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

十五好剑术

李白他在诗中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好剑术”(《与韩荆州书》)。

他从小学习诗文,十五岁时,除了学习剑术,他还对道家学说感兴趣,于是和一个叫东岩子的隐士隐居在岷山,据说好多年不曾下山。他和这个隐士养了上千只奇禽异鸟,训练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还在李白的手里吃东西,人禽和谐。(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这对他后来思想有不小的影响,他说自己“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六首》),一生好游名山,遍访仙道便从这里开始了。

但是,当时的道家也有很多人尚剑术,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没能抹平年轻的李白内心的侠义豪气,他在自己的许多诗作中都有对豪侠、侠义精神的赞颂。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1)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少年行(其一)

唐·李白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行”是乐府诗的一种,歌行体。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他像高渐离一样在闹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他期待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少年心怀壮志,期待能有奋发激烈之时。“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所以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若有争博之时,要诚挚以待,不要互相欺辱。

少年行(其二)

唐·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出一个任气逞能、充满青春义气的豪侠少年形象。“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牵着白色的骏马(白马配豪侠,源自曹植《白马篇》),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尽情享受青春年华,没有顾忌与忧愁。从这些少年侠客的身上,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游侠不羁的狂欢与激情,同时“及时行乐”也是汉乐府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年轻的李白当时的部分心理写照。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2)

这两首诗具体成诗年代不可考,但从诗作内容和风格来看当作于李白青年时期。李白二十五岁出蜀,开始漫游、干谒,当他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认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李白在那里和豪杰游侠们意气相投,相处融洽,于是有了这两首诗。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3)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白马篇

唐·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白马篇》是曹植的名篇,其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二句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只是逞英雄志气而是为国为民的侠客形象。

李白这首《白马篇》里,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同时武艺高强,侠名远播,“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艺高人胆大,疾恶如仇。“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写豪侠不单是个人义气,而且有爱国报国精神。“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但是豪侠不居功,他还是选择隐居草野,要继续过任性自由的游侠生活。

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渴望报效国家,功成名就之后又功成身退的无拘无束。这与他本身的侠义思想和道家的思想的互相影响有关。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4)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从外貌可以看出侠客的风流不羁。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与前面《白马篇》中的侠客形象相似,建立奇功却又不居功邀赏,而是退隐归藏。之后是写信陵君救赵用两位侠客的故事(故事可以去看《史记》的选篇《信陵君窃符救赵》),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的义气,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邯郸留下煊赫的名声,“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四首》),不愧为当世英雄。诗人不仅在热烈地颂唱侯嬴和朱亥“二壮士”,谁愿像扬雄那样的儒生,穷经皓首,一辈子只是在屋里著书,老死窗下呢? 以扬雄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5)

结语

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李白“性倜傥,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虽然有时自称为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的儒生,他从小对于条框束缚的儒家规矩多有不满,所以不愿走正常的举试之路。所以他敢高喊“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敢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加上在仕途上、生活中的多次碰壁,所以他深深倾慕古代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任性自由的精神与生活。他的这种任侠思想是经过现实打磨之后产生出的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渴望建功立业,又不愿居功邀赏而身被束缚,功成名就之后再隐居游历名山大川。

相关文章链接:

与元好问一起读诗15:笔底银河落九天,李白诗成泣鬼神

读诗|李白杜甫的20岁: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学杜诗多学李白少,李白影响力真比不上杜甫吗?

解读李白的诗 读诗李白的侠气(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