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应届毕业生怎么规划就业(毕业求职须知的18件事)

签三方(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报到(毕业生需持报到证,用人单位凭证为其办理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要多加留意,保证自己的权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022应届毕业生怎么规划就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应届毕业生怎么规划就业(毕业求职须知的18件事)

2022应届毕业生怎么规划就业

1.毕业生就业流程有哪些

签三方(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报到(毕业生需持报到证,用人单位凭证为其办理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要多加留意,保证自己的权益)

2.什么是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应届毕业生第一次就业时候签署的协议,由毕业生本人、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签订。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单位会和毕业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

3.违约金特别高的单位要慎签

签三方时,通常用人单位会提出违约金的金额,毕业生要在协商中力争将违约金降到最低,通常不超过5000元。

4.三方协议备注栏可写清福利

为防止用人单位的承诺无法落实,毕业生可以将工资、奖金、补贴、休假、住房、保险等福利待遇在备注栏中写清楚。

5.报到证有效期为两个月

又叫派遣证,分为上下两联,上联交给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入毕业生档案,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报到证的有效期限是两个月,如果错过报到时间,只有返回学校以旧换新办理改派。

6.什么是派遣

派遣是指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户口档案关系并签署就业协议书,学校在学生毕业时直接将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转至用人单位的一种形式,即“一次性就业”

7.什么是二分

又叫“二次派遣”,是指毕业生毕业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或落实的工作单位不接收户口和档案,同时也无国内升学等其它去向,学校将其派遣回生源省区,由生源省区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在省内为其办理推荐、派遣等与就业相关的工作。

8.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必须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职业危害防护等内容。

9.劳动合同应该什么时候签

劳动合同的签订最迟不能超过员工入职之日起1个月。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10.这些劳动合同不能签
  • 口头合同:未采取书面形式,一旦发生纠纷,后患无穷
  • 简单合同:缺少基本要素和对用人单位的解除合同违约行为的追究条款
  • 不公平的合同:只强调用人单位权利和劳动者义务,对劳动者利益涉及很少
  • 双面合同:一份合法规范,应付检查;另一份不规范不合法,实际执行
  • 卖身合同:规章制度剥夺劳动者人身自由,比如要求劳动者加班加点、吃饭规定时间等
11.试用期不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试用期具体由双方当事人根据情况协商,也可不约定。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不受试用期约定与否的影响。

12.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 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 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13.试用期工资不能随意定

试用期工资不得定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14.毕业后档案去哪了

去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就业

转到用人单位进行管理

去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非公单位就业

转到就业地或户籍地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进行管理

未就业、出国留学或者创业

一般转至户籍地公共就业和人才2服务机构

应征入伍

转移到所在部队

15.档案不能自己保管

毕业生档案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转递。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是严禁自行携带转递的。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转到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相应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16.档案在学校可以保存2年

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档案通常在学校可以保存2年。2年后,档案将由学校转至你的户籍所在地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保管,需要及时向机构咨询并办理存档事宜。

17.拒绝不缴社保五大“坑”

1.试用期不缴纳社保

2.让员工承诺弃缴社保

3.人事档案没转移到单位不缴社保

4.不签合同就不缴社保

5.用支付现金方式取代缴社保

遇到这五种“坑”,可向社保部门投诉维权

18.查询招聘信息,这些平台最靠谱
  •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job.mohrss.gov.cn/202008gx/index.jhtml
  • 中国公共招聘网 https://job.mohrss.gov.cn
  • 中国国家人才网 https://www.newjobs.com.cn
  • “就业在线” https://www.jobonline.cn

最后别忘了点赞、收藏哦!

来源:中国政府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众号、微言教育公众号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