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

明朝三大才子和江南四大才子:

解缙1369~1415书画家、文学家吉水鉴湖(今江西文峰镇)进士
杨慎1488~1559文学家新都(今属四川)人状元
徐渭1521~1593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绍兴府山阴县屡试不第
文征明1470~1559书画家、文学家江苏苏州屡试不第
唐伯虎1470~1523书画家苏州府吴县
徐祯卿1479~1511诗人、书法家苏州府吴县进士
祝枝山1460~1526书法家苏州府吴县
解缙

永乐元年,朱棣来到文渊阁视察工作,问及文渊阁藏书情况,解缙回答:“尚多有阙略。”朱棣说:“士庶家倘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便要解缙开出书单送礼部购买。解缙回答:“有些经典早已在战乱中散失,皆难以寻觅。不如编纂一部文献大成,以惠百世。”朱棣一听解缙的建言,大呼道:“好啊!这个工作就交给你去完成。”

解缙受命监修《永乐大典》后,深知要完成这样一部典籍,绝非少数人力所能办到,于是他汇集全国英华,组成一支2169人的编纂队伍,历时5年,终于在永乐五年十一月完成,初稿名为《文献大成》,后用了朱棣的年号,更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22877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收录上自先秦,下至明初各种书籍七八千余种,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解缙敏对其一

有一次解缙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事前,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给将对联补写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解缙敏对其二

解缙幼时去河里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河边的老树上,这时县令来了,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若对得出来衣服便给你,对不出来我可就拿走了。然后指着老树说:“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昂首,脱口而出:“万里长江作浴盆!”县令大异,遂还衣于缙。

解缙敏对其三

有一次解缙与永乐皇帝在花园游玩,皇帝突然命解缙以鸡冠花作诗,解缙略一思索,起句道:鸡冠本是胭脂染,一语刚落,只见皇帝从身后取出所执白鸡冠花,说:“不是胭脂红,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当即又吟:今日为何淡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解缙应对如流,用语不凡,联想奇妙,皇帝听了甚为高兴。

解缙敏对其四

解缙自幼聪明好学,7岁能诗善文,且生性刚直。一次,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解缙有此高才,他宴请几个权臣显贵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有意当众奚落他一番。

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家人说主人吩咐要他从小门进入,他站在大门口硬是不走小门。李尚书闻情走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即答:“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听了大吃一惊:呵,这小子口气倒不小,忙命人打开中门相迎。刚入席,一权贵便想借题嘲笑他母亲在家做豆腐,父亲挑上街叫卖的贫寒身世,对他说:“听说才子能出口成对,今日请你以你父母职业为题如何?”解缙听了,明知是奚落自己,不慌不忙地吟道:“户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众人听了,无不拍案叫绝。那权贵却鱼骨梗喉似的上下不安。

另一显贵见解缙身穿绿袄,便也出一上联讥讽他:“井里蛤蟆穿绿袄”;解缙见那人身穿红袄,灵机一动说出下联:“锅中螃蟹着红袍”。那显贵听了暗想:这小子好厉害,我把他比作活蛤蟆,他却把我比作死螃蟹。但又无理发泄,只好自认倒霉。

酒过三巡,尚书欲压服解缙,用手往天上一指,自命得意地说:“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解缙听罢,用脚在地上一顿,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口气比他还高。尚书奈何不得,啼笑皆非。

这时,解缙举杯祝酒说:“难得今日群才雅集,我愿题赠一联助兴”。尚书听罢,忙叫人拿来文房四宝,解缙挥毫舞墨,然后掷笔大笑而去。众人走过来一看,瞠目结舌地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这是一副借物寓讽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1)

杨慎

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

杨慎《临江仙》流传最广。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当世流行的“道学”(即理学)和“心学”,杨慎亦持全面否定态度。他说:“道学、心学,理一名殊。明明白白,平平正正,中庸而已矣。更无高远亢(言)妙之说,至易而行难,内外一者也。被之所行,颠倒错乱,于人伦事理大戾。顾巾衣诡服,阔论高谈,饰虚文美观而曰:吾道民、吾心学,使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琢磨,以求所谓禅悟。此其贼道丧心已甚,乃欺人之行、乱民之俦,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何道学、心学之有?”他认为儒学本是“明明白白,平平正正”,“内外一者也”,但承袭宋儒之学风而流行于明世的所谓“道学”、“心学”,尽管名称不一,形式有异,而其实都是只知“阔论高谈”、“虚饰文词”,只说不行,“教人领会于渺茫恍惚之间而不可着摸”的空洞无用之物。其恶果,一是欺世,二是乱民,故皆为“圣王之所必诛而不以赦者也”。如此之“道学”、“心学”,根本背离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善诗词,尤为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

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是很短暂的,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杨慎从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戴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杨慎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一作“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亲杨廷和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15] ,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杨慎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2)

徐渭

徐渭能谋善断,几乎一己之力尽破多年的倭寇之患,晚年悉心培养出李如松这位名将,建立不朽功勋。他的诗,袁宏道尊之为“明代第一”,他的戏剧,受到汤显祖的极力推崇,至于绘画,他更是中国艺术史上成就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徐渭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 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 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3)

文征明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征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4)

唐伯虎

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前往茅山进香,路过无锡。晚上船泊在河边,于是唐寅上岸闲逛,见肩舆从东而来,仕女如云,其中有个丫环长得最好看。于是唐寅跟着她们走,一直到她们回府才知道是华学士的女婢,唐寅想混进华府留,于是应聘进华府为书僮,被华府改名为华安,后来唐寅很受府上宠爱和信任,设计选妻,因此得到位叫桂华的美婢。过了几天,唐寅携美婢逃走。华府令人到处寻找,却找不到。过了很久,华学士偶然间到阊门,见书肆中有一人手持书籍翻阅,很像华安。华学士私下找人询问,那人告诉他:“此人是唐解元。”第二天,华学士修书投刺前往拜谒,仔细看了半天确认无异。到了上茶时,更是确信,但是始终难以启齿。唐寅命下人上酒对酌,华学士不能忍受,于是讲述华安的一些事来挑明。唐寅唯唯。华学士又说道:“华安像貌正好与你相似,不知道是何缘由?”唐寅又唯唯而对。华学士不高兴,就要起身告别。唐寅曰:“请稍等,我有个请求。”酒又饮了数杯,唐寅命人点烛引华学士进后堂,叫婢女簇拥新娘出来拜见。华学士愕然。唐寅曰:“无妨。”拜完,携新娘一同上前对华学士道:“你说我像华安,却不识桂华吗?”于是二人相顾大笑然后道别。

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场案下狱,后被罢黜为吏。

弘治十三年(1500年),唐寅被黜为浙藩小吏,个人深以为耻坚决不去就职。唐寅归家后夫妻失和。

弘治十七年(1504年),唐寅靠卖文画为生,纵情于酒色当中来自娱。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5)

徐祯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画或书法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满士林。徐祯卿后期信仰道教,研习养生。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京师,年仅33岁,为四才子中最早过世和享寿最短的。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6)

祝枝山

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唐伯虎与祝枝山是莫逆之交,二人经常往来,上门不必通报,临别无需相送。一天,祝枝山刚踏进唐伯虎的书斋,就要品茶猜谜,唐伯虎笑着说:“我这时正巧做了4个字谜,你要是猜不出恕不接待!”说完,徐徐吟出谜面:“言对青山青又青,两人土上说原因;三人牵牛缺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请坐奉茶)

祝枝山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与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又当况枝山说:“今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接看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明朝三大才子不包含谁(明朝三才子和江南四才子)(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