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

《少年的你》是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提到青春,总让我们想起郁郁葱葱的校园,少男少女间纯纯的爱恋,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但《少年的你》里讲述的青春是残酷的,充斥着校校园暴力和软弱无力,看到电影院里的哭声一片就知道,这个残酷的青春是很多人经历过的青春。

《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在我眼里是问题少年的大集会。有校园暴力的主导者魏莱,魏莱的帮凶徐渺罗婷,被魏莱逼得跳楼的胡小蝶,遭受校园暴力失手杀死魏莱的陈念,生活一地鸡毛的小混混小北,他们都是问题少年,而他们问题全部来源自家庭教育的缺位。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1)

1号问题少年:魏莱
  • 问题描述:扭曲的心

魏莱是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如果不是亲眼她胡小蝶、对陈念的种种恶性,很难把她和校园霸凌联系起来。她在校园横行,拿球砸人,往人凳子上涂墨水,故意绊倒人,甚至扒人衣服拍裸照,这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有一颗扭曲的心,而这颗扭曲的心正是她父母给她的。她的行为有多过火,她的心就有多扭曲。

  • 问题原因:父母成绩至上

魏莱家境优厚,父母对她寄予了厚望,想必在她身上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魏莱的成绩也还优异,成绩的优异让妈妈确信魏莱是个好孩子。

胡小蝶自杀后,妈妈替魏莱辩解,“我们的孩子是不会暴力对待别人的,别人可能会,但魏莱不会,我和爸爸给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那个自杀的孩子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行,开几句玩笑就受不了。”

与其说魏莱的妈妈相信魏莱,不如说魏莱妈妈更相信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是绝对正确的,她的孩子是与众不同的,不可能做不好的事情。她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不知道这个笑脸盈盈的女儿心里在想什么。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2)

魏莱的爸爸擅长冷暴力,会因为魏莱考砸了半年不理她。半年的冷暴力,在魏莱妈妈的眼里,依然是最好的教育。她所谓的好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让孩子衣食无忧,上好学校,取得好成绩。成绩至上,让魏莱的价值观狭隘到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可以做。

  • 自查小贴士

孩子的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人生也许会顺利很多,但前提条件是孩子要有命走到最后。从家庭环境来看,魏莱是最有希望成才的,家境好,父母重视教育,就是因为父母成绩至上,忽略了对魏莱品德、价值观、是非观的培养,让娇滴滴的女儿成为小霸王,欺凌别人,最后被学校开除,丢了性命。

父母在重视孩子成绩的同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是非善恶,建立基本的是非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父母应该身体力行,做正确的事情,孩子会耳濡目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谦虚礼貌,友善待人,从小就让孩子懂得,要做善良的人,做好事不做坏事。生而为人,善良是底线。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3)

2号问题少年:罗婷
  • 问题描述:暴力帮凶

罗婷是魏莱的跟班,也是校园暴力的直接执行者,她和魏莱一样冷血,对自己的同学谩骂动手。她和魏莱一样,对胡小蝶的死毫无愧,对陈念的委屈毫无怜悯。她是一台冷冰冰的暴力机器。但就是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女孩,也是暴力的受害者。

  • 问题成因:家庭暴力

关于罗婷家庭的描述并不多,父母出现的次数也是少的有限,但仅有的出场,就能判断出罗婷生活在有毒的家庭里。

罗婷的爸爸是个酒鬼,他在学校公开扇罗婷耳光,他经常喝的伶仃大醉,让罗婷把他背回家。一个酒鬼,一个时常会愤怒的酒鬼,可以想象罗婷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因为在家里经常遭受暴力,罗婷把暴力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方式,爸爸打她她痛苦,她就通过打别人来转移自己的痛苦。有毒的家庭里,养出了有毒的孩子。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4)

  • 自查小贴士

很多人会说,这点我不担心,我也不喝酒,我也不打孩子,但是别忘了,家庭暴力除了直接动手,还有语言上的暴力,甚至冷暴力。就像魏莱的爸爸,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一年半载都不理孩子。身体上的疼,好了也会留下疤,心里的疼却更隐蔽,连疤都找不到,抚慰都不知从何开始。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不要使用语言暴力,不要用奚落和冷嘲热讽的语气,不要在伤害了孩子之后,还跟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保

即使孩子犯了错,批评孩子的时候也要就事论事,不要“诛心”。比如,孩子考试不理想,可以批评孩子近期看电视时间多,看书时减少,但不要说孩子“偷懒,不爱学习,不争气,是个废物”。保持平和,真诚的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语言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3号问题少年:小北
  • 问题描述:被遗弃的缺爱少年

小北是最让人心痛的一个少年,从13岁就独自生活,内心极度缺少关爱。缺爱的孩子要求是很低的,只要你对他有一点好,他就能把全世界都给你。所以,陈念想帮小北报警的那一点点好,陈念问小北疼不疼的那一点点好,让小北心甘情愿为她付出一切。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5)

小北还算是幸运的,对他好的是本性善良的陈念,而不是心怀不轨,想利用他的黑社会,让小北的人生没有走向歧途。

  • 问题成因:父母生而不养

小北的父母是最差劲的父母,他们只是把小北生了下来,却没有养他,更别说教育他了。他的爸爸在他很小时候就不知所踪,妈妈在他13岁的时候也抛弃了他。

小北说,妈妈也没什么本事,这是给他被抛弃找的安慰自己的借口吧,妈妈也很艰难,所以才会不管我,这样想他心里大概会好受一些。小北又说,后来他回去看过妈妈,她搬家了。她搬家了,轻飘飘的四个字,带走了小北唯一的希望。他被父母放弃得这么彻底。

父母的差劲,注定小北的人生比其他人都要波折。小小年纪的小北,一个人料理生活琐事 ,一个人收拾空荡荡的家,赤手空拳打出生活的那片小天地。这些还不足以打垮小北,当人群散去,夜色朦胧,别人家里灯火温馨,母慈子孝,欢声笑语,而小北的家里,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守着在这个纷杂世界里唯一属于他的孤独寂寞。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6)

  • 自查小贴士

每个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在享受权利之前,请真的深思熟虑,孩子不是小猫小狗,养烦了养腻了,可以丢给别人去养。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他更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

如果你决定要一个孩子,请你做好把你的一生和他绑定的准备,在他年幼的时候照顾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陪伴他,即使他已经长大,他依然需要有个港湾,让他在不如意的时候能有个退路。如果这些你做不到,请你别祸害孩子。

4号问题少年:陈念,胡小蝶
  • 问题描述:软弱内向

把陈念和胡小蝶放在一起,是因为她们的很多表现都是相似的,她们都软弱,内向。胡小蝶的软弱表现在她不敢反抗,看到凳子上的红墨水,也不敢告诉老师,默默地坐下去,最终不堪凌辱用自杀来逃避问题。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7)

陈念也是软弱的,虽然后来她开始反击,也不可否认她的软弱让魏莱对她的欺凌变本加厉。胡小蝶被欺负的时候,陈念选择了逃避,她不敢给自己找麻烦,她又内向没有朋友。所以当胡小蝶跳楼自杀以后,魏莱把矛头指向了陈念,就是因为陈念的软弱和内向,魏莱料定欺负她的成本会很低。

  • 问题成因:父母懦弱无能

陈念是个留守少年,她的爸爸在电影里没有出现过,妈妈因为创业失败,在外躲债打工赚钱,她妈妈只在电话里出现。

陈念偶尔想跟妈妈说说生活的不如意,妈妈就会说,“孩子再忍一忍,高考过后就好了。”甚至连妈妈该承担的都需要软弱的陈念来扛起来,讨债的人上门陈念孤立无援,还要妈妈画个饼,畅想美好的未来。

胡小蝶的父母出现在魏莱的讥讽中,胡小蝶自杀之后魏莱说,“这样多好,她爸妈能一次性得到好多钱,再也不用跟她要钱了!”由此可以推断出胡小蝶就是樊胜美,她是家庭的女儿,更是家庭里的提款机。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8)

内向可能跟基因有关,但懦弱却完全是后天形成的。陈念的懦弱,胡小蝶的懦弱,是因为她们背后没有人,她们没有家。胡小蝶的家人像吸血鬼,还要找她要钱,陈念的家人告诉她要忍耐,她没有别的退路,只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高考上。

  • 自查小贴士

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我们如何成为大人”。这节课该谁来教呢?最合适的人是父母,父母应该用他们在同样年龄的迷茫,用他们的经验和经历来告诉孩子,如何从少年变成大人。很少有父母能成为孩子人生的导师,小北的父母最差劲,生而不养,陈念和胡小蝶的父母,是养而不教。

有的家庭因为一些原因,孩子不得已成了留守儿童/少年。但父母不在身边,不能成为不教育孩子,不照顾孩子的借口。物理距离相隔万里,心理距离也可以为零

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聊聊天,还可以写信发邮件,不要一问就是成绩学习,多跟孩子聊聊学校的生活,家里的生活。让孩子意识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的爱一直都在,父母永远都是自己最稳固的靠山。

当孩子向你倾诉不愉快不开心的事情时,不要跟孩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忍一忍就好了”。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的问题,在大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眼里却是天大的事。告诉孩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

您的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问题少年大集会)(9)

校园暴力可恨吗?可恨,但是那些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又何尝不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归根结底,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就像魏莱和罗婷,在学校他们是施暴者,在家里她们又是受害者,她们把在家里受到的伤害,转嫁到了同学的身上。毛主席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她们也只敢捡软柿子捏,找懦弱的没有家庭支撑的胡小蝶和陈念。

终结校园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学校家庭公安机关共同配合,但根源还是在家庭教育。孩子叫你一声爸妈,你要能配得上这个称呼,养育孩子,真的不是让孩子吃饱饭就够了。

给孩子充足的爱,给孩子正确的教养,用温暖和阳光陪伴孩子长大,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孩子正确的方式宣泄情感,让孩子遇到问题愿意和我们分享。充满爱和阳光的家庭才会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社会,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