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对应服务期是什么(什么是三期员工)

三期员工指的是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这三期的女职工。

孕期是指:

(1)从怀孕(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后一直到产前15天。(2)从怀孕(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后一直到分娩之日。

产期是指:

(1)从产前15天到产假期满(国家和各省级地区规定的产假和延长天数到期日)。(2)从分娩之日到产假期满(国家和各省级地区规定的产假和延长天数到期日)。

哺乳期是:产假期满到婴儿满1周岁之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为产假是有弹性的,所以孕期和产期会有2个概念,主要是产前休假15天包含在哪一期。

我国法律对三期员工有哪些特殊保护?

一,用人单位不能因非过失性原因、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非过失性解除)、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是不是处于“三期”的女职工就拿到了“免炒金牌”,肯定不会被辞退呢?当然不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严格限制用人单位适用非过失性解除或经济性裁员,但并未限制用人单位适用过错性解除。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仍然有权与处于“三期”的女职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比如三期女职工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

员工对应服务期是什么(什么是三期员工)(1)

二,三期女职工在劳动条件方面有哪些特殊保护?

1,产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即使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或者未婚先孕的女员工,同样享受待遇。

用人单位不给假期以逼迫员工辞职的行为是严重违法的。孕期女职工请假产检,不同于请事假,用人单位应当批准,也可以说是无需单位批准,职工只需要尽到告知义务,并提交请假单及病假证明书照片即可。

2,适当减轻劳动量

《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劳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3,不得安排加班或上夜班

《劳动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劳动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规定,“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4,设立相关的休息室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条规定,“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

5,产假(法定产检天数 地方奖励假天数)

产假包括法定产假和地方奖励假两部分。奖励产假是地方政府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优惠政策。

符合享受奖励假的女职工,在奖励假期内,无需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应正常发放该期间的工资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

法定产假相关规定:

《劳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地方奖励假比如: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法律和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女职工增加六十日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十五日陪产假,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十日育儿假。增加的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6,生育津贴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7,哺乳期内享有哺乳时间

哺乳期时长为一年,自婴儿出生至满一周岁止。如果是婴儿身体特别虚弱,经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可适当延长哺乳期。如果哺乳期满时正值夏季,可延长一至二个月。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

员工对应服务期是什么(什么是三期员工)(2)

三,三期员工可以调岗降薪吗?

有些用人单位在女职工进入“三期”后,便以种种理由为借口调整工作岗位、改变工作条件、降低工资待遇等,造成女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女职工在三期期间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但是用人单位不得给三期员工降薪,也不得通过调整工作岗位从而达成变相降薪。

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而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总的来说,无论“三期”内女职工的岗位如何变化,工资待遇都不得降低。

四,三期员工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不续签吗?

即使劳动合同已经到期,女职工如果处于三期,则用人单位必须将劳动合同延续至三期结束。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处于三期内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五,单位与三期员工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产假工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

六,企业倒闭了三期员工如何赔偿?

用人单位解散,或被依法撤销是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故用人单位出现上述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后,亦应终止“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并依据规定支付女职工经济补偿金。

为保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从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出发,用人单位应一次性支付女职工三期内的生活费、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等。

企业倒闭时,虽然法律并未规定对三期女职工进行特殊的补偿,但大部分地区在地方规定或审判实践中,对企业倒闭三期女职工的补偿问题做了倾斜性保护,主要分为两种保护措施: 一种为预留生育保险费。 另一种为向女职工支付一次性生育保险待遇 。

持有该观点的裁审机构认为,因企业的原因造成双方的劳动合同终止,客观上确实给三期女职工造成了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待遇的损失,故企业应予赔偿。如(2017)粤01民终18105号二审判决书,判决企业一次性支付三期女职工孕期工资、产期工资、哺乳期工资。

员工对应服务期是什么(什么是三期员工)(3)

七,女职工产假期间提供劳动,工资和生育津贴同时享有

女职工产后,享有规定期间的产假,产假期间无需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可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应在女职工分娩后向相关主管部门申领。

其中,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女职工休产假是法律法规赋予的法定权利,用人单位无权要求员工产假期间提前上班,对于产后妈妈,在产假期间或提前结束产假上班,工作单位必须与其协商并达成一致,如果违背自身意愿则有权拒绝。当然,如果员工同意提前上班的情况下没有问题。

如果女职工产假期间,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向用人单位提供了正常劳动,应当得到正常工资,但该工资是女职工提供劳动的报酬,不能因此而免除用人单位应向女职工发放生育津贴的义务。

八,用人单位未缴社保,应当向职工支付生育保险待遇损失

根据《企业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和《关于调整市城区参保职工生育保险待遇的通知》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生育时,参保单位为其正常足额缴费已满12个月及以上,且符合国家、省、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和生育津贴。

如果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导致女职工生育后无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损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