视以《农民郑月巴》为专题,向观众予以介绍。1997年省电视台所拍30分纪录片《民间艺术之家》在中央及35个省地市包括台湾电视台予以播放。

2009年《曲沃花葫芦》项目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参加中国(山西)第一届农博会,获金奖2项。2011年参加中国(山西)第二届农博会,获金奖 2项,银奖、铜奖各1项。2012年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6)

2013年剪纸作品相继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登,同年领衔创作的8米剪纸长卷《悯农》入选全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优秀作品库。2015年,山西省总工会授予山西省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其事迹收录在《中国民间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7)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8)

河南知名葫芦烙画,民间艺术的守望者(9)

葫芦谐音“福禄”,从古至今被人们视为神物。名噪业内的曲沃县郑家民间美术社,是郑月巴先生带领一家三代,积二十年心血而打造的一个民间艺术之家。中央新闻电影记录制片厂拍摄了专题片《葫芦王》,中央电视台拍摄了《走进艺术殿堂的人》,中新社以36国语言向全世界作了介绍。

有专家认为,像郑月巴一家艺术素质之高,生产规模之大,技术手段之多,造型品类之繁,艺术魅力之强,全国少有。郑家葫芦运用了透雕、浮雕、线刻、烫烙、堆粉、拼接、压模等所有技巧,创作了形态各异的平安如意、平安富贵、福禄寿禧、晋侯用宝、吉祥图、鼻壶、护身符、百寿、百禧、神牛图、菩萨、药具、酒具、器皿、以及五彩缤纷的脸谱、壁挂、奇禽异兽等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不管葫芦长成什么怪样,郑月巴都能赋予它令人感慨的艺术生命。特别是根艺葫芦,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为全国所独有,众多商客称其为天下第一,曾得到彭真同志赞赏。郑月巴倾十余年心血所研制的别具韵资的葫芦酒具,被报界称为独步天下。曾获国家专利,已成为欲求难得的艺术珍品。

郑氏葫芦既有民间艺术的执着华美,又有东方文化的人天感应,更有历史久远的风尘厚重,神秘又耐人寻味。在南京中国首届民俗吉祥艺术节上,其《神牛图》一举夺得金奖。

在全国众多流派中,郑家葫芦独树一帜。郑老说,“我的年事已高,要尽快的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我们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郑老还把自己手工艺品的制作绝活无偿的传授给村民和喜欢学习的外来人。

以郑月巴为代表的郑氏后人,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种植、加工葫芦,使这一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