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

最近两日,朋友圈被一则小测试刷屏:你的性格像《都挺好》里的谁和谁?

这部家庭剧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何以至此?

在我看来,不仅因其折射出了各色人生百态,大家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更和其连锁引发的原生家庭、婚姻、养老,甚至教育话题有关。

还记得学生时代的苏明玉,向自己的伯乐——老蒙推销那段吗?

她先是推销自主创办的英语培训班,老蒙以过了学习年龄为由拒绝;接着,明玉很快以“有针对幼儿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将目标转向其孩子;得知老蒙儿子出国后,断定他是成功人士,有出国洽谈业务的需求……

最终,明玉成功激起老蒙兴趣,将自己推销了出去。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1)

这背后,不仅有她的锲而不舍,更有她对产品的熟知,以及长期察言观色的经验累积。

换言之,明玉的口吐莲花,出色推销,皆是她前期足够努力,不打无准备之仗之功。

诚如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所言:

“只有准备充分的人能够即席表演!”

2

准备充分,底气与信心的源泉

还记得,诗词大会上,那个年仅16,才华横溢的姜闻页吗?

她是那么的淡定从容,让康震教授调侃“自己是不是过分活跃”,董卿惊疑“自己是不是不够稳重”;

她又是那么的自信满满,面对董卿高二学习如此紧张,还有时间参赛的疑问,她四字回应:学有余力。

董卿说:

“我们都是人,为诗词大会也好,为《朗读者》也好,都是要做充分准备的,没有一个人是在台上信口雌黄的,我从来不敢这样。”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2)

我们且来看看姜闻页的准备:

5岁时,读过的书,垒起来相当于她的身高;

10岁时,读过的书,摞起来有两个她那么高;

现在,读过的书,能铺满整个篮球场,诗词储备更是达到惊人的1500首。

教育学博士迈克·贝克特尔有言:

“事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收集信息;准备越充分,你就越自信 。”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成功后,会产生良性情绪,这一情绪,正是自信心的来源。

而准备充分,又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即便通过逻辑推理,也不难得出“准备充分,是底气与信心的源泉”这一结论。

3

准备充分,方可融会贯通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探讨、研究的,自然是我们所热爱的专业与方向。

不难发现,当我们为一件事,孜孜不倦努力,做足准备后,成功也就成了顺便之事!

正如那句脍炙人口的网红语录所言:

踏实一些,不要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3)

电影《天下第一针》,向我们讲述了北宋医家、中国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的传奇故事。

他融会贯通,得出了“扎针的深浅,应和人体身高成比例”的结论,成功铸造出人类针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铜人,被皇帝亲笔御封为天下第一针!

放眼翰林医官院,高手云集,为何是他王惟一,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成为后起之秀?

这,自然是他,做足功课的结果:

对《医心经》等医学著作,烂熟于心,反复推敲;亳州参拜华佗,对其针灸医学思想浸淫至深,不耻下问;绘制、研究人体穴位图,废寝忘食……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如果说,书读百遍,是“其义自见”的基础,那么,准备充分,便是融会贯通的本钱!

4

准备充分,生命才有更多外延

当下,报兴趣班的多如牛毛,坚持下来的,却凤毛麟角。

朋友十岁的女儿莉莉,便是舞蹈班里,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一位。

学校校庆时,莉莉被安排独舞。尽管以她的水平,只需彩排出现,便足以应对。她非但没有如此,还在排练时主动增加故事情节,力争出新。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莉莉的表演,获得满堂喝彩。

著名作家博多·舍费尔说:

“幸运其实只是充分准备加上努力工作的结果。”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4)

周杰伦的金牌搭档方文山,起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电影人。

未能如愿的他,很快转向歌词创作。他凭借优美委婉,画面感满满,华丽不妖娆的歌词,很快成长为继林夕之后,华语乐坛最优秀的创作者。

角色自由切换,且有此成绩,并非天分,而是他的充分准备。

家境贫寒,学历不高的方文山,无论是餐馆服务员,还是纺织厂维修工, 始终坚持大量阅读,勤勉笔耕,如痴如醉。

充分的准备,乃成功的缔造者,让我们的生命有更多外延!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既然准备充分,益处良多,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助孩子一臂之力,让他们早日具备这一意识呢?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尝试:

一、以身作则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如此写到:

世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同事小磊,工作效率,绝对有口皆碑,提前完成当日任务,早已司空见惯。问起秘诀,他坦言,小学开始,便养成一个习惯,坚持至今。

即,将第二天要做之事,如要背的书、写的作业,提前写在便签纸上。

对将要付诸行动之事,提前知晓,会在不觉中形成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

“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研究发现,当人们对某一环境形成心理暗示,便会一直被这个环境所“同化”,提前进入角色。

换言之,做足准备之于我们,就犹如寒玉床之于杨过,会让我们在不觉中进步,领先于同龄人。

这一切,皆归功于他的父亲。

要知道,小磊提前在便签纸上写下明日任务的习惯,可是从父亲那里“复制”而来。

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以身作则。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5)

二、善讲故事

若是现在问起,你现在还能记起的课文名称,我想《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皇帝的新装》一定赫然在列。

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些文章,皆由寓言或童话故事构成。要知道,不管是儿童抑或成人,都对故事情有独钟。

故事常常寓教于乐,自带治愈疗伤、启迪提升功能。

八岁的洋洋,在作文竞赛中,输给了同桌航航和班长,获得季军,耿耿于怀。看到闷闷不乐的儿子,爸爸思来想去,决定以寓言故事开导于他:

森林王国,一年一度的歌唱比赛中,画眉鸟以悠扬婉转的歌声,力压群雄,夺得桂冠。

八哥和鹦鹉,甚是沮丧,均发誓来年要一雪前耻!然而,一年的时间中,两鸟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八哥常立志,如复读机般,逢鸟便说自己一定要打败画眉;

鹦鹉立长志,不停拜访百灵等歌唱老前辈,请教歌唱技巧,回家练习。

“你猜,来年的歌唱比赛,它们谁可能夺冠?”

爸爸问。

“当然是鹦鹉了!”

“是不是因为它做了一年的精心准备,有信心会赢啊?”

洋洋猛劲地点头,若有所思。

“爸爸,帮我买几本课外读物吧,我也要为下次比赛好好准备,争取一举夺冠……”

爸爸说:

“夺不夺冠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懂得为将来之事早做准备,厚积薄发!”

父母也需要多多积累,学会讲故事,为孩子们的“准备”而准备起来!

三、反差对比

2003年,“非典”爆发那会,学校大都闭门停课。后来,疫情被控制,学生重回课堂。四年级的班主任张老师,为了赶上进度,要求学生预习功课,提前准备。

无奈,很多学生置若罔闻。

头疼不已的张老师,决定给学生来个突然袭击。她根据要求预习的内容,出了一张简单的考卷。成绩揭晓,严重两极分化:要么接近满分,要么“大鸭蛋”一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体会,实实在在的结果,才最具说服力!

正如有句话说的:

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反差对比,也是教育孩子的一大法宝!

6

王者与强者的区别在于:强者只拥有强大的力量,而王者则兼具力量与智慧,懂得凡事做足准备。

显然,强大的力量远不如万全的准备。

练好翅膀,做足准备的鸟,才能展翅翱翔,直冲云霄;

根系发达,做足准备的树,才能高耸入云,枝繁叶茂;

自信稳重,做足准备的人,才能成功登顶,所向披靡。

家长们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入名校,找寻名师,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这三点(从教会孩子懂得)(6)

何为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保持好奇天性,善于思考,勇于尝试,拥有凡事做足准备的意识。

万有引力,为何会被牛顿发现,难不成真的是被苹果砸出的灵感?

若不是他善于思考,做足准备,这世上也只是多了一个被砸哭的孩子罢了!

去火-育儿生活分享记录短视频APP

去火是一款育儿生活分享记录软件,是一个育儿生活30秒记录短视频APP。用户可通过软件选择喜欢的歌曲,拍摄或融合音乐,分享育儿文化和乐趣、传承和分享幸福瞬间。

App Store及安卓应用市场搜索“去火”

去火APP下载量突破新高!去火:带娃上火就用去火APP

如有更好的建议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