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人物故事50字战争年代(爱国诗人丘逢甲)

丘逢甲(一八六四——一九一二),又名仓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是我国广东省籍的爱国诗人,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

他一生写了数千首诗,可惜早岁时期的作品遭焚殆尽,流传于世的祇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中所收的一千七百余首。

从现存诗篇中,可以令人充分地感受到诗人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深切地了解到他为谋求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赤诚之心。其中有不少诗,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叶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丑恶行径,反映了清季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今天,一读丘逢甲的诗,对认识中国近代史、了解我国各民族曾经遭受过的深重灾难,从而激发更加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是很有裨益的。

爱国人物故事50字战争年代(爱国诗人丘逢甲)(1)

图源百度 侵删

送颂臣之台湾

丘逢甲(清)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捲土定重来。

往事

丘逢甲(清)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往事何堪说,徵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春愁

丘逢甲(清)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864年,丘逢甲出生于宝岛台湾。丘逢甲的祖先本是广东的客家人,因为当地人多地少,乾隆年间,其曾祖父丘仕俊这才迁到台湾定居。

丘逢甲13岁时,台湾举行院试。丘逢甲写下《全台利弊论》,当时的主考官为洋务运动先锋丁日昌,阅过之后对其大为欣赏。将他定为院试第一,并亲赠“东宁才子”印章一枚。

年纪轻轻的丘逢甲经受住了名利的诱惑,潜心学习。在24岁高中举人。第二年,又北上参加并通过了会试、殿试,授工部主事,实现了金榜题名之梦。25岁,那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国步维艰。台湾因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屡遭列强觊觎、侵犯。他辞去了前程似锦的官职,返回台湾兴办教育。

"欲强中国,必须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

然而甲午战争爆发了,之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了日本。

1895年5月25日,丘逢甲等人拥立唐景崧为总统,成立了“台湾民主国”,改年号为“永清”,以示台湾永远隶属中国之意。当日,他们向清政府发一份电报:

台湾绅民,义不臣倭,愿为岛国,永戴圣清。

5月29日,日军登陆台湾。丘逢甲率领义军血战二十个昼夜,打到最后弹尽粮绝,退守台中。7月26日,无力再与日军交战的丘逢甲怀着满腔悲愤离开了家乡台湾。1896年,他写下了那首《春愁》。此诗承载的不仅是他对台湾故土的深爱,还有四百万台湾同胞对故土的深情。

身在大陆的丘逢甲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推行新学,广开民智。

民国成立后,丘逢甲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此时,他已久病缠身,却依旧不忘国家安危。当听说孙中山将让位于袁世凯时,不禁担忧:"从此国家多事矣!袁氏老奸巨猾,必不忠于民国。"

1912年2月,丘逢甲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弥留之际,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