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一队到九队名单(说说德云社)

其实,这个念头,很多年前就有不过感觉写出来也没什么意思现在看网络上风起云涌德云社的各种消息,说什么的都有,这种念头愈发的强烈我在知乎算新人吧,也不过玩了半年多,关注我的不过六百多人,正好,我把此文首发知乎,算给这六百多人看吧,或者当成说自言自语也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德云社一队到九队名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德云社一队到九队名单(说说德云社)

德云社一队到九队名单

其实,这个念头,很多年前就有。不过感觉写出来也没什么意思。现在看网络上风起云涌德云社的各种消息,说什么的都有,这种念头愈发的强烈。我在知乎算新人吧,也不过玩了半年多,关注我的不过六百多人,正好,我把此文首发知乎,算给这六百多人看吧,或者当成说自言自语也行。

先说说我为什么敢评论德云社吧。我是04年底05年初开始现场听德云社的。04年底偶尔去过德云社(那时候叫北京相声大会,为了表达方便,或者说就是为了少打几个字,以后,只用德云社代替)再去就是05年春节以后了,看了没两次,就搬到天桥了。在此说明,此文全凭记忆写成,虽然年代并不久远,虽然很多的当事人还存在着,虽然有很多记录文字在网络上还可以找到,但是,本人实在没有考证癖,我就懒得去查了。而且,本人13年得了一场大病,多少对记忆力有些影响,如果有人愿意纠正我文字中时间表述的错误,我十分欢迎,抬杠的就算了。

那时的张云雷还叫小辫,而且给德云社开场。谁也不知道当时的小辫日后会闹出那么大动静。

想说德云社,离不开郭德纲。很多人不理解郭德纲蹿红的原因。我倒是觉得正常。郭德纲蹿红,我觉得是三个原因:一是他的坚持。坚持小园子的演出,造就了他成熟的演出风格和对观众的洞察力。观众需要什么,观众的喜怒哀乐他站在台上一清二楚,可以这么说,他说相声的水平,他‘说学逗唱’怎么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不做评价。但他在台上对观众的把控能力,至少在北京的演员里,我还没见出其右者。二是他以及他的团队(其实就是他老婆)对目前我国造星过程的了解。郭德纲在北京的十几年,有过穷日子,但到后期也不那么难过了。他可以接一些散活,就是给给电视节目撰稿,主要是综艺节目。其中,就会接触很多艺人,有跑通告的,有微红的,有大红的等等。郭德纲是个有心人,这些人怎么红的,为什么有的人红的短暂,有的人红的长久,他应该都会记在脑子里。等有朝一日,全用在了自己身上。而他夫人白派大鼓演员,红的比较早。十五岁开专场,让骆玉笙老先生到场观看并得到了极高的赞赏。而后十几年,在天津的小园子很红,也很有一批人捧她。可谓熟知小园子红的技巧和利用粘子蹿红的技巧。但是有一点,他劲儿使大了,他不是一般的小红,而是爆红,红了以后应该怎么办,他恐怕就手足无措了。这就是为什么郭德纲前期蹿红的时期,很流畅,一气呵成,出现问题,解决的也是那么自信,而现在,感觉就不对了,出现问题,处理上感觉也是慢了一拍,不那么流畅了。三是这么多年被电视相声和晚会相声所压抑的粘子们的力量。这个力量有多强大呢,张承武的事就不说了,只要经历过那几年的粘子都知道。我可以这么说,从05年的下半年,德云社的演出,场场不落。一开始,只有周六有下午场和晚场,后来加上周日的晚场,再后来加上周日的下午场,再后来加上周五单口专场等等。我那时候,周末过的可充实了,中午离开家,到晚上看完晚场在一起宵夜(很多时候也有后台演员),等到家的时候,都夜里两三点钟了。更有甚者,有自己跑业务的,为了不耽误听相声,甚至于把客户约到天桥附近的肯德基,好方便见完客户去听郭德纲。当年德武还没有下海,在网上,为郭德纲冲锋陷阵的,几乎都是这帮人,包括弄天乐票房。那时候几乎不能听见说郭德纲的不是,如果有,必死磕。天津专场我们也去,但是自发的,网上,舆论所说郭德纲自带观众团,不甚确切,观众团是有,但不是郭德纲带的,是我们自发的。我们把天津中国大剧院前几排,最佳的观看位置全包了,这样,郭德纲以及天津专场的演员,演起来,感觉和自己的主场一样,该起尖的地方起尖,该大咔嚓的地方大咔嚓,该合托的地方合托,感觉就跟北京一样,这也给天津专场的成功多了一份保证吧。

这可能也替德云社埋下了饭圈文化的种子。可是,郭老师,你别忘了,当年的粘子,是因为喜欢相声才这么做的,即便喜欢你,也是因为你对相声的一份执着,和现在的钢丝是有区别的。天津省亲专场回来,采访郭德纲的媒体就开始在后台排队了,郭德纲也开始接商演了。一开始的商演还有老粘子随着去看(对,买票长途去看),随着郭德纲走红,老粘子和他也越来越疏远了。到后来,钢丝出现了,钢丝节也出现了,再后来,二爷出现了,二奶奶们也出现了。可是,小辫儿没了。

小辫儿改成二爷,代表着德云社一种价值观的改变。如果郭德纲还算是一棵树,从地里长出来的树,那么走红的二爷就是被二奶奶们托起来的一块云彩。树状的云彩。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谁都懂。可是舟上的郭德纲就看不出来?所以我说现在他反应慢了。随着张云雷的几次风波,咱们不管推波助澜的人目的如何,你也得解决呀,否则对方一定是小波澜看你的反应,随后就会有大的,你未必承受的了的波浪涌来,到那时候怎么办?

现在的德云社80%以上的演员都在学郭德纲,不管说(贯口)还是唱(包括太平歌词,以及各种戏曲的学唱),当然,宗郭氏也没毛病,因为郭是师父吗。但是,原唱呢,正宗的版本呢?没人学吗?何况这帮学的人,还学不了100%.越学越走饥。郭老师,我能理解你很忙,不求你亲自教徒弟,但是,起码给徒弟树立一个好的学艺方向呀!现在,德云社被外界叫上名字的演员,已经有几个了,谁能拿出去跟人拼实力?拼拼老活的严丝合缝,拼拼新活的创作能力?这事,恐怕您自己也知道,要不最近玩命招兵买马呢。

郭老师您商演的能力,您在台上对观众的把控能力,确实一流。可是,人不是万能的呀。术业有专攻,尺长寸短。这都是难免的。后台,缺个把场的老演员,所以,演员抓哏总出现问题,不止是小辫;学员缺几个明白师傅,高峰老师不错,但他不是铁人,又要演出又要教学,就没办法面面俱到了,不是吗?有个明白师父,好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您也知道,相声有自己的规律,其实写相声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掌握了规律就行;您的德云社缺乏专业的经理人,起码得找几个专业的公关吧?是,处理问题,你有自己的主意,但总得有人去执行吧?专业的公关通稿总得有人去写吧?关键是,事情出来了,如何处理最佳,总得有个专业人士给您建议吧?德云社还有其他买卖,总得请个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吧?没错,是您把相声从低谷中,带了出来。我感谢您,虽然我只是一个相声爱好者。我也希望您的火穴能够长久不息。您的徒弟,能出几个后辈的楷模,相声承上启下的人物。这是我的愿望。

抱歉,文中用了一些术语,(或者说行话),我一开始写只是为了行文方便,后来也没有改。而且此文中所写,为我亲眼所见,观点,为我个人猜测推断所来。我说了,这篇文章,给小范围人看的,或者就当我自言自语吧。抬杠的就免了吧。探讨的,我欢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