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

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1)

汉代“昌阳丞印”封泥(临淄 王令波 提供)

封泥又叫做“泥封”,是保留下来的盖有古代印章的泥团,因而是珍贵的历史实物,主要流行于秦汉时期。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是一种官印的印迹,为古代缄封简牍钤有印章以防私拆的信验物。古代文书都用刀刻或用漆写在简牍上,封发时装在一定形式的斗槽里,用绳子捆上,在打结的地方,填进一块胶泥,在胶泥上打官印;如果简札较多,则装在一个口袋里,在扎绳结的地方填泥打印,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然后把封泥放到火上烤干,这才能交给投递人员。而送达的文件被收件人揭开以后,封泥就会如今人用过的信封一样被扔掉。

封泥的发现是近二百年的事,清道光二年(1822年),四川农民挖山药时发现一批封泥,约百余枚。之后时有古代封泥被发现,譬如今山东境内古齐国地先后发现数批为汉代官府所用封泥。发现封泥数量最多的一次,当数1995年 11月20日在陕西西安北郊未央区相家巷汉长安桂宫遗址发现的2000多枚秦代封泥。相家巷村地处渭河南岸,专家考证这里当属秦代都城咸阳渭南宫区,是皇帝居住办公之地,据此推断这批封泥可能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经手之物,甚至是他们亲手剥下的。

山东临淄是早期出土古代封泥的地区之一,至今临淄历年出土封泥共约2000余枚。临淄齐都镇北郊的刘家寨,位于齐故城内大城之中区,从清代就有封泥出土,很多专家学者们对出土的封泥进行过多方面研究与论证,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多方面填补了史书的缺漏。

王令波和乔中石(王令波,山东临淄人,山东九宫阁齐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乔中石,陕西凤翔县,中国印学博物馆副馆长)是两位封泥收藏家与研究学者,特别是对临淄出土封泥的研究尤深。西泠印社副秘书长、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孙慰祖在为二人《临淄新见战国两汉封泥展图录》一书所作的“前言”对二人在封泥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列举了两人收藏的齐地历年所出封泥中获见的西汉初年县、邑68个,这些县邑“以分布于汉初胶东郡、胶西郡、临淄郡、济北郡最为密集,其所涉范围主要在西起博平,东至东牟,北及乐陵,南抵下邳这样一个区间”,(前言语)作者列举之中就包括昌阳。丞,为次官,昌阳丞,相当于现代所言的昌阳副县长,“昌阳丞印”,可证确有昌阳县。在前言中作者还列举了二人封泥藏品中应该值得重视的大量乡官印文,在所列举的57枚乡官封泥中有“昌乡”、“昌乡之印”,指出“这些乡官印文多含有鲜明的秦篆因素,表明其时代多属汉初。”

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2)

“昌乡”封泥

台湾中兴大学的游逸飞博士在所著《汉初齐国无郡论》一文中统计临淄刘家寨封泥所见乡的封泥中“昌乡”14枚,“昌乡之印”4枚,并且考证都是胶东国辖下之县。

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3)

临淄刘家寨出土封泥今山东域内地望(游逸飞《汉初齐国无郡论》截图)

专家学者们的研究都不约而同认定封泥所印证的昌阳县为西汉初年所置,封泥佐证了研究者关于昌阳县初置时称昌乡县的推论。根据《汉书》记载及周振鹤教授的考证,西汉东莱郡昌阳原来叫昌乡,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被封侯国才改称昌阳,所以“昌阳丞印”封泥使用的年限不会早于此时。其使用年限大约从西汉成帝建始二年到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昌阳县被废)之间。侯国期间,昌阳设两丞,一为昌阳侯刘宪家臣“家丞”,一为朝廷在侯国所设县丞。发现的“昌阳丞印”封泥应该是属于昌阳县的;昌阳侯刘宪侯府所用封泥,其印文应该是“昌阳侯丞”或“昌阳家丞”。

“昌乡”封泥使用时间要早于“昌阳丞印”封泥,大约在西汉成帝建始二年昌阳被封侯国改称之前;更早,或许为秦封泥,为秦代昌乡官吏所用;也可能是西汉初年刘邦初置昌乡县时官吏所用。刘创新在《临淄新出汉封泥集》“前言” 中说:“目前所见临淄封泥中的乡印,文字风格较县印更为古拙,遗有明显秦文字的体势,其封泥的形态,也在秦与汉初的形制范围之内,故部分乡印的铸造年代可能在西汉之前。”张海龙和张爱云(张海龙,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文化研究社,原理事。张爱云,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馆员。)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国故城出土汉代封泥》中收录的“昌乡之印”封泥是昌阳改称之前为昌乡的实物证据。“昌乡”、“昌乡之印”封泥的发现佐证了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地理研究专家周振鹤先生关于昌阳县初建及以前称昌乡的推断。在齐国辖域故地,其它地方秦汉间没有与之同名的行政区。

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4)

“昌乡之印”封泥拓片

这些昌阳、昌乡封泥都是2000多年以前在今山东文登宋村城东村用当地黄土制成随简牍文件一起递送到上级官府的。

地名篇昆阳(封泥所见的昌阳县)(5)

“昌乡”封泥(临淄 王令波 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