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3)

作者:杨汝明,男,河北蔚县人,师范毕业推荐考试升入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到柴沟堡师范学校任教,曾任柴师副校长,现任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师范校歌来自燕赵新报00:0005:25

我爱你塞北的雪降央卓玛 - 天下最美的女中音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4)

绒花韩红 - 绒花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5)

人间第一情黑鸭子组合 - 伴你二十年8-影视专辑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6)

“柴师柳”情思

由于千丝万缕的工作关系,我经常回到曾经工作过十七年的地方——原柴沟堡师范旧址。每一次回到熟悉的校园,我都情不自禁地到两株大柳树下看看,摸摸斑驳的树干,数数沧桑的年轮,仿佛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7)

副书记杨汝明

这两株大柳树被很多在河北柴沟堡师范工作或学习过的人亲切地称作“柴师柳”。

我第一次见到大柳树是在1988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柴沟堡师范工作。从张家口南站乘坐绿皮火车,大约一小时后到达柴沟堡站。一同前往的还有我的师范同学席美珍,后来她成了我的妻子,若干年后她从老家蔚县调到了柴沟堡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当时正值暑期,学校放假了,校园很安静,校舍虽然简陋,但一排排整齐划一。正对校门有两株大柳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

当时,我俩就坐在柳树下乘凉,树影婆娑,柳条依依,静谧而安好。不禁想起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这次柴沟堡之行,留下了美好的影响,也坚定了我俩立志扎根这片热土献身教育的决心,从此我们的人生轨迹就深深印在了这里。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8)

大柳树

到柴师工作后,我被分配到语文教研组任教,先后担任《语文基础知识》《文选和写作》《形式逻辑》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先后担任过108班、128班、134班的班主任工作。我任教的班级在平房教室,从教室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那两株大柳树,春夏满眼绿色,秋冬满树金黄。课余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们在大柳树下谈心、嬉戏,更多时间是畅谈人生理想,最近读了什么书。

那个时代人们思想很单纯,师生关系极为融洽。有时候,我们还在大柳树下组织班级演讲会、拔河比赛,充满了欢声笑语,树影下留下了我们很多快乐的记忆。我教过的班级中有很多优秀毕业生,后来不少人走上了市各科局的领导岗位,如:贺志英担任了张家口市教育局的副局长,黄玉龙担任张家口市体育局的局长,他(她)们都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

九十年代初,神州大地风行各种气功、香功等,这股风也刮到了柴沟堡。不知什么人传的,柴师的大柳树很神奇,有气场,功力足。于是乎信者云集,每天早上不少人聚集在两株大柳树下练功。一些大爷、大妈们练完功后,拿着布袋子揪走很多柳树叶,说是能治百病。

当时,我们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可怜了大柳树,被这些善男信女揪得披头散发,不成样子。好几次老师学生们商议如何赶走这些不速之客,我们组织学生在树下做早操、晨读,不让这些个所谓的善男信女靠近。后来,这股练功风刮走了,大柳树下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1998年,张家口市教育局、张家口日报社组织全市开展评选“群众最满意的学校”活动。当时的校长李成贵让我写一篇反映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的纪实文章,准备在《张家口日报》上发表。文章很快写完了,内容方面还比较满意,就是拟不好题目,改了几次都不满意。

一次课间休息,我与党政办公室主任崔祥烈交谈,我说能不能用《洋河水,柳树情》做题目。洋河代表办学地域,水流汤汤,川流不息。孔子《论语》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柳树代表办学精神,薪火相传,弦歌不断。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说这个想法好。

后来《张家口日报》正式发表时就采用了这个题目。我一个学生看到了报上的文章,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我看了好几遍。还推荐给很多同事、朋友们传阅,大家都说好!”不久,柴沟堡师范被评为首届“群众最满意的学校”,为全市人民争了光,时任张家口市教育局局长姜铭亲自到学校授予牌匾,肯定了柴师的办学成绩,全校师生备受鼓舞。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9)

前排中 杨汝明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0)

左一杨汝明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1)

2004年7月,柴沟堡师范与张北师范、宣化师范、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这年秋天大部分师生搬迁去了宣化校区,我与常鸿亮、樊登山、刘庆德等同志组成了留守处,与部分师生继续留守了一年多。

2005年9月,最后一批师生员工、装备物质准备搬迁宣化,车队整装待发。早上五点,我叫上常鸿亮,我们两个人悄悄给大柳树披红挂彩,做最后的告别。伫立树下,我默默祈祷:“柳树爷爷、柳树奶奶,二位一定要护佑柴师弟子平安抵达!我们虽然走了,但是柴师的根与魂还在这里。我们会经常回来看你们的。”晨风拂柳,树叶沙沙做响,大树好像听懂了,又好像在叮嘱什么。早上六点,车队准时出发,师生洒泪而别,平安抵达宣化。

这几年每逢暑假,都有不少柴师毕业生组织同学聚会,回柴沟堡老校区参观留念是必备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常有担任过班主任的老教师受到邀请回柴沟堡参加聚会活动。

2016年9月的一天,李秀赞、孙德录两位老领导去柴沟堡参加他(她)带过的班级三十年聚会返回宣化,与我们几位老同事,还有宣化区二中的孙永青校长聚在一起,孙校长也是柴师毕业生。李秀赞老师给我们看了她拍的照片,其中有几张是在两株大柳树下拍的合影,大柳树越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而且树头上又长出了新枝,添了一大片新绿。

李秀赞老师激动地说:“大柳树是神奇的,离开了这么些年,长得依然这么好,这代表着柴师的办学精神代代相传、永不磨灭。我看这两株大柳树定会护佑着柴师的后人们,事业有成,蓬勃发展!”老人讲这番话的时候,十分动情,听者亦动容。

2017年9月,四校合并后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举办百年校庆。为了制作校庆专题片,我带着我的同学单英福去柴沟堡师范老校区采集视频资料,拍一些照片。

我和他说起了这两株大柳树的故事,他深受感动。对我说:“我正发愁专题片的片头怎么搞?你看用大柳树这个题材行不行?”于是,他用手机给我放了一首歌,歌词是“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歌词很打动人,旋律优美略带伤感,我问他这首歌名叫什么?他说《时间都去哪了》。是啊,时间都去哪了?屈指算来,我从1988年到柴师工作,迄今已有三十年了。

人生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想起了贺敬之的那首《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是啊,宝塔山之于诗人贺敬之,正如大柳树之于我,我多想再次张开双臂,拥抱你,我的大柳树,柴师人心中的神木!

来源:《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河北柴沟堡师范追忆文集》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2)

我与师范杨汝明等老师的交集

最早听说杨汝明老师大约在1989年,涿鹿团县委组织的青年议事会典型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团中央决定1990年在河北涿鹿召开一个现场会,参观的典型选在辉耀乡石翁村。由团县委副书记赵满柱和我包石翁村一边进行社教、一边筹备青年议事会现场会。我和满柱住在村委会,每天到老乡家吃派饭。

有一天,满柱说:我的同学杨汝明是蔚县的,现在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柴沟堡师范任教,石翁距离蔚县很近,他们回蔚县大多路过这里,明年春天,他回老家的话,咱们和他一起去蔚县看看,那里十村九堡,在张家口是一个特殊历史文化区域,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我一直对去蔚县古城充满期待。没想到第二年春天,我就调离了涿鹿县桑干河畔,没去蔚县,留下了很大遗憾。这是第一次听说杨汝明老师,听说他在师范时代还获得过全国征文第一名,文学写作成绩突出……

2005年春天,河北省委党校青年学者丁万明教授来电,柴沟堡师范田增旺校长到河北师大招聘人才,晚上在石家庄保定会馆请老师们吃饭,请你一起去,晚餐会上,万明问田校长,杨汝明老师情况,田校长说,你们语文杨老师,现在已是三所师范合并后最年轻的副校长,这是第二次听说杨老师,这次还认识了新合并后学院人事处、教务处几位老师……

2017年,我带队到坝上草原帮扶,一天,万明来电,有两件事,一是为纪念师范百年,他要去宣化做一个讲座,让和他一起去拍照报道。二是省直某大单位正招聘干部,我的一个师范老师的孩子报考,请给咨询一下情况。我立即给该单位干部处长老乡小余去电,她回话:我们主要是想招聘男生,但不能限制女生报名,否则违反男女平等政策。她又说,男孩有希望,女孩主要是参与。为了不打击考生们的报考学习积极性,将来还有很多报考机会,不要转这个精神,因此一直来讲……

2017年9月,为纪念宣化科技学院百年,邀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柴师校友丁万明教授去做讲座。他让我一同去学校拍照报道。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杨汝明老师。

随后杨汝明副书记又策划邀请中央省新闻媒体校友回访母校,安振国(河北省电视台高级编辑)、李立新(中国老年报主编)、张才(河北卫视制片人纪录片导演)、杜敏(河北地质大学副编审)和我等校友前往参加。

座谈会上,听说怀安县委主要领导是柴师校友,为了纪念柴沟堡师范学校70年,怀安县政协文史委决定编写出版柴师70年文集。

2020年7月,驻张记者发布新闻:近日,中共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杨汝明当选为党委副书记。

2020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七十年师范育桃李满天:河北柴沟堡师范追忆文集》,我看文集有杨汝明老师写的《“柴师柳”情思》,文章感情真挚,小切入,大主题,文采好!我立即给文史委李秀江主任去电,请发来杨老师纪念柴师70年文章的电子件和老照片。

今天,刊发杨汝明老师的文章,以此作为对柴师70年纪念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3)

右一杨汝明 左安振国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4)

李立新与杨汝明副书记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5)

左起张才 赵存河 安振国 杨汝明 李立新 杜敏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6)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7)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8)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19)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0)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1)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2)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3)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4)

总有一种师范情怀(师范芳华回忆柴师柳)(25)

请关注 燕赵新报 共享文化美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