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

引言

女性文学一般指具有女性性质或由女性执笔写作的文学。中国女性文学的文体自觉,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

女性文学来自生活,色彩也来自生活。“中国红”,红色在传统上表示喜庆,在婚礼上人们都喜欢穿戴红色衣服和饰品,过春节,人们喜欢用红色来装饰,等等。红娘,原是《西厢记》里的一个小人物,后来指在男女之间拉线的媒人。

汉末建安年间(三国时期)的《孔雀东南飞》和《红楼梦》都是女性和婚姻家庭的哀歌。女性文学和女权主义都是外来词,中国古代有女性文学(比如李清照等女文学家的作品),但不存在女权主义,只有零星的女权主张。

魏晋南北朝:“谁说女子不如男?”

中国古代,严守男女之大防,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实,各个朝代的情况略有不同。

豫剧《花木兰》故事的时代背景是(魏晋南北朝)的南朝。《花木兰》里有一句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殊不知,在花木兰(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那个时代,虽然儒家礼教的约束相对汉朝而言,有所放松,但总体来说女子的地位还是非常低下的。

在汉朝被确立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其主导的经学文化贬抑、排斥女性。(注:墨家、道家、佛家主导的方技文化则不然。)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中国通史》里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史学特点是“妇女的较多记录”,《晋书》有《列女传》。蔡邕之女蔡琰、《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王羲之的儿媳妇谢道韫、创作回文图诗的苏蕙等女性的崛起,是文坛的一抹“新绿”。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1)

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一身红

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唐朝:武媚娘的天下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2)

一身红装的武则天

在封建社会,连女皇也要向男权主义低头认怂。武则天(媚娘)是中国唯一的女皇,虽然贵为皇帝,她本人并不是女权主义者,她仍然是一位男权社会的女皇。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女性不能拥有土地,这比起汉朝还不如。

唐以后的宋朝,随着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发展到程朱理学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会愈加低微。

民国:中国第一件女权案原告盛爱颐(1900年——1983年)

民国是女权主义兴起、女性文学实现文体自觉并确立的时期。女权主义者,何许人也?历史发展到民国,西学东渐,西潮汹涌,女权运动和律师职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

盛爱颐是盛宣怀的第七女,她是民国十大才女中唯一的女实业家。盛爱颐作为原告,敢于在全国第一个打起关于女权的官司,此案在《申报》一经报道,引起极大社会反响。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大家族析产的办法,女性家庭成员是无权参与的。

1927年11月,盛老四和盛氏愚斋义庄的一个董事狄巽公,具状向上海临时法院提出要求,要求将早已划规愚斋义庄的属于慈善基金会的那部分,提出了由盛氏五房男丁分掉,把尚在闺阁未嫁的七小姐盛爱颐和八小姐盛方颐排除在外。盛老四的这一举动在家族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3)

盛爱颐,黑白照片,看不出穿的是不是红装

1928年6月,盛爱颐把他的3个哥哥和2个侄儿告上法庭。民国法律讲男女平等,政府法律条文上已经明确女子也有继承权。但是还没有人把修改过的法律当真。于是,盛爱颐就成为第一人。

新中国:继承了民国女权主义文化衣钵,兼谈《香山叶正红》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4)

红,在中国传统文艺观念里,代表的是女子,比如《红楼梦》。

新中国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五四”之子,继承了民国女权主义文化衣钵。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易卜生主义。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5)

易卜生剧作《玩偶之家》里的女主人公叫娜拉

民国时期,在新文化运动中,易卜生主义者主张女性独立,不做男性的附庸和玩偶。鲁迅先生有针对性地提出:娜拉出走后会怎样?

“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只有发展职业教育,让女孩子们能够就业,从而获得经济独立,这才是正确的路径。想做新女性的家庭妇女一时头脑发热,离家出走,在社会上难以立足,还是要回夫家的,还是要做回“玩偶”的。

可见,没有男女同校教育(co-education)、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没有民国女权可持续发展。

在民国时期,家长暴力干涉子女婚姻,导致女儿自杀丧命的恶性案件,经过媒体的传播,为女权主义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最近在央视热映的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一共34集)里,出现了一系列女性形象。从职位上看,首先是宋庆龄(政治红人)。从出镜率看,首先是女一号萧静娴。从颜值看,萧静娴(由崔一梁饰演)没有饰演花木兰的刘亦菲好看,可是她像花木兰一样弃文从军——参加了解放军的南下工作团。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6)

香山慈幼院教师萧静娴,衣着朴素,颜色素雅

在宋庆龄旁边,有一名民国法律界女子:史良(1900年-1985年),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7)

《香山叶正红》剧照,左一为黄炎培先生的夫人姚维钧(1909—1968)

《香山叶正红》第一集,1949年3月的一天,100辆卡车和20辆吉普车从河北西柏坡村开往北平,妇女运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携带着婚姻法的草案,也在车上。经过新政治协商会议两次讨论和修改,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出炉,这也是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史良是《婚姻法》的重要起草者。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8)

史良

和史良同时期的法律界女杰,还有郑毓秀(1891年-1959年),生于广东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师。他后来去了台湾,又去了美国。

《法眼看民国:别样的民国法律史》一书中,讲到女律师郑毓琇:法国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获得法国律师执照,在上海法租界执业,后在美国病逝。当然,她不会出现在《香山叶正红》里。

小结

《香山叶正红》里的史良、雷洁琼、萧静娴等角色,将红色生活含义充分加入到它的政治含义之中,达到了“又红又美”的艺术效果。

女性文学的内涵(女性文学和红色的生活含义)(9)

穿军装的萧静娴

当然,加入了生活红,《香山叶正红》就和那些直接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的影视剧有了分别,具有了柔美的艺术特性,或者说更加具有时尚感。

【本文提及的文学作品、书籍和影视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红楼梦》《玩偶之家》《娜拉走后怎样》;《法眼看民国:别样的民国法律史》;《花木兰》《香山叶正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