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小小养殖场打造种养结合生态链)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小小养殖场打造种养结合生态链)(1)

平日里漫山遍野溜达的家禽,如今在温暖的大棚里悠闲地吃着精饲料。 陈可炜 摄

天冷了,家禽的产蛋也逐渐减少,而聪氏养殖家庭农场鸡鹅的蛋产量却仍居高不下。这些平日里漫山遍野溜达的家禽,如今在温暖的大棚里悠闲地吃着精饲料。农场负责人王聪和工人们推着小车,将收集到一起的鸡粪送进鸡舍,进行高温发酵。养殖业产生的粪污不都是从圈舍往外运吗?然而,聪氏养殖家庭农场的生态养殖模式,打破了技术单一、废弃物随意丢弃、收益低见效慢的传统养殖方法,将生态养殖和无公害种植结合,打造一条“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走进坐落在山坡林地间的榆树市八号镇八号村的聪氏养殖家庭农场,一座原生态养殖基地呈现在眼前。“养殖基地随处都是可利用的宝贝,将粪污平铺到微生物发酵菌床上,‘小家伙们’就能住上有地热的鸡舍。”王聪介绍说,鸡舍下配备“发酵菌床”,发酵过程中产生热量,可用于冬季取暖,仅此一项每年节省经营成本上万元,“高温有利于产蛋,利用‘发酵菌床’技术,让鸡冬天也不闲着。气温低时将鸡关进鸡舍,可提前3个月产蛋,产蛋量提高了30%,平均每只鸡至少增收50元。”

榆树市畜牧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生态养殖解决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制约的问题,可以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和绿色养殖。”据了解,像这样的生态养殖基地,聪氏养殖家庭农场还有3座。养殖产生的粪污,经过无害化发酵处理后加入秸秆等辅料,全年可产生30多吨优质有机肥,投入农业生产不仅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还大幅度减少了耕地的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土壤增地力,庄稼提效益,更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15吨还田、15吨还林,今年我家种植的6.3公顷玉米,全部增施有机肥。”王聪信心满满地说,自家种的玉米做饲料,用着心有底。

除了生态循环“赋能”,聪氏养殖家庭农场还依托技术支撑,建起一座现代化孵化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带动周边数十个养殖户。养殖品种均经过提纯后自繁自养,并以玉米、野生小鱼、贝壳粉、青草为食,实现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的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健康、绿色的消费需求。

让养殖赚上“生态钱”,聪氏养殖家庭农场完成了从粗放式养殖向生态循环养殖转型的生动实践。聪氏养殖家庭农场的产品主要采用线上订单线下配送的方式,今年,王聪专门在农场建起了80平方米的直播间进行线上销售,其肉、蛋产品在高端市场上供不应求,全年销售额达200多万元。

“我们的鸡蛋是市场价格的3倍、鸡是市场价格的2倍,鸡年出栏量8000多只。通过生态循环养殖,我们打造出了一条‘金链条’。”在王聪看来,主打绿色生态循环牌,眼界不应该局限在产量上,而是要着眼于品质,“2020年,我们尝试建起鱼塘,发展休闲农业。大鱼垂钓、小鱼做饲料,利用鸡粪便养鱼,既节省了鱼塘饲料成本,又增添了一份附加值。”从传统农牧业,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不仅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增添了活力,还带动了绿色农业的纵深发展。

2022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聪氏养殖家庭农场又扩大了品种和规模,新建了560平方米的藏香猪猪舍,现有300余头藏香猪,平均猪肉价格每500克高达68元。此外,预计春节前还有1900只大鹅和3000余只笨鸡可以出栏,生态循环产业链让小小家庭养殖场红红火火。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