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

关于“乌龙”这个问题,静夜史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些想笑。

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1)

因为“乌龙”二字,本就是“车祸现场”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而那些猝不及防的翻车,总能让人忍俊不禁。

而如果让这些翻车现场出现在翻译领域,特别是外交谈判的翻译上,那就不是一般的搞笑了。

建国以来我国和老大哥苏联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蜜月期,苏联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进行了大力支持,特别是赫鲁晓夫时期,甚至帮助我国建设小型核反应堆,为我国的核工业从无到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2)

但在苏联大力支持我国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对我国提出条件,例如赫鲁晓夫提议建设中苏联合舰队,旨在使用我国的海岸线,以期在美苏争霸中获得更多主动权。这一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遭到领袖的断然拒绝,中苏关系由此急转直下。

60年代开始,伴随着苏联的不断膨胀,中苏之间的边界问题逐渐凸显,边界谈判工作逐渐提上日程。

1964年2月开始,为期40年的中苏边界谈判拉开序幕,由于此时的中苏关系已经交恶,因此两国边界问题的谈判从一开始便陷入了巨大的分歧。

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3)

由于我方坚持沙俄时期与清朝签订的边界条约不平等的性质,遭到苏联代表团的强烈不满,他们坚持苏联与我国之间不存在争议领土问题,只能依据双方的领土现状进行边界谈判,双方代表团的谈判陷入剑拔弩张的境地。

针对苏联咄咄逼人、贪得无厌的态度,我方代表团引经据典,用了“作茧自缚”、“得陇望蜀”之类的成语,因当时的翻译能力所限,只能将成语进行直译,这引起苏方代表的强烈不满。

当时的苏联代表团团长泽里亚诺上将,抗议中方污蔑苏联对四川和甘肃两省存在领土野心,这让我方代表感觉莫名其妙。虽说苏联作为红色沙俄确实在领土上的吃相相当难看,但在中苏边境谈判的敏感阶段,说苏联对甘肃、四川两省有领土要求,就相当于指责苏联此地无银三百两,是对苏联真正的人身攻击,这让苏联无法接受。

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4)

而后我方代表立刻着手调查,最终确定是“得陇望蜀”这个成语惹的祸。

而双方在措辞上的交锋也并未停止,因为苏联代表团继续对我方表示不满:“中方凭什么说我们是虫子?”后来才知道,这是“作茧自缚”惹的祸。

简单的措辞尚且剑拔弩张,实打实的领土争端谈判,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双方马拉松式的边界谈判,直到2004年才最终尘埃落定,双方最终解决了中俄东段领土问题,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1969年中苏边境问题(乌龙事件贻笑大方)(5)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