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

《大明风华》中的孙若微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女性。她的历史原型孙太后,也确实精明能干。

然而这位精明能干的孙太后,却做了两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1)

一是,在土木堡事变时,果断听取了于谦的建议,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也就是明代宗。二是,后来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向她提议让明英宗复位,她也同意了。

孙太后这样反复无常,是为什么呢?她这样做,主要是从两方面考虑的。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2)

1、为了明朝的命运

看了《大明风华》的人都知道,孙若微倍受明宣宗宠爱,而历史上也确实如此。明宣宗为了能让孙氏成为皇后,逼胡皇后退位,并立了孙氏的儿子朱祁镇为太子。

有人说朱祁镇是孙氏抱养宫女所生的儿子,也有人说是孙氏自己所生,朱祁镇的身世也成为了非常有争议的事情。但不管情况如何,朱祁镇名义上是孙氏的儿子。

那么当明宣宗病逝后,朱祁镇就即位了,就是明英宗。明英宗在正统十四年时,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3)

国不可一日无君,怎么办呢?这时兵部侍郎于谦,就提议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因为明英宗被俘,于谦担心瓦剌会用明英宗来要挟明朝,从此控制明朝。

北宋就是在檀渊之盟后,而受制于辽。而于谦也不希望北宋的历史再次重演。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太后认为于谦言之有理,不能为了自己的儿子,而放弃一个国家,否则不仅保不住儿子的命,甚至连整个国家都可能倾覆。

孙太后做丢车保帅的决定,也是万不得已。在这件事上,可以说孙太后是一个很明智的人。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4)


2、为了自己的儿子

孙太后虽然说在土木堡之变后,显示出了以大局为重的心胸,但她毕竟是一个人,也有自己的私心。

明代宗执政的第二年,于谦等人建议迎回明英宗。明英宗回来后,做了太上皇,但明代宗又担心明英宗会复辟,于是把明英宗囚禁在南宫。

这件事就让孙太后很不高兴,但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所以孙太后也不能说什么。而且明代宗还废除了,孙太后立的太子朱见深,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改立了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5)

这两件事让孙太后对明代宗,产生了深深的怨恨。明代宗执政第八年,机会来了。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在明代宗病重的情况下,商议拥立明英宗复位,并告知了孙太后。

这很符合孙太后的意愿,为了她自己的儿子能够再次做皇帝,也为了她的孙子朱见深以后能够做皇帝,她欣然同意了。

于是,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南宫政变,也称夺门之变,明英宗便顺利复位了。

孙太后两次立皇帝,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根据时局,做出的选择。这说明了她处事灵活,懂得审时度势。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6)

虽说一次是为公,一次是为私,但她的两次选择,都化解了明朝可能出现的动乱,也让她自己能够得偿所愿。

可以说孙太后既能顾全大局,又能成全自己,充分展示了她的智慧。孙太后的明智就在于,不会因为私心胡作非为,但也不会一直委曲求全。

现在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然而他们却没有孙太后这种大局观,只知道争,却不知道放。

孙若微皇后怎么死的?大明风华中孙若微的历史原型孙太后(7)

而且他们在争的时候,也不懂全盘考虑,只看眼前不顾及将来,常常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丧失理智。

是不是你去争,你想要的东西就属于你呢?未必。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是你的也要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取得,也是我们一生要修习的功课。

该争的时候争,该放的时候放。孙太后是一个深思熟虑和通达事理的人。


参考资料:

《明史·列传第一》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杨士奇历经五朝,为何他能受到朱棣的重用,还能成为首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