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

  如今,影视剧的受众远远超过了原著小说的读者。《人世间》热播后,我买来了梁晓声的同名原著小说,又在喜马拉雅收听了同名广播剧,目的是比较一下这几种艺术形式到底有何不同。

后两者与影视剧的镜头语言不同,是真正的文字语流,忠实地反映了原作者梁晓声的思想,有滋有味。在新媒体泛滥的今天,文字承载的文学究竟还保留了怎样的优势呢?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2)

  镜头语言非常直观,易于对感官体验形成直接冲击,眼见为实吗,真切感人的同时,也比较轻松。老少皆宜,文盲同样可以观赏品味。

小说读起来就累了,文字语码同样需要通过经验,脑补出相关情景画面,具体是什么完全取决于读者的经验和理解力。而有声剧介呼两者之间。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3)

  文字解码就只是缺点吗?未必,文字的语义解码过程,就是读者的想象过程,脑补过程。正所谓“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想象可以使体验更贴合个体,且文字的概括力也远非镜头语言可比。比如小说中对“光子片儿”和所在的A城都有精彩描写,时间跨度很大,完全不适合镜头语言。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4)

  地域文化的根基,是展开故事画卷的基础。A城和它包含光子片儿的共乐区,有着一段相当特殊的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一批从苏联逃亡过来的人在这里落脚。他们大都是十月革命的敌人,其中的富人是沙俄贵族,他们在A城建立了自己的豪宅,成为A市的市中心。房子建得相当讲究,看来贵族就是贵族。

十几里外的共乐区是些富农之类的俄罗斯侨民,与A市间还有一条铁路。这些俄罗斯侨民倒也规规矩矩,他们更多的是与城里那些贵族做生意。

后来日本人来了,建了不少军营。这一带又多了些看似碉堡的土坯房,墙很厚,还有夹板。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5)

  再后来灾荒、战乱,又来了很多流民,因为就没有长久居住的打算,房子建得就更加简陋。周家的房子在他们当中还算不错,但也仅仅两间和一个院子。

苏联红军来了,他们赶走了日本人,却和那些逃亡的沙俄移民非常亲。这让当地的中国百姓很不理解,不是敌对阵营吗?

政局变动时,都有国民三五成群地去鬼子的地方顺些东西,一些穷光棍还带走了那些无家可归的日本女人。有些大胆一些的人还住进了日本人的房子,后来还是让苏联红军赶了出去。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6)

  写这些做什么?作者到底想说什么?那些城里的好房子,后来住进了政府官员。周秉义的岳父母就在那里。

光子片的周家直到老爷子死了也一直没动。最后的搬离是周秉义当上副市长后的事了。

交代这些背景,有什么?文明的影响?文化底色?权力的地位?社会变迁的推动力归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作家不给谜底,也无标准答案。文字的魅力就在于这样的开放空间。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7)

  此外,文字在心理描写,情感表达方面也都不输镜头语言,秉昆与郑娟的情感戏,文字比镜头语言更丰富,细腻,语言可以轻易地通过词语达到理想化,而表演则受限于太多的客观条件。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8)

  周秉昆对郑娟的一见钟情,剧中已经表现得相当到位了。可读小说和看剧还是有差距,文字没有时空、色彩、事物关联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9)

  郑娟,无业,除了老母还有一位瞎眼弟弟,是个怀着孩子的小寡妇,不管孩子是杀人犯丈夫的,还是“棉猴”强暴的,她都难以启齿。

周秉昆,工人,哥哥姐姐北大毕业,一位是最年轻的副教授,一位是政府官员。父亲是大三线工人,母亲是街道主任。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0)

  般配吗?般配。可差距如此之大怎么就般配呢?周秉昆没有哥哥姐姐的读书天赋,一个普通出渣车间的工人,过得是最草根的日子。对这个阶层,什么是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俗不俗,够俗。可幸福其实很简单,周秉昆灾难面前有哥哥姐姐托着,漂亮媳妇让他有了化解一切苦日子的销魂快乐。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1)

书中对这位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漂亮女人,写尽了温柔和诱惑,语言文字读了会脸红,穷极想象的温柔老婆不过如此了,那周秉昆又有什么不满意呢?男人,特别是够不着更高文化追求的男人,只要满足了基因层面的基础追求,其实就无欲无求了。光是漂亮也许还不够,可漂亮加上温柔和善良那就无敌了。做两个人国家的皇帝并不容易,书里几次写到,这种化解磨难的神奇力量。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2)

  郑娟的善良是不容置疑的,照顾一位植物人(未来的)婆婆,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和一个失明的弟弟。不是两天、两周,也不是两个月,而是两年。她和弟弟都是被收养的,因而她最懂得感恩。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老公被枪决,自己被人强暴。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3)

  两位都那么善良的人走在一起也是一种福报。周秉昆不说日行一善吧,也属于从不吝啬的人,朋友有难一定出手。六君子同为一个草根级别,可性格软弱秉昆,却总是最有担当的一位。

小说的文字虽说是叙事性的,但也有“上帝视角”的评价手段。所以,有些相对抽象的性格塑造,文字往往比镜头语言更胜一筹。

人世间看完简短的读后感(文字的力量人世间读后感)(14)

  小说整整三大厚本,如果你先在喜马拉雅上先听一遍,再重点翻阅文字,细细品味,一定会读到小说背后的故事。编剧可能会跑偏,但文字不会。这部剧描写普通人在那个年代的生活,苦力、编辑、开饭馆、坐牢、失业、丧子… ,也给出了那个时代可能的其它选择,比如哥哥的仕途之路,姐姐的文学之路…,可整体群像却是最普通的工人阶层。

影视、有声剧、小说各有所长,但语流对认知的提升往往比镜头语言更明显。也许是我的个人偏见,我认为经过语码解析才更容易形成真正的沉淀。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文字是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