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

五里湾,明朝那些人和事

文/李强国

上世纪90年代,榆林地区卫生学校校址在我们五里湾村和张家砭村两村之间。当年创办学校占用了两村的集体土地,那时单位占用集体土地都是无偿的,不像现在,需要补偿。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

其实,在明朝卫生学校所占地块叫响岔山,今人知道这个古地名的人不多。卫校与合龙山隔河相望,河是大理河,但这一段大理河另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响岔湾。顾名思义,大理河水流过这里时,就会发出哗哗的响声,响岔山之名也因此而生。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

我30多岁时,认识了卫生学校的李建文,他说他的祖先就来自五里湾村。后来我知道,他的老家在今天子洲县小理河沟里的李家河村。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

卫校西侧,也就是响岔山的一角,有一块墓地,墓地上有旺柱,也有石坊。村里人说,那是我们李姓人的老祖先。旺柱和石坊我年幼时见过,但我不清楚那里有几座坟?埋有几代人?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

解放后,新修了307国道,修了绥惠渠,墓地前又建了沙坪滩抽水站。开放后,村人占用了墓地,改为阳宅,崭新的一排窑洞列在那里,尘封了墓下人的故事。不过,村里也有人说,埋在那里的人和先祖相互之间是认户自家,并非同一先祖。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6)

在我的印象中,村里分前庄和后庄,分别为两支李姓人,相互之间的辈次分明。解放以前,后庄与前庄李姓人未发现有作亲(也就是通婚)的现象。只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对自由恋爱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村人议论家人反对,都无济于事。而前后庄李姓人在十年前又有一对青年成为了一家。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7)

后庄的人在解放前,分别居住在大院、边渠、后石畔、阳坪和井渠;前庄人住在井子湾、上圪崂、石峁上、圪崂和东崄上。当然中间也掺插着王姓、霍姓人,他们都是清朝入村的。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8)

村里的李姓人,共同认可祖先埋在响岔山,明初编为永和里三甲,明初属军户。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9)

村人没有家谱,但有许多传说。村里的合龙山有明朝万历十七年的庙碑,能说明一些问题。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0)

根据万历十七年二月《合龙山创建接引寺记》和同年三月《合龙山新建玄帝行宫碑记》记载,功德主李天福的长子李承诏是榆林卫镇抚。李天祜是扬州府上桥巡检;李栋是山西等处兵马右掖游击将军都指挥同知;李一彩是榆林卫百户左营哨总;李煦是镇守宁夏等处右军都督府同知总兵官。除以上五大家19人题名外,同庄信士还有46户助缘人。说明在明朝这个家族的人口真不少。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1)

县城南李家渠村明万历七年《重修高佛寺今改建伏龙寺碑记》的题名中,李天福是舍人,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带刀散骑舍人,最起码出生于权贵之家,可惜没有详细资料说明他祖上的显贵之处。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2)

从题名中分析,这个家族在世的约有五辈人之多。如李时果、李秉翠等,应该是李天福的祖辈;而李哲、李刚、李在、李煦等,则是李天福的父辈。李天福在万历十七年已经作古了,拿举人张柱石的话说,“浴溪翁(李天福的字)厌尘世而游玄宅矣。属纩之时,谆恳其子幸成厥工。是子承诰克遵遗命,捐资协谋,鸠工肇造。”可以说,合龙山之建后期工程是李天福的儿子李承诏所为。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3)

白比珩撰写了接引佛寺碑记,他在文中有“建寺奉佛,上可之”句,说明李天福造庙,朝廷是知道的。李天福是偏国里的一名介夫,曾通过知府大人毛储元上书减免本地杂税。如此行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他的建议如愿得偿了。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4)

白比珩,字康德,和市里人,在明朝,他也算得上绥德的一位牛人。《明伦汇编官常典郡左部》中记载:“按武进县志;比珩,绥德人恩贡,万历间累仕至常州府同知。服粗茹淡,不携家自随,常出防江,僮奴锁署中,粮尽无所食,乃号邻贷米食之。行都江阴骑行抵署,即蔬饷不受。夜尝饥渴,饮水而已。视篆武进不受邑供,令隶市面为餐,稍丰即还之。擢员外郎诣都角巾葛衣策蹇至门,不知其官也。人或訾其无才,然尝校武事,辄言,某械当操其法,某人某艺精,某事有漏,似皆素习者,兼善骑射。视地方要害处,即言当何建制,当何守备,皆凿凿可用云。”他有惠政,地方祀为名宦,家乡祀为乡贤。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5)

碑中有言,合龙山为李氏家族世耕之田,说明李家在此立足有些年月了。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6)

玄帝行宫碑记由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霸州道兵备郝汝松撰文;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直隶兵备整饬永平山东按察司副王毓阳书,乡进士文林郎知四川纳溪县事任国相篆。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7)

所有在绥德任职的官员都在题名之中,知州事张大伦、判官苏世霖等,共计9人。绥德籍官员计46人,如兵科给事中赵世勋、参将孙镇、黄中色的父亲黄乔楹等。而信士一栏中计有101人,有的是离休仕宦,如训导王正阳、教授高崇德、知县孙汝衮、都司赵完璧、副总兵郑国珍。有的后来升官了,如李家寨村的李国栋后来升为总兵官。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8)

碑阳题名计400余人,也均不是等闲之辈,其中有马如龙先祖散官马文科、山西武进士张维豆、参将冯贵、守备叶承焕等。说明五里湾李氏家族当年并非一般人家,可谓望族,影响力大。才可以得到四方达官贵人、仁人君子的协助。用十年时间才完成了创建玄帝行宫、接引寺的浩大工程。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19)

当年李天福在合龙山创建寺观,最初目的是以工代赈,挽留本州逃荒的土著民,并在石砭下砌石窑一孔,在那里烧茶水熬稀粥,善待过往逃难人。荒灾过后,后人在那里立了一块纪念碑。上世纪90年代末,村人在那里起造房屋,毁了窑洞和纪念碑,只留下有纪念意义的茶坊石砭大名至今。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0)

用长达十年的时间来修建合龙山,除官府和信士善友赞助外,李家是山主,出力出钱会更多些。李氏家族哪来的那么多钱呢?郝汝松在碑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永和李氏,世居兹山之麓。至浴溪子挥霍多筹,凿石引溉田圃以数百亩计,利饶而地益胜。”说明李承诏搞了水利工程,引小河水灌溉大川水地。二〇〇〇年前,当年李承诏兴修的水渠一直被后人利用着,时长达400多年。现在,虽然不再用水壕了,但是当年凿石引水的石槽还有残存。这“利饶而地益胜”也是经济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1)

李氏家族建庙,创建了全真道观,与当年李氏家族多武官有关系,他们很可能借此与皇家拉近关系。因为真武祖师的兴起与朱棣皇帝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李天福当初以工代赈的初心。明代倪岳所著的《论西北备书》中有记载。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2)

合龙山接引寺创建后,寺院中有17位僧人,住持僧玄宝。当然玄帝行宫也有许多道士,都是李氏家族中部分人出家为道士的,因此,碑记中没有道士人的题名。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3)

到了万历三十一年,合龙山又立了一通山地粮记碑,实际是村里36户人家向神庙捐地契约碑。“出舍三院僧人分耕,永为养瞻之地。遗粮合户包纳,毫不累僧,质之神而草工药付住持僧德海执以为券。雷子在恒曰:山中诸僧自食其力,一粒一缕取给于耕,不广其田难保其聚。此举甚盛举哉!第庙不更地僧勿易。人不可以轻言无信,空言无凭,一世二世百世千万世,实式赖之,遂并前地粮备书一通志,渚石以垂不朽”。那块僧地,今人称之为会里坬,是属于庙会的土地。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4)

从以上可以看出,后来山中香烟有所颓败,没有充足的物资供给僧人。因此,定约让僧人自食其力,而不能背信弃义离开接引寺。相当于所有在寺僧人成为终身守寺人了。而且备书存于官府,一旦有僧人一去不返,就是犯法的。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5)

为什么会这样呢?万历十七年接引寺僧众有17人,而万历三十一年本山仅存五位僧人。合龙山庙事原来由李氏家族管营,虽然庙主是李承诏和他的生员儿子李正荣,其实庙事已经交于世人。因此,就出现了本州会、石垛岔会、魏家墕会等。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6)

这时,五里湾李氏家族由盛渐衰,人口向外逐渐迁移。比如,村庄的李朝经、李朝栋等已经入驻到州城内。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7)

其实。那些所谓分会中的成员,也跟李家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单从信仰这一方面去讲,在万历年间,绥德就有五大山,村村都有庙,何必跑大老远的路途来合龙山呢?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8)

比如说魏家墕村的魏大相,他的侄子魏儒学、魏汝英,离他们最近就有座蒿泉山,是十几个村供奉的庙宇,他们舍近而求远却来到合龙山,这其中必有原因。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29)

在五里湾村的井子湾与枣树坪之间是明葬坪,那里埋葬着绥德卫指挥升都指挥同知充右参将李勋,绥德州志里有他的小传。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0)

他是都督佥事宣武、辽东等地总兵官李杲的长子。先辈们传说他是李飞虎,勇猛善战,妻妾两房却没有儿女。他在病危时,将自己所拥有的田产和财富分散给了村里的村民。他死后就埋葬在了村中心的大路旁,砌的是明葬,因此,后人将此处称之为明葬坪。村人没有忘记他的恩德,凡是上坟路过他墓前的人都会给他点上三柱香,供上些献食。他的墓前立有八棱柱碑,村民70多岁的李恩勤还记得石柱上写的“指挥”二字。我小时候身上起了麻疹,奇痒,爷爷说那是鬼片子,用古坟墓前的黄土擦患病的地方,就能疗病。我就在大红天来到李勋的墓前,抓起热土往身上擦,说来奇怪,不因不由,几天后荨麻疹就没了。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1)

李勋的祖籍在山东莱芜。先祖李得戍边到绥德成家,代代为武官。其实李得原名叫魏得,成了李家的儿婿改姓为李。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2)

魏家墕村魏氏家族约在明朝中叶由河北巨鹿移居到绥德。他们之间是否有认户自家之一说,或许是有可能的。那时道路弯弯曲曲,从魏家墕到合龙山约有50华里路程。他们参加合龙山庙事,要捐资献力,还有发展分会的会员,因此,在他们的分会里,还有雷、吴、高、曹、王、康、任、蒋、薛、秦、崔、石等姓人参与。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3)

1990年,我上了合龙山,和村里的老人李秉忠交流,他说盛家山也有李家的坟。后来,我根据他提供的地方去求证,才知道那里叫做陈家山,也就是蔡家畔的后山。山下有马家塔、叶家渠、大塔塬,马家塔住过马汝骥的先祖;叶家渠是河南光山戍边的叶家人住所;大塔塬是叶家的祖墓,埋着一世叶珪、他的长子指挥佥事叶孟南和后人;塔下沿是孙家坟,一门三御史,大名鼎鼎的孙锦就埋在那里,他们先祖来自安徽宿县;蔡家畔是御史蔡麟家的老宅地。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4)

万历年间,五里湾村不仅住着李姓,还有李家的姻亲王天赐,他们住在今天的背湾里,明代称之为王家舍窠;还有陈家陈大朝,实际陈家是住在陈家庄的,陈家土地多,方圆七八里地都是陈家的;还有和市里五甲的贺天朝,他们是由今天的三十里寨一带移居到这里的。到了明万历三十一年,贺家的贺大海、贺大敖、贺天成将土地卖给了合龙山庙会,连合龙山下的舍窠地都全卖了,然后外出谋生;而陈家仍有陈顺生活在这里。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5)

仔细辨析五里湾村中的老地方,最早的石窑只有一孔在圪崂里,住着的是李天福的后人。那么,后庄自然住的是李天福的宗亲了。其实,明末清初五里湾村只住着几户人家,后庄住有三门头人,前庄住着一门头人。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6)

万历年间到崇祯年间,李家出大事了。第一件事出在总兵李煦的儿子李国瑞、李国珍身上。李家是万历皇帝的亲戚,国库空虚时,发令让李家捐献银两,李国瑞、李国珍无动于衷,后来遭到皇家打压。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李氏族人担心横遭飞祸,外逃是免不了的。崇祯年间,闯王起兵,高一功攻陷绥德州城,李家人世世代代从武保护大明朝,所以又有许多人外逃求生。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7)

查阅州志,五里湾李氏家族的总兵、游击所有武官无一人登记入册。当年采编州志的调查人员难道不知道离县城最近的五里湾村吗?不是的,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李家出事了,哪个儒吏还愿额外生出是非来给自己招灾呢?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8)

可以说,在闯王起事后,境内萧条,因而绥德人口东移山西。担任过山西多地游击的李栋的孙子李正塘、李正培就去了山西而再未返回。传说兄弟俩的后人发展为两个村子,但互不相认为宗亲,担心一家出事牵连另一家。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39)

我是李天福的十四世孙。李天福长子承诏子李正荣、次子承诰子李正务,也逃难去了山西。李天福的三儿子李承谦过继给了扬州府上官桥巡检李天祜立嗣,他们的后人去哪里?从村里的辈次上分析,我是出自小门的,不少叫我老爷(曾祖父)的人的孙子都比我的孙子大。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0)

所幸的是,在府谷清水营任把总的李一彩的大名在延绥镇志上有记载。他的儿子李承印任过知县,参与了镇志编纂。李一彩四个儿子的后代应该生活在府谷至榆林一带。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1)

到了清初,五里湾还有多少李姓人生活在这里呢?李家没存家谱,很难回答。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2)

康熙十一年,合龙山重修诸庙,碑记撰写者是庠生李锡爵。题名中有贡生李时蕃、生员李锡衮、李如桂,会首李友桂、李正固,纠首李正法、李泰、李淳、李复本、李正虎、李生元、李完全,李锡畴。李姓总计题名如上14人,其中可以确定,李锡爵、李时蕃、李锡衮、李锡畴是李清的后人。李清祖上为安徽庐州府舒城县大柳村人,元末安家到绥德城西的狼卧沟,即今天的石家湾镇李家崖村。其余的人有五里湾人,但也不能排除同姓不同宗的。因为当时庙会的会首是黄汝慧,他的先祖黄彦才也是由安徽霍邱县从元末迁入绥德四十里铺一带的,民籍为和市里八甲,族中明代出了名宦黄中色。由此可见,李家固守故地的人很少了,并且失势而化为了平民。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3)

李天福的墓地在陈家塔,我在五六岁时去过那里,是跟着爷爷去烧纸。但他的四世、五世孙就没有埋在祖坟里,应该在山西。李天福六世孙李孔生在清初返回五里湾,他就是村里前庄人的先祖。康熙三十四年,合龙山重修诸庙,信士中有李若侗、李若珍题名,他俩是李天福的七世孙。李孔生的墓地在花豹嘴,前几天就我去了墓地,只是墓道被人挖开过,墓碑被人推倒,三座坟被盗了。李孔生育有七子,那里有一门头埋了八代人。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4)

嘉庆至道光年间,五里湾人到山西贩卖羊,在柳林锄沟遇到了宗亲,那里的族人热情招待了大家。起初是因为羊群吃了墓场的草,踩踏的墓地,被墓主围困。是墓碑上的人名字帮的忙,相互之间论起了辈分,僵局顿消,焕然为一片欢乐。他们说,先祖是明末来到这里的。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5)

在微信平台上我结识了李生宜,他是子洲县李家河人。他告诉我,村里的李姓人就来自五里湾,但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这里。村里搞农田基本建设的时候,刨出了一位先祖的墓,由砖石砌造,棺椁下铺了一层厚木板,木板下铺的是炭。那炭村里人一冬天做饭取暖都没用完。可惜的是农民不识字,没留神那些有文字记载的砖石,那位祖先应该是个做大官的。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6)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李家河的老者也来到五里湾,抄了些村里男丁的名字,说是续谱用,可惜这些资料现在都未能保存下来。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7)

李生宜告诉我,传说五里湾李姓人的先祖来自河北,是元末明初的事,代代人口口相传的。而且,李家人在五六百年间散居各地的人确实不少,清涧县高杰村一带也有这个家族的宗亲。我在微信里查问了清涧好友邓世荣,他告诉高杰镇的邓家坬、李家墕、东里坬都住有李姓人。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8)

我的爷爷在世时说,李家人是从沟崎岖畔过来的,沟崎岖畔在山西。我的好友薛喜刚曾自驾到山西多地调查过,没有找到这个确切地名。对于绥德的老年人来说,多数人都说祖先是从山西沟崎岖畔过来的。我想这大概是明末绥德人逃荒避难到山西,而后部分人返回故地这个过程的记忆吧!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49)

李生宜坚持祖先来自河北的说法,和来自山东李得的情况相接近。李得的儿子李璇在绥德任过绥德卫镇抚。李璇生了后人通和达,绥德州志上记载的李杲、李勋、李芳都是他们的后人,三人都是明朝赫赫有名的武官。正千户改任宁塞营黄川堡把总的李功、都指挥佥事的李东未收入州志,这个家族以武兴家。根据李功的墓志铭所载,祖坟在黄家塔。不过,李勋之墓(即明葬坪墓)埋在五里湾村一事让人费解,因为,李东为李勋立嗣,因而袭官为绥德卫指挥同知,后升都指挥佥事。李东有四子,长子李芳历官洮岷总兵,孙有国财、国器、国祯等。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0)

合龙山万历十七年碑记中的总兵李煦是不是李东堂兄的儿子呢?李煦有子国瑞、国珍。万历三十一年的碑记中就没有了李煦题名,说明他已与家族人失去了联系。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1)

或许有一种可能,通之后人埋在五里湾村周边或者响岔山或者陈家山;而达之后人埋在黄家塔。当然,从武之人,走到哪里就安家到哪里,能做到落叶归根的人很少。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2)

村里喜欢盘古的李恩勤多次告诉我,合龙山关帝庙鼓楼下的阳坡上曾有一通万历年间的纪念碑。他记得碑上题名的有云南指挥司指挥,还有武官李天佑。或许,这通碑就是州志记载的进士李时馨所撰。而李东当年奉敕统领河南、陕西、蒲州三班官军戍定边,但他是万历之前的人,也不好排除不是他的后人。1965年三月三合龙山鼓乐楼唱戏,爷爷带着我去看戏,我记得那里是有这通碑的。可惜,这通碑被破坏,失去了许多的信息。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3)

种种迹象表明,五里湾李氏家族与山东莱芜李得戍边到绥德的家族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我这也是猜想,通过明朝在绥德诸多李氏家族的人和事比较而猜想的。古代,有钱有势人多妻,自然人口兴旺,家族中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恶化到分户。这个家族中是否也存在这个问题?事实是很难说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嘉靖之后,达的后人在官场上比通的后人多。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4)

前些日子,好友黄小波请我吃饭,饭局上,黄小波提出一个终极问题——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谁能说得清楚呢?黄小波先祖是安徽霍邱县人,元末来到绥德。那么,霍邱县黄家涧的黄姓人先祖又从哪里来的呢?他们是不是唐末黄峭的后人呢?黄峭三妻21子,他担心遇到不测被满门剿斩,将21子疏散到全国各地。我想,李杲在任督督府总兵时也曾落狱几年,复出后会不会效仿黄峭,将儿孙后人疏散各地呢?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5)

是好友黄小波所问启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但是,我一山村野夫手中没多少资料,只能依靠采访收集的一些零散碎语和庙碑墓志铭凑成这篇短文。简述我们五里湾李氏家族的来龙,也飨族人阅读,增添些闲暇时的话题。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6)

我很喜欢康震老师和我交流时所说的哪句话:“先祖漫漶不清,历史从今开始”。

2022.9.21

明朝老牛湾堡地图 明朝那些人和事(57)

本文作者李强国先生近照

作者简介:李强国,男,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镇五里湾村人,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七日生于乡下,农民,喜好诗文,偶有作品面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