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

王翬作品上的“一梧轩”主人原来就是蔡琦

研究王翬作品者,不时会发现作品上的蔡琦(魏公)收藏章:“襄平蔡琦珍藏”、“蔡氏魏公书画之章”、“三韩蔡琦书画之章”、“宝轴时开心一洒”、“蔡魏公珍玩”、“晴窗一日几回看”等等。 以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存世的王翬作品上钤有蔡琦收藏章的不少于十四件,而且皆精品力作,高轴大卷。 这位蔡魏公是何许人? 生活于什么时代? 与王翚是什么样的关系? 这些问题尚未见有学者专题研究过。

从笔者所见的蔡琦收藏王翬作品看,最早的一件是作于1701年(康熙四十年辛巳),《仿李晞古寻梅图》(图1),现藏于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

图1王翬《仿李晞古寻梅图》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此画树石雪景极为用心,尺寸达到六平尺,也是所见王翬唯一一幅人物比例较大的画作。 上有鉴藏印数方,先后顺序如下(图2):

1,蔡琦:“襄平蔡琦珍藏”、“宝轴时开心一洒”

2,钱杜:“叔美审定”

3,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向叔所得”

4,孙祖同:“会稽孙氏虚静斋收藏书画印”、

5,师守玉:“勉之三十五后所藏”,此章钤于1934年之后1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

图2王翬《仿李晞古寻梅图》收藏章

画面右上方王石谷自题:“李晞古寻梅图,辛巳(1701年)嘉平得观于白门公署之一梧轩,因仿其意,海虞石谷子王翬。” (图3)

“白门”是南京的别称。 “白门公署”自然指的是南京某官府。 “一梧轩”是某人的斋号,这个斋号不少古画中出现过,王蒙、卞文瑜、王翬都有画过“一梧轩图”。 但这里的“一梧轩”明显是指王翬同时代某收藏家的斋号,李唐的《寻梅图》是其藏品。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

图3王翬《仿李晞古寻梅图》自题

有趣的是,笔者在王翬另一件作品上也发现了“一梧轩”这个斋号。 北京瀚海2006年春拍图镘,有王翬《溪山无尽图》十米长卷(图4),王翬自题:“白石翁溪山长卷为海内名迹,...... 曩从东涧先生处借观,恍置身千岩万壑中,目不给赏,壬午(1702年)冬,访一梧主人于邗江署斋,茗捥炉香,商榷绘事。 偶及此卷之妙,因出纸命图其意,不禁乘兴仿佛,.....“(图5)

跋文提及:王翬曾经从钱谦益(东涧)处借观沈周的《溪山无尽图卷》(即沈周《赠吴匏庵溪山图卷》)2,与在南京的“一梧轩”主人谈及此画,是为王翬此画的缘起,“一梧轩”主人“出纸命图”。 巧的是,此卷也钤有“三韩蔡琦书画之章”。 其“邗江署斋”也是南京公署的别称。 与《仿李晞古寻梅图》的作画时间相隔一年。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4)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5)

图4北京瀚海拍卖王翬《溪山无尽图卷》(局部)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6)

图5王翬《溪山无尽图卷》自题

这两件都提到“一梧轩”,又都是蔡琦收藏,于是笔者猜想蔡琦或许就是“一梧轩”主人。 如果可以证明这一点,就可以得出蔡琦与王翬直接交往的结论,其收藏直接得自王翬本人,或王翬应蔡琦“命图”作画。

当我查找台北故宫收藏的几件王翬作品时,就有了令人惊喜的发现,台北故宫清宫旧藏之王翬有两件曾为蔡琦收藏:1702年作《匡庐读书图轴》、1704年作《仿巨然夏山图轴》3,这两幅都是大尺寸的精品。 其中《匡庐读书图轴》(图6)左下角钤蔡琦“宝轴时开心一洒”章,右下角安仪周的收藏章下方有两方紧挨着的收藏章:“一梧轩”、“三韩蔡琦书画之章”,印色以及钤印的大小以及位置可以断定,“一梧轩”与“三韩蔡琦书画之章”为同一个主人(图7)。 这位蔡琦,正是“一梧轩”主人。 王翬在蔡琦处欣赏古画收藏,并与蔡琦“商榷绘事”,应其“命题”作图。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7)

图6台北故宫藏王翬《匡庐读书图轴》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8)

图7《匡庐读书图轴》之收藏章

蔡琦与王翬交往的证据链

在文献的证据查找方面,颇费周折,王翬自编的《清晖赠言》中未收有蔡琦的信札,2012年夏遇上海博物馆的凌利中先生谈及此事,凌先生惠告另有一本乾隆年间毕泷编辑的《清晖阁赠贻尺牍》上能够找到蔡琦写给王翬的信札4。 信中谈及得到王翬画作的事情。

虽然已经发现“一梧轩”主人蔡琦与王翬交往的证据,倘若以下两个问题得到证实,则证据链就更完整:一,既然王翬在一梧轩得观宋李晞古的《寻梅图》,那么蔡琦应该有收藏古代书画的其他证据,能够找到这样的证据吗? 二,蔡琦于1701年前后在南京的官职,所谓的“白门公署”是指何处?

第一点不难证实,查台北故宫所藏书画,有两件宋元名画曾经为蔡琦收藏:

宋人《平畴呼犊图轴》,钤“三韩蔡琦藏书”,此画经明项元汴收藏,有蔡琦、安岐(仪周)收藏章。 乾隆《石渠宝笈初编》5。

元吴镇《双松图轴》,款识:“泰定五年春二月清明节为雷所尊师作,吴镇。 “钤”三韩蔡琦书画之章“6,乾隆《石渠宝笈初编》着锈,此轴另着锝于安岐《墨缘汇观》名画卷三之【江雨泊舟图】记:“又仲圭有双桧图,作古桧二株兼平远山水,布景奇逸甚为精妙,亦双辎大幅,泰定间为雷所尊师作者,与此并称名品,二图余购之于三韩蔡氏。” 7(注7)。

此图《石渠宝笈》著録误称为《双松图轴》,画的应是双桧而非双松,当以安岐着镘为是,安岐明确指证此图与另一幅吴镇《江雨泊舟图》皆“购之于三韩蔡氏”。 因此此画递藏循序便是:蔡琦—安岐—乾隆。 因此推断包括清宫所藏上述两件王翬作品,也是经这条线路收到清宫。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图》残卷(图8),上有南宋皇后题景名(此件夏圭笔者见有四个本子,哪一件是原件,一时难有定论,此本属于比较可靠的)。 另纸有元人邵亨贞; 明人王榖祥、董其昌; 清人王翬、陈宝琛、端方等人题跋。 此卷钤有数方蔡琦藏章:“蔡氏魏公书画之章”、“蔡氏魏公收藏”、“宝轴时开心一洒”。 其中“宝轴时开心一洒”钤于王翬题跋的边上,2012年上海博物馆《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上得见全貌。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9)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0)

图8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夏圭《山水十二景图》(局部)

王翬题跋蔡琦所藏夏圭《山水十二景图》,跋文如下:“南宋四大家画,虽各立门庭,而用笔布景仍是一家眷属,此卷笔无纤尘,墨具五色,莽苍遒劲之气直逼北苑、南宫,董文敏精于绘理,题语简切,载在《容台集》中。 前贤赏识,所当奉为定论也,须珍秘之。 虞山后学王翬敬观题。 ”

王翬明显是为藏者所题故有“须珍秘之”语。 而藏者正是钤藏章于王翬题跋边上的蔡琦。

因此可以判断,蔡琦在与王翬相识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古代书画的收藏家。 台北故宫所藏宋人《平畴呼犊图轴》、吴镇《双桧图轴》; 安岐《墨缘汇观》着锍的《江雨泊舟图》;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藏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图》,应该还包括南宋李唐的“寻梅图”,可惜至今尚未得见。 这五件宋元古画相信是蔡琦收藏的一部份。

至于第二点,蔡琦与王翬交往于何时? 蔡琦曾任何官职以及在何处做官? 是下文的考察重点。

除了《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中有词条:“蔡琦,字魏公,汉军旗举人,工分隶”之外。 在以下文献中可以找到一些有关蔡琦的资料,从时间顺序依线索由近至远逐步查询:

《山东邹县志》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条:“山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四级,蔡琦,号魏公,奉天人,荫生。 (图9)这是蔡琦最后的官衔。 《康熙朝实锍》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有记锆:“升四川永宁道蔡琦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此条记锈了蔡琦升任山东按察使的具体时间,以及在此之前的官职。

《四川通志-职官》卷三十一,乾隆元年刻本:“分巡永宁道,蔡琦,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任。” (图10)此条印证了《康熙朝实録》的记锆。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1)

图9《山东邹县志》关于蔡琦词条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2)

图10《四川通志-官职》卷三十一

笔者进一步在《奉天通志》官职列表找到:蔡琦任四川永宁道(1709年)之前的官职:“江南道驿传盐法道。 “(图11)

“清初”江南省“所辖范围很广,包括江宁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淮安府、扬州府、徐州府等,江南省首府在南京城内,查《江南通志》卷一,有江宁省城图,标明清初江南省”驿盐道“位于南京城中心清平桥附近位置(图12),这应该就是王翬画中自题的”白门公署“或”邗江署斋“的位置。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3)

图11《奉天通志》卷一百九十七,县宦表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4)

图12《江南通志》卷一之“江宁省图”可见“驿盐道”公署的位置

更进一步的证据是:现今南京明孝陵有康熙御碑 “治隆唐宋”(图13),碑文记载康熙第三次南巡谒陵盛况。 康熙前三次南巡,每次拜谒明孝陵,康熙此举实为以改善满汉关系为目的的政治秀。 第三次谒陵于1699年,并留下御题“治隆唐宋”碑,将朱元璋的地位捧到唐宋皇帝之上,使不少前朝遗民感动不已,不再与满清为敌。 碑文开篇:“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正月,皇上轸念淮阳水患,下诏南巡,.......”

碑体背面勒有立碑者江南省大小官员二十人,从江南总督开始,按官员大小排列,其中有陶岱、张玉书、宋荦、曹寅、蔡琦等人“勒石恭记”,蔡琦排在第十二位8。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5)

图13明孝陵康熙御题“治隆唐宋”碑(林霄摄)

本人曾于2015年考察此碑,并拍摄碑亭背后的副碑,记勒碑者蔡琦完整官职如下(图14):“康熙三十八十月谷旦,...... 整饬江南通省驿传盐法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三级臣蔡琦,...... 同勒石恭记。 ”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6)

图14“治隆唐宋”碑背后勒碑者其中有曹寅、蔡琦等

“驿传盐法道”一职,统管省内各地官方驿站以及盐法、盐运事务。

我们知道王翬于1695年在北京完成国家工程《康熙南巡图》之后,于1698年7月还乡,在京逗留期间与不少清朝贵族,高级官员如博尔都、梁清标、索芬、高士奇等有往来。 在以上参与康熙明孝陵勒碑的江南省官员中,宋荦、曹寅与王翬在还乡之前就已经相识9。 蔡琦是怎么认识王翬的尚无法查证,或许是其他官员的介绍。

1701年冬,就是王翬为蔡琦画《仿李晞古寻梅图》的嘉平月之前,据《王石谷年谱》记载:“冬,在金陵和休宁诗人、画家程功(号柯亭)相唔,柯亭有诗《辛巳冬白门重唔石翁先生赠赋》,诗中有'为话归田乐,披图一笑新句'”; “冬作《松山书屋图》(上海博物馆藏),款曰'松山书屋,康熙岁次辛巳初冬画于金陵署斋'”10。

或许这次王翚1701年冬的金陵之行,就是蔡琦与王翚交往的开始。

蔡琦的生卒年与“阴生”来历

蔡琦的生卒年不详,据清鄂尔泰于乾隆四年编的《八旗通志初集》记载11:“循吏二,汉军正白旗外任官”记载,蔡琦于“康熙六十一(1722年)崇祀江宁名宦祠”。

可以知道,蔡琦卒于1722年之前(图15)。 另据《清代人物大事记年》有词条:“蔡琦,山东按察使,卒年五十四。 “12若按此说,蔡琦大致生于1667年,卒于1721年。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7)

图15乾隆四年编《八旗通志初集》卷233

进一步查询蔡琦的“荫生”来历,据《京华感旧锆》13,有蔡氏词条:“漕运总督蔡士英之裔,士英锦州人,隶汉军正白旗,士英子云贵总督蔡毓荣,孙吏部尚书蔡珽,蔡瑜亦工诗,蔡琦工书法,《皇清书史》曾予着録。”

另据《永平府志》,“恩荫”有条:“蔡琦以伯毓荣刑部左侍郎荫官至永宁道。” 14(图16)

蔡琦祖父蔡士英,在辽宁锦州与祖大寿一同降清,为何清朝的一统江山立下少战功,历任江西巡抚、两任漕运总督加兵部尚书。 伯父蔡毓荣,历任湖广总督、云贵总督,为平定吴三桂叛乱立下大功。 蔡琦出生于官宦世家,身世显赫,因祖父、伯父战功故为“荫生”举人,由于是武官世家,功名也不是考来的,所以蔡琦并不算是个真正的文人,也未见有蔡琦诗文传世。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8)

图16《永平府志》卷十四,蔡毓荣、蔡琦条

蔡琦工书法,现在广东丹霞山有摩崖石刻“禅林第一”四个大字署名“三韩蔡琦”(图17)。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19)

图17丹霞山蔡琦书法

如今存世的蔡琦所藏王翬作品

我们再来研究蔡琦收藏的王翬有些什麽作品? 就笔者所见部份公私收藏,以作画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 中国嘉德拍卖,2007年图镘,王翬《仿李晞古寻梅图》轴,尺寸:124.3x55cm,钤“襄平蔡琦珍藏”、“宝轴时开心一洒”。 1701年冬作。 七十岁。 (图1)

2,台北故宫藏《匡庐读书图》(图6)立轴,尺寸:171.3x79.5cm,钤印:“三韩蔡琦书画之章”,“宝轴时开心一洒”、“一梧轩”。 此件后经安仪周收藏,有“仪周家珍藏”藏印,再入清宫为乾隆收藏,《石渠宝笈续编》着镘。 1702年作谷雨前三日,七十一岁15。

3, 故宫藏《溪山逸趣图》长卷(图18),尺寸:32.7x319.6cm,自题:“壬午夏(1702年)仿黄鹤山樵笔”,有蔡琦收藏章,并有蔡琦(魏公)题八景名16,王翚七十一岁作。 这是发现蔡琦仅有的墨迹。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0)

图18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翬《溪山逸趣图卷》

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翬《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长卷(图19),尺寸:34.7x728cm,钤印:“三韩蔡琦书画之章”,“宝轴时开心一洒”、“蔡氏魏公书画之章”、“蔡魏公珍玩”。 1702年秋,七十一岁。 这是王翬第七次临摹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17,也是临的最用心的一卷,也为蔡琦所藏。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1)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2)

图19王翬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5,瀚海拍卖2006年春拍图镘,《溪山无尽图》(《临沈周赠吴匏庵溪山图卷》)长卷(图4),尺寸:33.5x873cm,钤印:“三韩蔡琦书画之章”、“魏公真赏”。 1702年冬,七十一岁。 前文所述王翬自题与蔡琦“商榷绘事”者,此卷超过十米长,是沈周送给吴宽的长卷的摹本,王翬提及曾在钱谦益家见过原件,估计留有粉本。

6,上海博物馆藏《王翬山水六条屏》,“癸未端阳(1703年)”作,仿惠崇、文同、燕文贵、赵文敏、高克恭、江贯道各一屏,每屏钤收藏印“蔡魏公珍玩”。

7,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仿高克恭山阴云雪图卷》,“癸未十月”(1703年)作,钤藏印“魏公真赏”,安岐“安仪周家珍藏”。 (图20)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3)

图20王翬《仿高克恭山阴云雪图卷》

8,私人藏《仿赵孟頫水村图卷》,“癸未十二月”(1703年)作,嘉德2015年春季拍卖会图锍。 钤藏印“蔡魏公珍玩”,安岐“仪周鉴赏”(图21)。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4)

图21王翬《仿赵孟頫水邨图卷》

9,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手卷(图22),尺寸:49.8x300.6cm,钤印:“蔡氏魏公书画之章”。 1704年作,七十三岁18。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5)

图22王翚《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10 , 台北故宫藏《仿巨然夏山图》立轴(图23),尺寸:144.3x36.8cm,钤印“蔡氏魏公书画之章”。 1704年作,七十三岁19。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6)

图23王翚《仿巨然夏山图轴》

11,台北林氏蓝千山馆藏王翚《摹倪王合卷》,尺寸:32.5x253.2cm,甲申年八月(1704年)作,七十三岁。 钤印“蔡魏公珍玩”、“展轴神怡”,经安仪周递藏20(图24)。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7)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8)

图24蓝千山馆藏王翚《摹倪王合卷》(局部)

12,故宫博物院藏《仿唐寅秋树昏鸦图轴》(图25),尺寸:118x74cm,钤印:“蔡氏魏公书画之章”,“宝轴时开心一洒”。 1712年作,八十一岁21。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29)

图25王翚《仿唐寅秋树昏鸦图轴》

分析以上蔡琦收藏王翚作品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以临摹古代名作,如仿黄公望、董源、巨然、李唐、唐寅等,嫺熟运用各家笔法,无不心手相应,甚至有炫技之嫌,尽显王翚的临仿功力,不让前人。 此类访历代名家之作,估计大多为应蔡琦所约,命题索画。

另一类较多显示的是自家笔法。 如《仿唐寅秋秋树昏鸦图轴》、《匡庐读书图》、《溪山逸趣图》,画技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

与安岐到乾隆的收藏路径 :

在存世的王翬为蔡琦所作中,有四件作品上有安岐藏印,以及蔡琦收藏的宋画《平畴呼犊图轴》、元吴镇《双松图轴》,皆有安岐的收藏印记。 前文已知安岐《墨缘汇观》记载有两件吴镇立轴皆“购之于三韩蔡氏”22。 所以我们很清楚知道,蔡琦收藏的部份王翚作品以及古画递经安仪周收藏,然后才到乾隆宫中,此路径得到了确证。 我们知道,安岐极少收藏同时代人作品,很可能唯有王翬、王原祁是例外。 蔡琦卒于安岐40岁之前,安岐所购不能确认得自蔡琦本人还是蔡琦后人。

以上列举的作品可知,王翚为蔡琦作画主要在1701年到1712年之间,以上十二件存世作品,絶无应酬小品,相信王翚晚年实际为蔡琦作画的数量不止这十二件。

蔡琦收藏章的变化依据

研究蔡琦收藏章可以发现,1701年王翚《仿李晞古寻梅图》上的藏章“襄平蔡琦珍藏”与“宝轴时开心一洒”,与1702年后的其他蔡琦收藏章不同,原以为《仿李晞古寻梅图》上的藏章是个孤例。 2012年上博展出的美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其中夏圭《山水十二景图》上的藏章:“宝轴时开心一洒”与1701年《仿李晞古寻梅图》上的这方完全一样(图26),因此《仿李希古踏雪寻梅图》上的藏章就不再是孤例。 查《古今地名大辞典》,“襄平”、“三韩”皆指辽东,是蔡琦的出生地。 这帮助1701年之后,蔡琦的收藏章全部更换,不再用“襄平蔡琦”而改用“三韩蔡琦”的名号。 因此判断蔡琦收藏王翚作品的时间跨度,大致在1701年至1717年王翚卒年之间,前文知道蔡琦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入名宦祠,所以判断蔡琦卒于王翚之后。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0)

图26蔡琦藏章“宝轴时开心一洒”,左为跋夏圭卷王翚跋文,中为王翚《仿李唏古寻梅图》轴,右为1712年之后的王翚作品上的藏章。 明显左中为同一方。

另见王翚较早年的作品,《仿范华源溪山行旅图卷》23(图27),作于戊辰年六月(1688年,56岁),自题:“南湖渔父王翚时消夏玉峰之北园”,北园是昆山徐乾学(1631-1694)的家24,王翚挚友惲寿平题画名并跋。 不能确定是否为徐乾学所画,画上并有大学士吴正治(1608-1691)25的藏印,或许徐乾学转赠吴正治。 此卷长二丈,取范宽笔意,笔力雄浑,正如恽寿平跋语:“石谷子抚范宽溪山长卷,深得北地沉雄浑厚之致,如绮里东园危坐,宾筵衣冠甚伟,非复五陵裘马轻纤气格。”

此卷曾藏于故宫博物院,现为香港私人所藏,其上也钤有“三韩蔡琦书画之章”,以及另一方蔡琦的“晴窗一日几回看”藏章。 此图作于1688年,却钤有1702年才开始使用的蔡琦收藏章。 1688年的蔡琦才二十一岁,依常理不大可能开始收藏王翚作品。 帮助蔡琦收藏王翚作品不只是从作者这一个来源,此卷很可能来自于吴正治的后人。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1)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2)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3)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4)

图27王翚《仿范华源溪山行旅图卷》(局部)

另外北京故宫藏唐炖作于辛亥(1671年)的《红莲图轴》(图28),也钤有“蔡氏魏公书画之章”,唐炗自题:“石谷长兄于辛亥二月初度写此祝赠”,画上王时敏、王鉴、恽寿平、笪重光都有题赠王翚四十岁生日的跋语26 。 此时蔡琦尚不到弱冠之年,也不可能在当年收藏此作。 而且多位朋友的祝寿礼物,王翚理当长期珍视保存,故笔者判断,蔡琦直接得自晚年的王翚,或者得于王翚殁后。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5)

图28唐炖为王翚四十生日作《红莲图轴》

关于王翚晚年是否有学生代笔问题

王翚为蔡琦作画时,已经七十岁高龄,是否其中有学生代笔? 并非没有可能,若以七十岁高龄必有代笔来判断,则无此必然性。 因为七十岁达到的黄金之年的画家大有人在。 谢稚柳先生曾言蔡魏公收藏的王翚多为代笔,谢先生在多人共同鉴定一件王翚作品时说过此话27 ,却没有更多的帮助或提供证据。 若指蔡琦所藏王翚有代笔者,应该指出带笔者为何人,泛泛而谈,不可作为定论。 也有学者批评王翚晚年作品流于程序化,这也是大多数画家的通病。 不管是否有代笔,本文的考证认为:蔡琦是贵胄后裔、江南省地方官员、收藏家,并与王翚直接往来,交谈收藏,商榷绘事,是内行人,因此王胄不太可能用代笔之作敷衍。 另一方面王翚出生低微,对于权贵们的索画无不用心,主持《康熙南巡图》之后, “一时名公巨卿文人学士争交之”28。 其好友恽寿平曾记述:“石谷山人笔墨价重一时,海内趋之,如水赴壑,凡好事家家悬金币购勿得。 “29可见高价未必可得。 王翚曾为权重者博尔都、索芬、宋犖、曹寅、高士奇、安岐、朱彝尊等作画,无不用心。 王翚为蔡琦作画或应命题而作,定有重酬,故皆非应酬小品。 相反,王翚给蔡琦作画期间,其绘画技法正达到洒脱苍润,老而劲辣的地步。

代笔的原因往往是老年身体衰疲而又应酬多多,但看《清晖赠贻尺牍》所载蔡琦致王翚书信(图29):“细观佳作,翛然如见先生清絶之致,而笔势气骨即使古人复作未能胜也。”;” 观先生之画如读杜诗,见者莫不知为三百篇之遗,但细咏之,觉年逾进而律逾严,深沉浑厚无以复加,此语可为知者道耳“。

或许此时蔡琦将要远赴四川永宁道(1709年),故信中说:“便欲作长行计,亟思一唔以叙阔怀,正为此后把臂无期耳。”

此信两次提到王翚的身体状况:“遥想把唔之际,先生矍铄依然,弟已多病体弱,反滋先生絶倒耳。”;” 黄延年来署,且悉道体愈丰,精神愈健,真矍铄地仙也“。 30

可见七十岁之后的王翚身体矍铄并无衰疲之态,难以支持其年老体衰固须代笔之论。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6)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7)

图29《清晖赠贻尺牍》蔡琦致王翚信札

蔡琦收藏章也有发现僞刻者,例如,辽宁博物馆藏《南山草堂图轴》(图30)31,先看画技颇为匠气,笔力孱弱,当属庸品。 再将其上“蔡魏公珍玩”印章与其他画作上的藏章对比,即知为僞印(图31)。 有人作蔡琦僞印,帮助历史上蔡琦收藏曾被视为真迹保证,以增其值。 或许谢稚柳先生看到这类僞作才有代笔之言,记载谢稚柳此言的《古代书画鉴定实锍》,正是谈论一件北京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所藏王翚《渔村待渡图轴》,其上也有蔡琦收藏章。 劳继雄先生是这样记载的:“谢稚柳:画很有水品,但字不是王翚所书。

徐邦达:画很好,字确实不是王翚,但章似真。

启功:要假都假,不可能是一件真画而字请人代笔。

谢稚柳:也有可能是一件真画,当时没有落款,而后再补加的,但此画尽管有水平,看来还是不对的,一般蔡魏公藏的王翚画,大多均为代笔32。 ”

这场辩论中,几位鉴定家其实面对的是一件疑僞的王翚作品,没有一位认为这是一件画、款、章皆真的王翚画作,虽没有一个人对印章作认真的比较,但我的猜想是:其上蔡琦收藏章也是伪印。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8)

图30辽宁博物馆藏《南山草堂图轴》

画家王翬简介(王翬晚年的艺术发起人蔡琦)(39)

图31左为《南山草堂图轴》僞印,其余为《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仿赵孟頫水村图》、《山水六屏轴》真印。

结论:蔡琦是一位王翚作品的最重要收藏家及艺术赞助人。 并与王翚晚年交游论画,其收藏的王翚作品大多是直接得自王翚之手,皆为精品力作。 这样一位与王翚有直接交往的重要收藏家,不应该被人忽视,更不可简单将其所藏判定为代笔之作。

鸣谢:以上地方志资料,得自福建省文史馆连天雄先生帮助甚多。

特此鸣谢!

2011年8月初稿

2013年7月改写于香港“小小脉望馆”

注释 :

1、师守玉,字勉之,沈阳人,民国收藏家。 “勉之三十五后所藏”章钤于左下角第一的位置,查光绪末年日本珂罗版出版物《明清山水画集》《王翚耕烟外史画集》,以及孙祖同1934年版《虚静斋所藏名画集》,对比印章,可知此章1934年之前尚未钤有此印。

2、此图实为临沈周《赠吴匏庵溪山图卷》,沈周此卷为吴宽丁忧结束进京复职时所赠,为沈周名迹。 曾经明人王世贞、严道普、袁枢收藏着锍。 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出现,现为龙美术馆所藏,经清人许乃普、梁章巨等收藏。 民国金城曾依此摹本临摹一过。 王翚此卷依据钱谦益所藏原卷临摹,钱谦益为袁枢好友。

3、《故宫书画图锝》卷十,P145,P151,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4、《清晖阁赠贻尺牍》,毕泷刊本,顺德邓氏重镌,P86,民国期间神州国光社印行

5、《故宫书画图锝》卷三,P105页,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6、《故宫书画图锝》卷四,P161页,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7、安岐《墨缘汇观》名画卷三之【江雨泊舟图】

8、《明孝陵志新编》P269页,明孝陵博物馆编,黑龙江出版社2002年版

9、赵平编《王石谷年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其中有不少王翚与宋犖的交往记锍,王翚也为曹寅画过画

10、赵平编《王石谷年谱》,1701年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八旗通志初集》,卷233,清鄂尔泰于乾隆四年编

12、《清代人物大事记年》,2005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P480页

13、《京华感旧锝》,P10,江西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4、《永平府志》,卷十四

15、见《故宫书画图锝》第十卷,P145页,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16、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二十二卷,京1-4470

17、见《王翬精品集》,P43,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8、见《王翚精品集》,P45,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9、见《故宫书画图锝》第十卷,P151,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

20、《蓝千山馆书画》绘画卷,P135,二玄社1978年发行

21、见《王翚精品集》,P52,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2、安岐《墨缘汇观》名画卷三之【江雨泊舟图】

23、《中国绘画全集-清6》P68-70页,文物出版社

24、徐干学(1631-1694),字原一,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探花,康熙二十六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25、吴正治(1608-1691),字当世,顺治六年进士,康熙年间任武英殿大学士,授江西南昌道。

26、《中国绘画全集-清7》P1页,文物出版社

27、《中国书画鉴定实锝》卷一,P103,劳继雄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

28、王掞《清晖赠言序》,《中国书画全集》卷十一,P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版

29、《南田画跋》,“题石谷画扇”,《中国书画全集》卷十一,P240,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版

30、《清晖阁赠贻尺牍》,毕泷刊本,顺德邓氏镌,P86,民国期间神州国光社印行

31、见《王翚精品集》,P44,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32、《中国书画鉴定实锝》卷一,P103,劳继雄编,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社

该文原载于2011年11月台湾《艺术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