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

若论当下最有品(zhuang)味(bi)的阅读方式,恐怕就是电纸书了。因为其实不管手机也好、平板也好,这类电子产品都不适合长时间阅读,真要是抱着手机像上学时天天抱着书本那样,搞不好哪天眼睛就闹干眼症给你看,但读电纸书就没这个问题。

先碎碎念几句:早几年国产电纸书市场百花齐放,但这些花渐渐的都枯萎了,由此不少行业内的专家总结出了经验教训,那就是单功能产品不适合IT行业。但这只是国内,在国外有一朵花一直开着,它叫Kindle。若现在来看,它长盛不衰的秘籍就是不拘泥于硬件,而是搭建了一个电子书市场销售正版图书,以内容带动电纸书的发展。至少Kindle证明到现在为止这条路都是成功的,也说明喜欢阅读的人大有人在,人家只是不愿意随身带着实体书。

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电子图书内容提供商呢?也有,最大而且最知名的就是掌阅,数字图书规模也远超亚马逊。但在此前掌阅一直活跃在手机市场,没有电纸书产品,如今不一样了,掌阅iReader电纸书上市,也走上了内容和硬件相结合的道路。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1)

外观风格上,掌阅iReader和Kindle是两个方向,iReader比较像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而Kindle的风格比较接近图书。个人其实比较喜欢后者的外观风格,线条硬朗而且手感更好,不知道各位是不是也这么觉得。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2)

掌阅iReader采用了深度定制的Android系统,硬件方面则采用了与Kindle相同的硬件方案,同时为了保障流畅度,RAM容量比Kindle大了一倍。在后面的使用中发现顶级硬件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响应速度得到了保障。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3)

iReader电纸书背面比较简单,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容易留下指印,制作工艺还有提升的空间。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4)

底部的耳机插孔和USB插孔。USB插孔用于充电,也可以连接电脑直接访问电子书存储目录,拷贝或者删除电子书。因为系统中没有批量管理功能,感觉用电脑管理会方便一点。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5)

顶部只有电源键,再也没有别的。

有意思的是iReader电纸书的边框是红色的,比较醒目。与kindle保守的设计风格完全相反。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6)

上图是掌阅iReader的一个独特设计:返回键。由于支持触屏操作,这个按键实际使用率不高。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7)

与手机的厚度做一下对比,可以看到两者不相上下,掌阅iReader比手机略厚一点。

接下来看看使用情况: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8)

初始界面与掌阅APP的界面有几分相似,算是后者的放大版。掌阅iReader电纸书的分辨率与Kindle 3相同,是高分屏EINK,但因为尺寸也大了一些,达到6.8寸,所以PPI没有冲击到300,而是介于Kindle 2和Kindle 3之间,大概265左右。但是已经足够清楚了,平滑度比Kindle 2好很多。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9)

连接WIFI之后可以登录掌阅账号,这时候用户数据也会同步到电纸书上。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10)

在打开图书时,系统会同步书签,在手机上阅读的图书在电纸书上可以继续阅读。如果不想看书,可以选择朗读功能,但电纸书没有扬声器,只支持用耳机听书。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11)

账号支持充值和购买书籍,也可以使用礼品卡之类的功能,但没有签到功能。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12)

在阅读页面可以调节屏幕背光亮度、字体。字体比Kindle丰富多了,因为一直读纸质书,所以直接切换到宋体。导入图书非常方便,连接电脑拷贝到指定目录,然后点击导入就行了。

掌阅ireader测评(看书从此不累眼)(13)

系统设置部分,可以看到都是一些常用设置,并没有掌阅APP那么细致,但是也足够用了:

经过了几天的使用,发现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没有签到功能,这样就没有每天固定的阅饼抽奖福利,本人很多书都是靠签到积攒的阅饼购买的;二是对自己导入的电子书文件,支持格式不像手机掌阅APP那么多。至于其他方面,尤其是阅读,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反应迅速,几乎没有令人难以接受的全屏刷新,EINK屏幕依然还算干净,算是同类产品中一个亮点吧。

您可关注微信号【shumapingjia】

我们将回答您各种购机问题留言

我们的口号是“简单就是极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