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1)

2018.08.23

七月十三•周四

处●暑

七月中,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欢喜

悲伤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2)

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

表示夏天的炎热即将过去

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养生

早睡早起

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睡眠以比平时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滋阴润燥

处暑期间,气侯逐渐干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同时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和不吃,多吃一些苹果、梨、葡萄之类滋阴的水果。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户外运动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秋高气爽,正适合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因为秋天筋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所以,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

疾病预防

处暑,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干燥的气候为一些细菌、病菌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应做好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少到人多的地方凑热闹,必要时戴上口罩。

注意护脐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上生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

此时期要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觉时注意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3)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4)

处暑习俗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的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度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5)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6)

处暑诗词

处暑后风雨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闲适

四时俱可喜,

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

邻叟闲相期。

长江二首

(其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七夕处暑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处暑

南湖无角小青菱,

藕节莲房感废兴。

处暑凉蛩鸣砌下,

鹊桥已断更愁增。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7)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8)

处暑气候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雷暴较多

华南、西南、华西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9)

处暑行到水穷处(处暑暑去也)(10)

处暑

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要相应调整起居作息,适当加强锻炼,防燥防病,同时注意个人情绪的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

“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图片 | 网络

文字 | 网络

排版 | 乐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