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

双流区是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四环路外西南,古称广都,西汉置广都县,隋改双流县,以《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得名,2015年改置双流区。东连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南接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津区和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及锦江区。区政府驻东升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双流区常住人口为1465785人。

双流区建置沿革史

双流原名广都县,建置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为四川省的古县之一。

广都之名,始见于《山海经·海内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山海经·海内经》又云:“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后汉书·张衡传》校注作“广都之野,后稷葬焉。”明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清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在《海内西经》条下注“在广都之野”,并加按语:“广都,《海内经》作都广是。”据此,可知《山海经》中所提到的“都广”就是“广都”。今人童恩正著《古代巴蜀》、袁珂著《山海经校译》均同此说,认为“或作都广,或作广都,其实一也”。

广都是古蜀王蚕丛、杜宇的故治。《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广都属梁州域,历夏商周为蜀国。晋常璩著《华阳国志》云:“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移治郫邑,或治瞿上。”《路史前纪》卷四云:“蚕丛纵目,王瞿上。”宋人罗苹注:“瞿上城在今双流县南十八里,县北有瞿上乡。”清《四川通志》卷四十九云:“瞿上城在双流县南十八里。”《读史方舆纪要》及《双流县志》诸版本均有同样记载。民国时期县人李澄波实地考查后认为:“瞿上城在今新津县与双流县交界之牧马山蚕丛祠九倒拐一带。”蚕丛祠内蚕丛塑像雄伟,其目纵。乡人至今尤称蚕丛为“蚕丛太子”。又《寰宇记》卷七十二引《蜀王本纪》云:“蜀王(开明)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今人蒲孝荣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第一章“广都县”条:“广都樊乡(今双流县境东)昔为蜀国都。”童恩正著《古代巴蜀》云:“开明氏建国初期,原来定居在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战国前期,迁到成都。”上述记载表明:古蜀王蚕丛、杜宇、开明氏等曾先后以广都瞿上、樊乡为治所。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为蜀侯,以陈壮为相。以张若为蜀国守。广都地属蜀郡。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2)

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广都县,属蜀郡。元封五年(前106年),置益州刺史部(简称益州),广都县属益州蜀郡。王莽时(9年),广都县更名为就都亭。东汉永平元年(58年)复名广都县。

蜀汉时期,广都县隶属关系不变。

西晋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置梁州,广都县仍属益州蜀郡。

成汉时期隶属关系不变。

东晋永和八年(352年),以蜀之流人置宁蜀郡(侨郡),广都县改属宁蜀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废宁蜀郡,广都县仍属益州蜀郡。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3)

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都县名为“双流县”,属蜀郡。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4)

唐龙朔三年(663年),析双流县复置广都县,同属剑南道成都府。

五代前后蜀时期,双流县、广都县仍属益州成都府。

北宋时期,双流县、广都县属成都府路成都府。熙宁五年(1072年),废陵州,以贵平、籍县为镇,划入广都县。南宋时期,隶属关系不变。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5)

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废广都县入双流县。至元十二年(1275年),双流县属成都路录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为四川布政使司。十年(1377年),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华阳县。十三年(1380年),复置,隶属关系不变。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双流县曾一度属“大西”。

清康熙六年(1667年),双流县并入新津县(曾一度用名“新双县”)。雍正八年(1730年),复置双流县,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双流隶属川西道。

民国3年,改川西道为西川道。

民国18年废西川道,双流县直属四川省辖。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6)

民国24年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解放初,析四川省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区并设行署。双流县属川西区行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7)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省制,设专员公署,双流县属四川省温江专员公署。

1959年双流县曾一度与华阳县合署办公。同年7月,撤销双流县建制并入温江县。1962年复置县,隶属关系不变。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8)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9)

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划入双流县。同年,双流由温江地区划归成都市管辖,形成今双流行政区域。

华阳县建置沿革史

华阳县初名蜀县,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乾元元年(758年)更名为华阳县,属剑南道成都府。

前后蜀时期,华阳县属益州成都府。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0)

宋代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元属成都路录事司,隶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明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明末属大西。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1)

清初属四川省成都府。康熙九年(1670年),并入成都县,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县,属四川省成都府。嘉庆时属成都府成绵龙茂道。光绪时改为川西道。

民国3年属西川道。

民国18年废西川道,华阳县直属四川省辖。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2)

民国24年,华阳县属城区划归成都市后,华阳县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3)

1950年华阳县属川西区行署温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4)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

附记:在广都县、华阳县境内,历史上曾建有贵平、平井、可昙、籍、东旸、灵池、灵泉等县,均于元代废去。贵平县(今仁寿县龙马区向家乡境内)本汉代广都县东南地。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和仁郡,并置贵平、平井(今仁寿县龙马区向家乡境内)、可昙(今天桥乡境内)三县,北周废平井、可昙入贵平县。梁天监中(502~519年),于蜀汉昭烈帝籍田之地置席郡。北周闵帝(557年)废席郡置籍县。宋熙宁五年(1072年),贵平与籍县同降为镇划入广都县。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复置贵平、籍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贵平、籍县,其地并入仁寿县。

东肠(阳)(今太平镇境内)本唐广都县、蜀县地,久视元年(700年)分置。天宝元年(742年)改为灵池县。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改为灵泉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降为镇,属简州。

双流、华阳县名来源

《太平寰宇记》载:“双流,本汉广都县,至隋,避炀帝讳,改为双流,以县在二江之间,故以名县。”明天启《成都府志》说:“取《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为名。《”蜀都赋》中所说的二江,虽未经双流县境,据《舆地广记》说:“特取蜀中事而名之耳。”又江安河与府河相汇于县内的二江口,也有“二江双流”的情况。

华阳县初名蜀县,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分成都县东偏置,为蜀郡郡治成都府的附郭县,故以“蜀县”命名。乾元元年(758年),更名“华阳”。《元和郡县志》云:“华阳本蜀国之号,因以为名。《”舆地广记》云:“昔人论蜀之繁富曰‘地称天府,原号华阳’。县之得名实本诸此。”县名沿用不变,直至撤销县建制为止。

双流、华阳历史县治治所

广都县治所,汉时在府河与江安河交汇处,今华阳镇古城村。东晋永和八年(352年)置宁蜀郡,广都县属宁蜀郡,治所沿江安河北移。隋改广都县为双流县,治所在今东升街道附近。以后未再迁徙。唐析双流县置广都县,双流县治所不变,广都县治所设汉广都治所旧址,直至元初废县为止。

华阳县自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蜀县起,即与成都县共治郭下,为成都府附郭县。清初治所设在成都城内,与成都县分治成都城。成都县辖城区西北部,华阳县辖城区东南部。1949年11月,华阳县治所由成都市正府街迁至中兴场(今华阳镇)。1950年3月又迁至中和场,1951年3月复迁至中兴场。直至撤销县的建制为止。

双流区位置与历史疆域沿革

位置

双流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郊。地跨东经103°47′51”~104°15′33”,北纬30°13′32″~30°40′12″。境域东连成都市属龙泉驿区及简阳县,南接仁寿县、彭山区,西邻新津区、崇州市,北靠温江区及金牛区。

境域

汉时广都辖区范围广阔,除包括今双流境外,还包括今成都市属龙泉驿区、金牛区、简阳市部分,以及仁寿县部分地区。隋广都县更名双流县,辖区范围无多大变更。唐龙朔以后,广都、华阳、双流三县并存。广都县境域在今牧马山以东,华阳镇东南,龙泉山以西籍田镇至仁寿县龙马区向家乡一带。华阳县所辖区域在今成都市锦江区及东南郊,华阳镇以北的府河流域沿岸,龙泉驿区、成都市区青羊宫一带。双流境域在江安河、金马河之间。五代及两宋时期,三县境域无多大变化。

元废广都县后,领地大部分入华阳县,少部分入仁寿县、双流县。

明代,双流县编户五里(按明制110户为1里)。据天启《成都府志》记载:双流县(治所)东至华阳县界25里,南至新津县界20里,西至崇庆州界20里,北至温江县界20里,东南至仁寿县飞地界25里。华阳县编户十一里,治所东至简州界37里,南至双流县界24里,南中路白塔铺至广都瓷窑抵仁寿县界48里。

清代,双流县、华阳县境域,据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双流县在“府西南40里。东西距45里,南北距40里。(治所)东至华阳县界20里,西至崇庆州界25里,南至新津县界20里,北至温江县界20里,东南至资州仁寿县界30里,西南至崇庆州界30里,东北至华阳县界20里,西北至温江县界25里。”华阳县在“府治南。东西距40里,南北距20里。(治所)东至简州界40里,西至府城内鱼市口暑袜街交成都县界,南至双流县界20里,北至府城内丁字街交成都县界,东南至简州界40里,西南至双流县界25里,东北至简州界100里,西北至府城内喇嘛寺交成都县界。”

民国时期,双流县辖区变化不大,全县面积为288平方公里。华阳县除城区外,全县面积为957平方公里。

1950年至1960年,双流、华阳县因所属乡镇划出较多,境域皆较民国时期为小。

1965年撤销华阳县建制并入双流县,1976年,仁寿县籍田区划入。

双流华阳镇(成都市双流区含原华阳县)(15)

至2021年,双流区幅员面积1065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466平方公里,委托成都高新区管理35平方公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管理564平方公里。实际管辖5个街道、4个镇(挂街道牌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