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格式(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

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初中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格式?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格式(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

初中议论文论证思路的答题格式

初中议论文阅读高频考点

"分析论证思路"问题解决四步法

在中考的试卷中,"分析论证思路"是一个高频考点,又是一个难点,有很多同学往往不能得满分,其实这些知识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相信这些问题也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我们以2018年海南中考语文命题所用的议论文为例,说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 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第一步,通读全文,提炼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统帅、灵魂,所有的论据、论证方法,包括论证思路,都是为它服务的,找准中心论点是首要任务。选文开头段提出"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有"总之"这样表示总结概括的词语暗示我们,该句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结尾段又强调"品读经典未必会让人学会一项基本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再加上选文中所举事例及所引用的名言都可以证明这一论点,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同时,如果文中哪一部分有分论点,也应该标记出来。选文第③④⑤自然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又是该段的论点。

第二步,再次通览,分段概括段意。分段的方法不止一种,这里我们采用最基本的方法,先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把可以形成一个逻辑意义的段落合并起来。选文的第①自然段用林语堂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②自然段阐释了经典的含义,第③自然段据孔子的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来论证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想",第④自然段以《史记》这部经典作品为例,论证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第⑤自然段举多首传统诗词和文学巨著《红楼梦》为例,论证分论点"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第⑥自然段总结强调"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指出经典带给我们的是多元的文化熏陶。我们发现,③④⑤自然段可以合并为"分别从品读经典可以感受圣贤思想、古人风采、美的享受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剩下的每段一个意思,可独立成段。

第三步,用上表示顺序的副词,有条理地叙述。选文的论证思路就可以回答:本文首先用林语堂的名言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然后具体阐释了经典的含义;接着分别从品读经典可以感受圣贤思想、古人风采、美的享受三个方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强调"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指出经典带给我们的是多元的文化熏陶。

第四步,自我检查,使之文从字顺、逻辑关系严密。

另外,我们答题的时候要注意议论文自身的特点,加上诸如"证明""阐释""阐述""论述""提出""论题"等词语,以彰显其特点。有的议论文各部分和各自然段内论述的角度不同,逻辑关系不同,也应该在答题时指出来。我们以2018年无锡中考所选的《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为例说明。

(二)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篇文章第①自然段用"二王"的练字的故事引出并证明"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第②自然段主要列举夏成焘的事例论证"有恒者事竟成"的论点,这是从正面论证的;第③自然段举出生活中缺乏毅力的人的种种表现和引用名言论证"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的论点,是从反面论证的;第④自然段论述培养恒心离不开意志和勇气,写的是如何培养一颗恒心,是对论点的进一步论述;第⑤自然段引用鲁迅点评运动会选手的话,总结全文,指出有恒心者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第②③自然段可以合并起来,写成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

那么,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就可以回答:作者首先用"二王"练字的故事引出并证明"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然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观点;接着进一步论述如何培养一颗恒心;最后引用鲁迅的话,总结全文,指出有恒心者对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广泛地阅读,提高语文理解概括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仔细阅读文章,就一定能厘清议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好"分析论证思路"的问题,中考取得满意的成绩。

巩固练习:

一、请分析选文(一)第④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分析选文(二)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然后以《史记》为例,指出我们可以品读并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

2、 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