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笔记(写作笔记细节及其他)

基础写作笔记(写作笔记细节及其他)(1)

梁东方

一位读者经常看我在公号里发的文章,给我总结说,你写东西就是围着细节转,细之又细、小之又小,就算一篇文章。这话自然是在批评,批评我视野狭小,从来不写宏观大势,不写俄乌,不写台海,不写热点……

他的批评对不对且不说,他对我的写作特点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因为这也是我努力为之的目标。作为一种文学写作的训练,我的公号里的文字尽量遵循文学写作的一般规律。那种街头巷尾高谈阔论大事热点的情况,还是让它们就维持在街头巷尾好。因为不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效益和进步价值,无非就是一点点情绪发泄而已。

常常看到人们在微信朋友圈里发感慨、写文章,大多都是从概念到概念,少有真正能感动人的具体细节。或者有一点细节的影子,还没有来得及刻画,便已经开始堆砌一堆判断和感想。

鸡汤文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抽象的概念,从概念到概念,没有个性化的体验,只有仿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抽象。好像是不屑于说细节,不必说细节,直接说结论就行了。

这样的东西对于缺少阅读经验的人,习惯于从概念出发的人来说可能是会有吸引力的。但是这样的东西往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谈不上文学性,甚至也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它已经近乎一种没有名字的简陋宗教,在一味的宣扬之中自我支撑,车轱辘话来回说地进行着自我逻辑确认,勉为其难地自圆其说着。

当然这不是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由细节支撑起来的。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一旦丧失了独特的细节,任何艺术性的文体都会因之而苍白。实际上也只有在细节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进入所谓艺术创作的享受过程,这也是创作之为创作最根本性的享受。这其实只要想想那些比文字直观的绘画作品就可以明白,如果没有细节的话,如果细节不够丰富,画面何以成立?

任何事情都是由细节组成的,除了纯粹作事务性连接的细节以外,总会有些非常特别的细节,也就是能在我们的心理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视觉或感觉冲击力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能从这一大串事务性的细节里蹦出来,成为所有那些细节的代表或象征。艺术家需要耐心发现与紧紧抓住的,就是这样的细节。

基础写作笔记(写作笔记细节及其他)(2)

经常看到那些从理论出发的,准确说是从对所谓最难解读的世界大家的分析出发的技术派写作者,津津有味自觉高人一筹的文字。好像只有他们才掌握了那些炫技式的复杂结构的妙处,而只要掌握了那些还回结构的妙处就等于掌握了最先进的文学技术,就无往而不胜……

其实,文学从来主要不是技术,散文尤其靠的不是技术,除了最基本的写作功底以外,最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生活情志的高下,是他日常生活审美境界的高下决定着其散文创作的成功与否。很难想象一个低级趣味的人总能写出远离尘嚣的作品,也很难想象一个执着于世俗生活的边边角角的人能持续拥有广阔而辽远的作品内涵;散文创作实际上是个体人生精神生活水平最自然的流露,藏不了拙。这就是某些号称什么什么大家的人往往在散文上露怯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们的文笔不好,不是他们不勤奋,而确实是他们的境界不宜。

写散文要避开散文腔,要不受既往文句的影响,自由自在地书写,一如写小说不能有小说腔一样。所谓腔儿,就是别人既成的套路和格式乃至姿态和味道。散文腔的根本问题是使用了一个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人设,假装自己是那么一个人,然后那个人在写作。这说起来非常荒唐,在散文创作中却又比比皆是。假装自己特有情怀,比谁都更正确、更站在时代潮头,尽可以发宏大之愿而不必兑现;假装自己是一个深谙历史的人,到了哪里都登高望远地引经据典将古人历数一番哪怕从网络上搜来的知识本身就已经充满了漏洞;假装自己是一个幼稚的学生,见了什么都大惊小怪,用这样的角度就可以迅速地写成一篇不需要深刻的文章……

要看一个作家的真实水平,只需看看他的散文就一切都明了了。一篇或许还绝对,连着看三五篇,就绝对掩饰不了了。这就是为什么小说越来越没有人看的重要原因之一,创作者的高大名份之下的真实人生境界在小说里即使没有直接的显示,在散文写作中间接地、总体上地“暴露”,也总是逃不脱读者的眼光的。判断他们是不是南郭先生的一个简单易行的标准就是去看看他们三五篇散文。在散文里我们一眼可以望见是不是拥有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不是能不事技巧地说出审美者、思想者的引人听闻的话语,是不是拥有人类生活真实感受的表达者所应该具备的质朴与不做作、丰富与深邃。

基础写作笔记(写作笔记细节及其他)(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