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

一次,朱元璋见马皇后坐在龙椅上顿时勃然大怒,声高八度地问道:谁准你坐在这的?普天之下,只有咱才能坐在上面!马皇后气定神闲地说道:你的又如何,我就是坐了,你又能把我怎么样?

说罢,马皇后拉过朱元璋一起坐下。朱元璋坐下后,摇摇头,笑了笑,道:“咱还真不能奈你何啊。”马皇后听了,靠在朱元璋的肩上打盹了,而朱元璋则在一旁看起了案牍。

从上面的一个小故事可以看出,马皇后和朱元璋的感情的深厚程度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2)

马秀英的祖上是宿州富户。父亲马公,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家业逐渐衰落。母亲郑媪,生下马秀英不久就逝世了。

马公无子,视秀英为心肝宝贝。马秀英从小聪颖,胆子大,行文擅画,最喜欢读史书。根据古代习俗,妇女必须将足缠成小脚,秀英却死活不缠,人称“马大脚”。马公杀人避仇,决定出逃,临走时把秀英托付给至交好友郭子兴。不久,马公死在异乡。

郭子兴是个土财主,喜欢结交豪杰之士,为人很重义气。他把秀英视为己出,亲自教育她,夫人张氏手把手教她女红。十几岁的马秀英聪明伶俐,什么事一经指点,就能学会,不仅女红精巧过人,还能写得一手好文章。

马秀英沉着冷静,无论遇到什么难事,都能从容地应付,深受养父母的宠爱。美中不足的是,上天给了她一张丑陋的脸,尤其是粗壮的身材和一双引以为耻的大脚,使她21岁仍未嫁出去。

正值元朝末年,吏治腐败,社会黑暗,老百姓陷人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两座大山之下。适逢黄河大决口,河水肆虐,广大农民无以为生,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兴在濠州(凤阳)起兵,响应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阜阳)发动的红巾军起义。

三月初一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天气寒冷,濠州城墙上军旗林立,守城的士兵摆擂石,备滚木,城门处的哨兵已是刀剑出鞘,严防官军的进攻。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3)

一位高大、黑脸、面部稍长、下巴略大、前额微突的和尚来到城门,叫喊道:“我要见你们大帅。”他就是25岁的朱元璋。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饿得他连和尚都做不成了,特来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门卒把他当成奸细捆缚到郭子兴军帐前,郭子兴见他身体魁梧,下令松绑,收人军中作为亲兵。

朱元璋加入红巾军后,开始只是一个步卒,两个月后,因战功升为亲兵九夫长。他武功高强,勇猛非凡,很快引起了郭子兴的重视。其实,朱元璋从军完全是为了填饱肚子,哪有什么雄心壮志呀!就像他后来说的那样,他原本是田野里的一个农民。

一天,郭子兴布防城池已毕,来到家里,与夫人张氏聊天。张氏说:“你要想趁天下大乱时干一番大事业,最重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搜罗人才。我认为朱元璋相貌不俗,将来一定是将才,你若不及时笼络住他,早晚会被别人挖走。不如把爱女秀英许配给他。这样,可以拉拢他为你效忠,还可了却我们的一桩心愿。”

郭子兴表示同意,向朱元璋提出此事。朱元璋认为,妻子的容貌俊丑,并不重要,只要吃苦耐劳就行。而马氏知书达理,稳重端庄,令朱元璋对她增忝了几分敬服。朱元璋欣然应允,郭子兴择吉日替他们完婚。

朱元璋从一员小将一跃而成郭子兴的女婿,将士们一改往日奚落之意,改称他为“朱公子”。马秀英见朱元璋虽有些鬼主意,但故步自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恐怕难成大器。她劝道:“义父把我许配给你,是要你建功立业,可你却胸无点墨。还须在书本上多下工夫,不读书只能逞匹夫之勇。”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4)

起初,朱元璋毫不在乎,但禁不住她的反复劝说,被迫拿起了书本,征战之余抽些时间读兵书、古籍,结果受益匪浅,多少有些大将风范了。从此,精明能干的马秀英成为朱元璋不可缺少的贤内助。

朱元璋的军旅生涯布满了荆棘。他正处于元末农民起义的漩涡中,要处理很多复杂的矛盾。朱元璋与郭子兴的相处,就历尽磨难。多亏马秀英从中周旋,解救朱元璋于危难之中。

郭子兴的弱点是性情急躁,好听闲语,不能容人。在起义军中威望逐渐升高的朱元璋,引起了他的不满。

将领们为了取得郭子兴的信任,每次作战回来,都送给他一份战利品,有的将领甚至抢百姓的财物献给他。读过《岳飞传》以后,朱元璋懂得了治军严明的作用。他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不犯,缴获来的战利品都分给部下,不再向郭子兴献财物。

虽然朱元璋每次都打胜仗,为郭子兴立下许多战功,又多次救过他的命,仍受到他的疏远。很多猜忌朱元璋的人趁机献谗言,说他出战不肯效全力。郭子兴更加疏远朱元璋了。

一天,朱元璋垂头丧气地对马氏说:“我现在拼死效力,可你父亲却故意疏远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夫君可曾送战利品给义父?”朱元璋说:“没有。我不忍心掳掠百姓,哪有什么战利品呀?从敌人那里抢来一些,将士们还不够分呢,他们也有妻儿老小需要赡养。”

马秀英说:“不扰民,犒劳将士,这很重要,但父亲并不体察你的苦衷,故而疏远你。”第二天,她拿出了多年的积蓄,通过母亲献给郭子兴,说是朱元璋的一点心意,郭子兴又与朱元璋亲密起来。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5)

郭子兴有两个儿子,从小生活环境很好,因此目中无人。他们瞧不起朱元璋,知道他当过乞丐、和尚,是农民出身,凭什么与他们称兄道弟。由于朱元璋屡立战功,威望升高,超过了他们,他们经常在郭子兴面前说朱元璋将来必定谋反。

郭子兴最怕人谋反了,禁不住他们不断地进谗言,对朱元璋一阵好一阵坏。用到他时,非常亲密,不用时,便抛弃了。在一次会议上,朱元璋陈述己见,触怒了郭子兴。郭子兴把他拘捕,一天不给送饭。

马秀英见夫君饿了一天,心痛得很。她一不做二不休,偷偷跑进伙房,偷了一块刚出锅的蒸饼揣在怀中。没想到,刚出门就与母亲撞在一起。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6)

张氏见她慌里慌张,故意与她说长道短,马秀英勉强与母亲对答。后来,她疼得眉头紧皱,以泪洗面,说不出话来。张氏带她进入内室,认真盘问。

马秀英跪在地上痛哭,说明事实的来龙去脉。张氏忙帮她解衣取饼,蒸饼粘在身前,已被烫烂。张氏哭着为她敷药,让伙夫给朱元璋送饭。当晚,张氏劝郭子兴,释放朱元璋。

一天,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邀请朱元璋出城喝酒。临行前,马氏向朱元璋耳语数句。最后说:“夫君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可辞则辞,免受陷害。”朱元璋牢记在心,骑马赴宴。

行至半路,朱元璋突然从马上跃下,对天喃喃自语,好像看到了神明。说完,他纵马返回。二人连忙喊道:“我们请你去喝酒,怎么回去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7)

朱元璋说:“我把你们当亲兄弟看待,你们为什么总要害我?今天,幸亏空中神明告诉我,说你们要用毒酒杀我,让我回去。”说完,扬长而去。二人吓得汗流浃背,再也不敢加害他了。经过这件事情以后,朱元璋更加依赖爱妻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8)

在艰难危险的军旅生涯中,马秀英伴随在朱元璋身边,照顾他的生活,帮他处理公文。她在生活上体贴人微地关怀着朱元璋,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保护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又是他的谋士,显示了杰出的才能。

由于战火纷飞,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许多地方的庄稼都歉收。马秀英总是节衣缩食,把自己的那份干粮肉脯省下来,留给朱元璋吃。朱元璋靠此勉强填饱肚子,得以在战场上厮杀时显出大将的风范。

军粮充足的时候,马秀英十分珍惜粮食,把粮食一点点节省下来,每当粮食供应不足时,她宁可自己挨饿,也把平日贮藏的粮食捐出来送给部队,以此来鼓舞士气,奋起杀敌。空闲时,她负责组织将士们的妻子做战衣战鞋,使将士们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9)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还在昏暗的烛光下整理公文和札记。朱元璋在征战的同时,养成了把成功和失败的教训随时记下来的习惯,以便日后翻阅,又称“札记”。

朱元璋小时候家人都饿死了,哪有钱来读书呀!他在爱妻的催促下努力学习,会写的字还是不多,他的札记中经常因字写不来而出现记号、草图。马秀英将空白的地方填上,把画记号的地方改成字。

马秀英善于分析形势,1355年6月,朱元璋率部队从安徽和县渡过长江。马秀英和随军家属留在和县。后来,她清醒地分析出,元军一定会封锁长江,隔断起义军和家属的联系。不等朱元璋下令,她率领家属们渡过长江,到对岸与起义军会合。起义军家属刚到对岸,元军派重兵封锁了长江。

有一次,突然遭遇敌人,朱元璋受了重伤,在激战中,马秀英背着朱元璋,逃出了虎口。

1366年,兵强马壮的陈友谅,为了争夺皇位,率大军攻打朱元璋的大本营南京。局势危急,城中大小官员有的想逃跑,有的想投降,纷纷藏置金银财宝。

在众人乱作一团的时候,马秀英镇定自若,把宫中的锦帛金银都拿出分给将士们,鼓励他们奋勇杀敌,从而士气大振。后来,朱元璋大获全胜,击败了陈友谅。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0)

马秀英爱读史书,善谋略,很重视人心向背的政治问题。她经常劝诫朱元璋:“人心是根本,做事要首先得人心。夫君在打仗时要尽量减少屠杀,不要侵犯百姓。”朱元璋采纳了这个意见,严令全军遵守,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这是他能战胜各路军阀,统一天下的根本。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朝,马秀英被立为皇后。登基大典过后,朱元璋来到后宫,挽着她的手说,“我从一个农民起家,能当皇上,外靠功臣,内靠贤妻。多年来,你为我做的事,真是一言难尽!我得贤妻,三生有幸呀!”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1)

马皇后勤于宫廷事务,闲暇的时候讲解古训,劝六宫嫔妃为人孝慈。她看到宋朝多有贤后,便派女官编录宋代贤后的事例,以便大家早晚阅读。

有的嫔妃说宋代的皇后太仁厚,马皇后说:“太仁厚总比刻薄好吧。”她曾经诵读过《小学》,请求朱元璋颁行,在全国推广《小学》。

她对亲生的五个皇子的要求很严格,从不娇生惯养。小儿子朱棣仗着皇子的地位,放荡不羁,经常受到她的责罚。

后来,朱棣到开封府当周王,马皇后派汪贵妃一同去,把衣服和手杖递给她,让她代为管教儿子,说:“若周王有昏庸之处,就叫他穿上衣服受杖。如果他不服管教,立刻派人告诉我,决不轻饶!”朱棣到开封后,害怕马皇后责罚,不敢过于放荡了。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2)

在春、秋两季朝谒的时候,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以及王公大臣的夫人,全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浓妆艳抹,向朝中宫行来。皇宫内外,车水马龙。嫔妃们来向马皇后请安。马皇后很早就梳妆打扮,以接待她们的盛情,款待百官的夫人。

马皇后身穿整齐的粗服,衫裙没有镶花边,十分朴素。众人看到她的袍衣太破,以为她穿的是带有暗花纹的美纱,靠近认真一看,才知道是粗服,许多人不理解,大明的皇后,衣着竟如此粗俗。

马皇后解释说:“这种布很好染色,褪了还可再染,用它做衣服节省。”众嫔妃夫人,都不禁佩服。她是一国之母,可以像众嫔妃一样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她却艰苦朴素,过着清廉的日子。

马皇后说:“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众人边走边聊,十分热闹,认为肯定是皇后又建了座园林,带她们去观赏。一边谈笑一边朝宫里的濯龙门走去。她们听见“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全都愣了,宫中还有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循声走去,在濯龙门内,有一排宫房,设置着养蚕的蚕室,织布的织室,许多宫女在这里养蚕织布,忙忙碌碌。

马皇后说:“衣食来得难啊!每当我来此处察视,就会想起百姓们的难处。我告诫你们,绝不能奢侈浪费。”众人都为自己身上的珠宝、绫罗而感到羞愧。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3)

后来,马皇后让宫人把织成的丝绸,用来缝制衣裳,赐给王妃夫人们,使她们牢记养蚕种桑的辛苦。她听说元世祖的皇后煮旧弓弦的故事,立即派人取来织成被褥,赐给那些孤苦无依的人。

马皇后十分仁慈,能了解下人的难处。虽然身为皇后,但她每天早晚端食物给朱元璋;妃嫔们说:“您是皇后,应有尊严,这点小事,叫下人去干吧。”她说:“侍奉夫君要亲自端送饮食,从古至今,礼节上都是这样。再说,皇帝的性格急躁。若有不当之处,谁能担当得了,还不如我去送,以防别人受罚。”

有一次,她送去的汤凉了,朱元璋发脾气,端起汤碗就朝她砸去。她躲闪不及,耳朵被砸伤,溅了一身的汤。她没有发脾气,立即热了汤再端去。

一日,她看到朱元璋怒斥宦官,她下令把宫人捆送正司议罪。朱元璋问:“有那么严重吗?”她说:“您发怒的时候处置他,会加重处罚。让正司议罪,就公平多了。再说您定罪也必须通过正司去执行才对呀。”

朱元璋宠爱妃子,马皇后不恼恨,而且关怀入微,特别是怀孕的妃子,她更加耐心照料,经常派人去问寒问暖。后宫上下,嫔妃和宫人们全都赞叹和敬仰她。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4)

作为贤内助,她经常从太祖处事的细微之中拾遗补缺,善于利用机会进谏,把有重大意义的道理,放在小例之中进谏。朱元璋残忍时,她待之以宽;朱元璋性急时,她担心其急中出错,则待之以缓。她常使太祖的一团怒气,很快化解,臣民和百姓因此少了很多灾难。

朱元璋喜欢在群臣面前夸赞皇后的美德,谈起她当年怀揣蒸饼的事更是感触颇多,退朝后,他挽着马皇后的手说给她听,她趁机说:“俗话说,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身,但愿别忘了与群臣同患难。再说,我哪能与长孙皇后相比呀。”

马皇后出身布衣,对元朝的苛捐杂税过重而激起百姓铤而走险、动乱四起的情景感触颇深,经常拿它来提醒朱元璋说:“百姓经历战乱,元气还未恢复,如同新生的鸟儿不能拔毛,新栽的小树不能摇根,我们应该实行仁政,休养生息,这样大明王朝才能久长。”

很多官吏横征暴敛,对百姓百般勒索,朱元璋就拿她的话来告诫官吏们,严令轻薄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5)

有一天,马皇后问朱元璋:“现在天下人安居乐业吗?”“这不是你应该问的。”

马皇后说:“陛下是天下之父,妾是天下之母,子民是否安康,做母亲的怎能不问呢?”

每遇灾荒之年,马皇后就身先垂范,率领宫人不吃肉,向上天祈祷。遇到大灾年,她派人煮麦饭野羹,提倡百官施舍食物,救济灾民,以帮助他们度过灾荒。

事后,她对朱元璋说:“灾后发粮救济,不如提前储粮用来防灾。”朱元璋欣然采纳,下令全国,丰收的时候建仓储粮。

朝中的奏事官员在退朝过后,都在朝廷用餐。马皇后派人取来他们的饮食尝过,发现食物不新鲜,对皇上说:“陛下自奉饮食要节俭,养贤要丰厚。”朱元璋马上命令负责此事的光禄寺官员改善官员们的伙食。有一次朱元璋巡察太学回来,马皇后问有多少太学生?他说:“有几千人。”“人才济济。太学生吃公粮,他们的家人靠谁来赡养呢?"马皇后建议设立红板仓,赐给太学生的家人,以笼络人才。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大将徐达等人攻下元大都,将无数宝贝送到南京。马皇后说:“元朝有这么多的珠宝,却无法守住,我想帝王自有比珠宝更贵重的东西。”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6)

朱元璋说:“朕知道皇后说的是贤才。”她说:“陛下说对了。我与陛下出身贫贱,直到现在。我经常怕奢侈惯了,就放纵起来,怕因小事而导致国家危亡,所以劝陛下重用贤人来治理国家。法令多次更改必生弊端,法律有弊端则奸邪横行,百姓久受干扰必然贫乏,百姓贫乏则动乱生。”朱元璋叹道:“这才是至理名言呀。”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7)

朱元璋的脾气大,在大殿处理政事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发脾气,君臣不欢而散。马皇后总是巧妙地劝谏。

参军郭景祥镇守和州,有人密告朱元璋,说郭景祥的儿子要杀父亲。朱元璋勃然大怒,岂有子杀父之理!他不肯饶恕大逆不道的行为,要派人杀了郭景祥的儿子。

马皇后知道后马上劝道:“郭景祥只有一个独子,别人的话不一定是真的,若不加调查而错杀了他,郭家就绝户了。”

朱元璋觉得此言有理,派人专门调查这件事,结果是郭景祥的儿子受了冤枉。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8)

李文忠镇守严州时,杨宪诬隐他违反国家祛纪,在严州为非作歹。朱元璋对皇后说想把他召回。皇后说;“严州靠近敌国边境,是军事重镇,不能无缘无故地更换将帅,太不妥了。再说,李文忠素来为人正派,杨宪的话并不可信。”朱元璋接受了马皇后的意见。后来,李文忠在边境抗敌,立下大功。

江南首富沈万三,多年来在海外经商,是全国第一富户。明朝初年,国库空虚,朱元璋命他捐献家财修建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城修好后,军队经常借城墙寻事,沈万三忍痛出资犒劳军队,此事触犯了朱元璋。

朱元璋喝道:“犒劳天子之军,即乱民,杀无赦。”马皇后劝道:“法纪是用来铲除坏人的,而不是用来铲除富人的。民富可敌国,民自己惹灾。惹灾之民,上天会对其降灾。陛下为什么与他计较呢?”

朱元璋免沈万三一死,把他发配到云南。

他曾经命令犯有重罪的囚犯去筑城,马皇后说:“罪犯用劳役来赎罪,这是国家的恩德。但许多病弱的囚犯用劳役处罚,恐怕难免一死。”朱元璋下令赦免病弱的囚犯。

马皇后对文人十分礼遇,每次文人惹怒了朱元璋,她都尽力为之开脱,尽量保护,这一点十分可贵。被称作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是太子朱标的恩师,他由于受孙子宋慎的株连,被朱元璋判处死刑。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19)

朱标跪在父亲面前替宋濂求情,朱元璋说:“等你当皇帝再赦免他吧!”朱标投水自杀,被人救了上来。马皇后知道后,对朱元璋说:“老百姓为了子弟请老师,还知礼节,有始有终,何况是皇帝呢?宋濂已经告老还乡了,怎会知道他孙子在朝中的事情。”

朱元璋仍然不听。夜晚,马皇后陪他吃饭,她既不吃肉,也不喝酒。朱元璋奇怪地问:“皇后是为什么?"皇后说:“我是在为宋先生祈福呀!”朱元璋感到很难受,扔掉筷子走了。第二天,他赦免了宋濂。

诸王师傅李希颜脾气很大,诸小王有不听话的,立即用体罚惩治。一天,他把一个小王子的额角打坏了,小王子到朱元璋处告状。朱元璋很生气,马皇后劝道:“师傅用圣人的道理教孩子,我们不要护着孩子。”朱元璋只好不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20)

马皇后从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反对自己的亲戚封官加爵。朱元璋为了报答她,封她的父亲马公为徐王,母亲郑媪为夫人。朱元璋命人查访马氏的族人授官,被她阻止了。她说:“把爵位俸禄随意送人,不符合律法。再说,我的族人里没有可用之才。对这种人加恩,会使其骄横淫逸,不守律法,祸害国家,前代早就有过教训,这是我深恶痛绝的。陛下赏给他们一点钱财,他们应该知足了。朱元璋为皇后的这番话感动了,收回了分封外戚的诏令。

后来,朱元璋又提出为马皇后的兄弟们封侯,她劝道:“前几天在濯龙门,我看见外戚来后宫问候起居的人,前呼后拥的,连奴仆的穿戴都十分讲究,侍奉皇室的也不如他们,已经够威风了,不能再晋爵封侯。况且他们无功于国,等日后国泰民安时,再遵帝旨吧。那时,臣妾也就不再过问政务了。”明朝历代外戚没有酸成大祸,与马皇后的榜样作用是分不开的。

马皇后常劝朱元璋行仁厚之政,以求百姓安乐。她认为要达到尧舜之治就要重法治,重贤才,重教育。朱元璋生性刚烈,爱发脾气,动辄杀人。马皇后经常劝谏:“不以喜怒加刑罚。”

朱元璋在前殿决事,有时生气,要开杀戒,她等他还宫,婉言劝谏,从而使很多人缓刑免戮。

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乔装打扮,在人群中观灯,见灯上写道:“女子肩并肩,乘风荡舟去,忽然少一人,却向月边住。”谜底为“好双大脚”。

朱元璋大发雷霆,一定要严惩“刁民”,结果查不出人来。他下诏把当地百姓斩尽杀绝。马皇后连忙赶去,劝道:“妾是大脚,自己不嫌弃,陛下也不嫌弃,这有什么?陛下不也说幸亏妾脚大,才能背着陛下逃命吗?皇后乃民之母,子女们说说自己的母亲,做父亲的怎能要置子女于死地呢?”朱元璋怒气全消,收回了成命,使百姓幸免于难。

在用人上,马皇后重视贤才,懂得贤才对治国的重要性。她对朱元璋说:“帝王再贤明,也无法一人独理天下;要使天下大治,必须重用贤才。对贤才不能求全责备,要宽其小过而养其才能。”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21)

朱元璋从贫苦孤儿变成封建帝王,由于地位的跃升,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惧怕大臣们功高震主,文武贤才篡权夺位,便采用残酷的手段,屠杀文臣武将,借此树立自己的权威。

朱元璋的恐怖政策使很多文臣武将,辞官退隐。对此,马皇后很反对,她主张对官员不能求全责备,应该仁厚待之。

马皇后与朱元璋患难与共30年,不管是在动乱的年代,还是在太平盛世,始终相敬如宾。她经常帮助丈夫治国,在生活上对丈夫体贴人微,穿衣吃饭尽心侍奉。

一年四季,她都比朱元璋早起晚睡,遇到他心情不畅时,她总是细心劝慰。朱元璋对她非常信赖,感情深厚。

马皇后既没有借天子之威残害忠良,又没有恃后宫之宠残害嫔妃。她的很多见解和建议被朱元璋采纳,被誉为治理名言,载人史册,垂范后世。她以“良妻”的身份发挥“良相”的作用,成为封建时代后妃的模范。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22)

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一病不起。许多大臣为她祷告,广求良医。马皇后说:“生死怎能由人来决定,祷告没有用。好的医生也不能治命啊,吃药没有效,就会因我而连累医生,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马皇后临终之际,朱元璋问她有什么话要交待,她轻轻地说:“望陛下重用贤才,虚心听取群臣的意见,谨慎地处理问题,做事要有始有终,臣民就能各得其所了。愿子孙个个贤能,江山万年不朽。”言毕溘然长逝。朱元璋放声痛哭,天下臣民无不垂泪,连边陲龙州百粤也上表吊唁。

八月二十五日,马皇后病逝,时年51岁。太祖抚柩痛哭,发誓不再立后。九月五日,马皇后安葬在孝陵,人们很想念她,纷纷唱道:“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抚我育我,怀德难忘。怀德难忘,于万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苍天。”

马皇后离世后,朱元璋变得暴躁,常因小事诛杀大臣。心中独一的柔软走了,再也没人能挡住朱元璋的大刀。

朱元璋为什么要宠马皇后(敢坐龙椅的皇后)(23)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