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太平区的来历(哈尔滨开埠史002)

俄国人来到哈尔滨以后,工程局办公本部设在田家烧锅(安埠街东中段靠北),新建的房屋在安埠街西部(今红旗大街以西香坊公园附近),也是俄国先遣队施德洛夫斯基最早的落脚地大车店,相传1805年左右河北乐亭一个李姓人家来此种地,后来做线香手艺,在草料街(今香坊大街)与保卫街(今卫生街尚志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一间瓦房,门楼上刻“香坊”两字,这就是香坊的由来。 1898年5月俄国技师维谢洛佐夫在香坊公园内(今尚志公园)安装了首座气象站。6月9日第一台石印机开始转动,印刷各种文件,田家烧锅院内一家食堂也开业了。7月6日,哈尔滨道胜分行在卫生街一个席棚子里开业,行长卡普列里。8月24日在西香坊开设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店、理发店,紧接着第一家商店——罗西洋行也在草料街开业。10月,一所铁路小学在保卫街(今卫生街)举行了开学典礼。同月,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设铁路轨道,设立了哈尔滨火车站(今香坊火车站)。随着铁路的全面铺轨工程发展,修建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也紧张有序的进行起来。 中东铁路松花江大桥是滨洲铁路的咽喉。当时,建桥的资金主要来自实力雄厚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桥于1900年5月4日举行隆重的开工典礼,大桥共19孔,宽7.2米,全长1015.15米,石膏白灰浆砌石做桥墩,花岗岩做石面。施工工程师是阿列克谢罗夫,有350名专业沉箱工人,从事桥墩基础沉箱施工。18个桥墩上的桥桁梁是波兰华沙铁工厂制造。桥上铺设的铁轨,每米32公斤。从俄国敖德萨港运出,途经符拉迪沃斯托克,再经由乌苏里铁路运到依曼后,再装船顺乌苏里江而下,溯黑龙江、松花江运到建桥工地,在现场拼装架设。经一年又四个月的建设,于1901年9月19日竣工,10月2日临时通车,1903年7月14日正式通车营运。1902年颁布的《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中规定:东、西香坊称“哈尔滨”或“哈尔滨区”。随着中东铁路全线开通,“松花江站”(埠头区、今道里区)、“哈尔滨站”(今香坊火车站、香坊区)为了区别地名将“哈尔滨村”改称傅家甸(今道外区)。 1899年铁路局开始对秦家岗(今南岗区)规划建设,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保留一棵粗大的榆树(大跃进时代被伐砍)。俄国人称南岗“诺威高尔特”意思为新城。1899年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附近,霍尔瓦特大街(《悬崖》电视剧原著霍尔瓦特大街,今中山路与河沟街交口,客运段食品厂)。1899年10月13日在哈尔滨南岗区最高点(今博物馆转盘道)建造一座圣.尼古拉大教堂。1899年10月13日举行奠基,1900年春动工兴建,同年12月7日建成,总耗资20万卢布,堪称木结构建筑珍品。1966年8月23日被H.W.B拆毁。这座教堂内高悬“松花江铁路镇”纪念铜匾。同时中央医院(哈铁中心医院、今哈医大四院)主楼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军官街修建多栋房屋。1900年的傅家甸(今道外)因为水路发达,是火轮船码头的原因,所以商业繁华。傅家甸有大约800户居民。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批准在傅家甸设立滨江关道,吉林哈尔滨铁路交涉局会办杜学瀛出任第一任道台,道台府址:北18道街(今道台府),杜学瀛到任后,四方奔走筹借款项,在其努力下,哈尔滨商埠公司于1907年1月12日在道外成立。

哈尔滨太平区的来历(哈尔滨开埠史002)(1)

(哈尔滨老香坊火车站)

哈尔滨太平区的来历(哈尔滨开埠史002)(2)

(道外区火轮船码头)

哈尔滨太平区的来历(哈尔滨开埠史002)(3)

(圣.尼古拉教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