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充斥(恐惧闻得到)

雏鸟的悲哀

不久前,一个生物学家小组为了对非洲辊鸟的雏鸟进行体重标准检测,把雏鸟从窝中取了出来。被抓的小雏鸟显得很害怕,嘴张得特别大,还吐出了许多橙色的粘液,多得足以填满半茶匙。而且,粘液还散发出了独特的、不断变化的气味。起初,这气味闻起来有点像橙汁散发的,而后又像昆虫,像成鸟喂过的食物发出的气味。第二只、第三只……一直到第六只,它们的反应无一例外。

恐惧充斥(恐惧闻得到)(1)

虽然此前研究者做过很多鸟类研究,但受惊吓的鸟儿除了呆傻、俯冲或尖叫,却从没有过现在这样的呕吐行为。经过观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气味是为了给雏鸟父母闻的,那是恐惧与害怕的气味,那是渴望父母来救它们的气味。

雏鸟的父母能否闻到这种气味吗?答案是肯定的。

之前,人们一直以为鸟类的嗅觉发育不全,其实这完全是种误解。虽然鸟类不会像狗一样表现得那样明显,但并不代表它们没有出色的嗅觉器官,实际上,鸟类对嗅觉的利用比我们原来想象的频繁得多。拿新西兰几维鸟来说,它们的喙尖处有鼻孔,而且它们脑中的嗅球相对于其小小的脑袋而言,还十分巨大。飞行于世界各大海洋的凤头海雀,在繁殖季节会散发类似橘子的气味,它们会在伙伴的颈间闻来闻去,靠嗅觉来区分彼此。还有一些鸟类经常依靠灵敏的嗅觉来飞行和觅食。

那么,父母们能嗅出雏鸟的“恐惧”吗?它们如何反应?显然它们也能嗅出“恐惧”,但令人惊讶的是,父母们不是表现得更加英勇,反而更像是小雏鸟的一场噩梦:它们散发的气味越浓烈,父母们飞得就越远。

或许,有些人无法想象非洲辊鸟的父母会对子女这样不顾惜,其实这是它们的生存和繁衍策略:与其自己和幼鸟死在一起,还不如将时间用在繁殖更多的幼鸟。

会传播的恐惧

在自然界中,受到惊吓的个体都会有意或无意地发出恐惧信号。比如,受到惊扰的蚁巢中的蚂蚁会发出预警信息素,号召大家集体抵抗外来侵略;被电击的老鼠如果处于上风头,那么在它感到恐惧的时候,处于下风口处的老鼠同样会感到恐惧,就好像它们也同时遭受到了电击一样;有一种身材很小的淡水鱼在受到伤害时会往水中释放一种物质,这会使得附近的小鱼尽快逃离;受伤的植物同样会通过土壤和空气释放报警信号,这是植物的恐惧和绝望。

这种恐惧的气味有时还被某些鸟类利用来警告捕食者。比如有一种鸟会吃蜈蚣和蜘蛛,这样它们身上就带有蜈蚣和蜘蛛的气味,可能是在警告捕食者,“我们可是有毒的”,从而让捕食者知难而退。

动物们能闻到彼此的恐惧,人一样也可以“闻到”恐惧。受到惊吓的人会散发出很强烈的、令人感到很不舒服的气味。曾有研究表明,从一个人的汗液就可以判断出他刚刚看过恐怖片还是喜剧片。闻到这种气味,周围人如果闻到受到惊吓者的“恐惧之汗”时,能感知这个人受到了攻击从而提高警惕。不过,现在科学家还不知道导致人和人之间恐惧共鸣的物质是什么,这个得等一段时间才能揭晓答案了,一旦这个谜底被破译,人们将来可以开发出作为军事用途的“恐惧信息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