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

庞茂琨被誉为“中国当代油画家中最接近古典主义的画家”,在近日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所展出的“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作为美术馆“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也是庞茂琨近40年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的个展,梳理并聚焦了近十年来艺术家庞茂琨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几个系列作品汇集在一起,汇成了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展览,展现出他多年来持续不懈、沉潜专致的艺术精神。正如此次展览学术主持范迪安的评价: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

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4)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5)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6)

此次展览策展人殷双喜开幕式致辞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7)

艺术家庞茂琨开幕式致辞

该展览分为四个单元:舞台系列、游观系列、镜像系列,折叠系列。每个单元既是对庞茂琨以往重要个展的一次呼应,又蕴含着“观世与显现”、“虚拟与剧场”、“镜像与此在”、“观看与自在”等哲学思考。他的系列作品汇集起来的更是一个魔幻的世界,在那里,古今交错,实景与虚构交融,历史与当下交织,构成一种巨大的超现实图景。

庞茂琨对西方古典油画的精深研究,使得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语言技法。在当代艺术与商业所纠葛的浮躁潮流蔓延整个艺术世界之时,庞茂琨的绘画,使我们想到真正的艺术应该独立于时尚的消费主义之外。守护人们最后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保持艺术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和批判,寄托人们精神中更深层次的人文理想,在冷静中实现自己生存的价值,重新找回应有的崇高和神圣。而这片净土,就来自那往昔早已凋零的古典主义时期。

相遇此在与观看之道

重新寻找人的价值,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相遇此在”,为何使用这带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特征的“此在”一词,策展人殷双喜认为,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中国深厚的底蕴,但从未有人想到中国所发生的变化却又如此迅猛和急剧,如同一辆高速列车,在列车内和列车外的人都感受到某种眩晕。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自我、认识时代、认识当下,就成为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甚至带有一点焦虑感的思考。

而庞茂琨近十年的创作,恰恰就反映和承载了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感受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表现了人与人的相遇,也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遇,甚至还表现了画家与社会及整个艺术史的相遇。这种相遇就是一种碰撞,一种当下的此在,它是一种电石火光,艺术家用图像记下这一个相遇的状态,为我们留下某种历史的瞬间。正如黑格尔所说,认识一个民族有多种方法,而通过艺术,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走向最好的途径和方法,艺术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史的记载。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8)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9)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0)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

观看方式是此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线索,无论是在庞茂琨的画作中所出现的相遇及对视,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甚至是整个展览的布展方式,都暗含着其特殊的观看之道。策展人殷双喜认为,在古典绘画时期至今,西方学界对观看之道的方式有着深入的研究。如何让艺术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起良好而生动的交流和互动,成为美术馆从业人员和策展人的一项极大挑战。

在这里,至少要包含两种因素,第一是将整个空间塑造为与作品相符的特定语境之中,第二是如何选择最好的观看位置和角度。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曾对莫奈作品中的酒吧女神像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和解构。画中的镜子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改变其画面的关系角度,对观众形成一种特殊的设想和虚构,一种艺术家的有意,牵引着观众精神意向的无意。

庞茂琨的作品具有一种古典主义的构图来源,他具有剧场性和舞台性,吸取了西方油画中的古典主义主题性创作的剧场感和主题性空间。于是,在整个展厅的布局中,殷双喜也使用了情境剧场、幕布、通道、双面镜等方式,来营造一种观众与作品之间的空间处理,使观众成为一个观看者,也成为一个被观看者。这样一种被巧妙设计的复杂关系,使得观众得以重新认识艺术的观看价值和其对艺术的意义。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1)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

并置对应与幽默戏虐

这些相遇,在第一单元“舞台系列”中,我们看到人与动物的并置。对于庞茂琨来说,这既是一种开始时的偶然画面构成,也是一种舞台角色表演的呈现。人生就是一种舞台,画面中的人物行为和情境,都有一些动物作为陪衬。他认为,人其实有时候并不能看清楚自己,而动物作为一种隐喻,一种别的类别作为一种旁观和作证,便能显示出人对自身认识的一种他者隐喻。也就是说,任何的存在,都需要一个他者的参照物,才能使得其意义被对照出来。

在“游观“、”镜像“和”折叠“系列中,艺术家庞茂琨大量使用了青蓝色,这对于艺术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正如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所评价的那样,庞茂琨在色调与明暗的拿捏中,既包含着内省本体的方式,也涵纳着社会象征的语境,画布便如同“暗箱”一样的媒介,从画布的“小我” 中折射出时代的“大我”。

庞茂琨表示,这种色彩在他画作中大量出现,在最开始时也是一种偶然。在对古典主义的研究和实践中,艺术家开始尝试对画面、造型或颜色上进行更改,比如毕加索就对形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打破透视的规律。而庞茂琨则将色彩进行了固有色的变更,以其作为突破口,达到对写实绘画的完美性的解构和消解,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审美感受,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和状态,甚至一种心情。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2)

《巧合之一》布面油画 Coincidence I Oil on canvas 160cmx200cm 2009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3)

《蜕变之四》布面油画 Transformation IV Oil on canvas 160cmX200cm 2010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4)

《邂逅之二》布面油画 Encounters II Oil on canvas 180X260cm 2010

无论是在“镜像系列”还是“折叠系列”中,我们都看到了一种不同个体或元素之间的对应或对话模式。无论是镜子、自拍、作为艺术家身份出现在西方经典油画中的对话,还是人工智能与古典时代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或是相遇的关系,对艺术家来说、就是当今世界的多元时代的特征所造就的一种综合性。在写实绘画中,一个反映论,是什么就画出什么,再从里面传达一个隐藏的信息,或是通过故事、情境来展开。虽然这是写实的一种基本状态,但它仍然可以综合很多元素和想象力在里面。

这种对应在庞茂琨的创作中,最早出现在“镜像”系列。在镜中自我观看的人,产生了一种对应,我与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一种反思和追问。在期间,一种基本框架的设定和情境开始在艺术家的创作中出现。除此之外,传统与当代之间的对应,包括历史与人工智能等等,以及画家本人在其历史经典作品中的出现,都展现出一种既幽默又严肃的对比。

就像是一种戏虐,一种严肃的幽默,或是幽默的严肃,在现代主义之后,人们通常在戏剧中表现现实的时候,不是使用悲剧,就是使用荒诞。在“折叠”系列中,艺术家将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改变,并进行了多种尝试,以结合在一起。它形成一种碰撞,产生对经典的消解,形成一种幽默。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它也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历史,但还要朝未来发展,虽然在一种诙谐当中,但依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5)

《过客之一》 Visitors No.1 布面油画 180×260cm 2014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6)

《沸腾的岁月》The Youthful Years 布面油画 I Oil on canvas 180x280cm 2013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7)

《老鹰茶的滋味》布面油画 180x280cm 2013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8)

《末日遐想》 Reverie 布面油畫180x280cm 2012

运用古典的油画技巧使庞茂琨的作品看上去就是“慢功”的成果,画中的空间结构扑朔迷离,细微的光影如时间推移的影子,色调的变异如心理意绪的起伏,人与物的形象更是恍如梦境……

古典艺术的当代拷问

那么,如何看待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古典绘画中的当代性,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庞茂琨认为,今天的艺术其实就是整个美术史发展至今的过程。未来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扩展可能,就这条线看来,他对其纵向发展的整个的昨天、今天、明天这条线更感兴趣。于是,对他来说,在这条线上进行折叠:时空折叠、历史与今天折叠、东西方折叠,它们都是一种时空上的重置,这是每个人在多元文化下的一个选择:

“在古代,资讯不发达,一个艺术家要看到更多的其他艺术家并不容易,没有杂志,也没有网络。今天是信息时代,中外世界上各种东西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同时看到。于是,艺术家的创作方法也越来越复合化、立体化,超越时空也超越观念,最终形成一种不是局部化而是整体化、综合性的传达。“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19)

《镜花缘之二》Flowers in the Mirror No.2 布面油画 I Oil on canvas 160x120cm 2013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0)

《纳西索斯》Narcissus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60x200cmx2 2015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1)

《欢颜No.2》 Laughing No.2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80x150cm 2015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2)

《子夜》 Midnight 150x10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50x100cm 150x160cm 150x100cm 2015

正如策展人殷双喜所言,艺术家的创造都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根之木,艺术家一定会有他的基础和创造的来源。对于庞茂琨来说,古典主义既是他的起步和启蒙,也是他的主要的艺术载体和发展。无论哪位艺术家,他都无法回避和无视历史与传统以及它所具有的多重性,它可以成为创造的沉重包袱,也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重要的营养和来源。

在历史当中判断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在历史链条中身处何方,所以历史不仅是我们的基础,也是我们的定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以各种方式向历史致敬,向前人致敬,向伟大的艺术家致敬,但是更重要的我们向前人的学习还要转换为个体的创造。庞茂琨的古典主义研究,提供给我们一种考虑和线索,我们如何重新认识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及当代主义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古典不仅指向过去,也指向未来。

一种回到起源的行为,这是海德格尔所说的,要经常思考我们人类的精神文化的起源。这就是原始艺术乃至古典艺术、民间艺术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活的艺术的原因,它不是一个将死的文物,优秀的艺术家知道如何把它转换为自己创造的基础和营养,这对当代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参考和实践,而庞茂琨的实践,为我们打开了这样的一种可能性。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3)

《被直播的现场》Live Broadcast 280x230cm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17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4)

《停顿的气息》Moment of Pause 布面油画 140x120cm 2018年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5)

《郊游》Outing布面油画160x220cm 2018年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6)

《证婚人》 布面油画 The Wedding Witness oil on canvas 110×80 cm 2017

作为此次展览的总策划,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馆长周旭君认为,此次展览是美术馆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一个最新成果,这是持续的对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具有敏锐思想洞察和艺术创造活力的艺术家群体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庞茂琨作为中国当代绘画领域举足轻重的一个代表,也是艺评界学术界誉为中国当代绘画领域最接近古典主义的一个画家,自然他也是美术馆个案研究系列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

在他的精湛和纯正的画面背后,有着对当下和未来探索历程和创新的实验,并有着非常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观察世界的方法。在庞茂琨他的艺术创作,其实不仅仅是代表了他这种个人风格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对当代艺术发展过程开启了一种新的可能的价值和意义。

从几年前的“舞台”、“浮世游观”、“镜花缘”,再到最近的“迷宫镜像”、“折叠的肖像”系列,庞茂琨在自觉重建视觉秩序的探索中越发深入,构建起了个人艺术风格的一座镜屋,每一幅作品都成为位列其中的一面“镜子”,观者视之,既能够看到过去的投射,亦能够看到崭新的生成,这种关于绘画的绘画在具体的历史中探索物我、时空、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关系,释放出了多维度的、充满意义再造的可能性的感受,将一种看似“本意”并不明显的文化文本塑造出了本意的自觉。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7)

《折叠的伊甸园》 布面油画 Fold-away Eden oil on canvas 200cm×85 cm×2 2017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8)

《耳语》布面油画 160x200xm 2018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29)

《重生》Rebirth 180x28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0)

《第二次触摸》The Second Touch160x20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庞茂琨在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名中国油画家对西方古典油画技巧、造型方面的臻绝拿捏,而是以此出发,在光影明暗、物事虚实中完成了由西到中、由古至今的现代转换。历史和古典摇身一变成为了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的艺术写照:21世纪的现代人走入了圣经的启示录,航拍飞行器记录下了委拉斯凯兹作画的现场,乌托邦式的伊甸园被赋予了赛博朋克般的科幻元素,传统思维的边界和桎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被打破和跨越。

正如范迪安所观察到的,在庞茂琨的作品中,历史图像和当代事物以写实技巧融入超现实的场景。过去、现在与未来从不可相遇走向了一个多重叙事的会合点,从而在作品中实现了一种“共时的秩序”。他艺术创作中对经典意义的再造与生成,使二维平面的画面成为一个多维度的时空,实现了“过去性”、“现存性”、“未来性”的统一。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1)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2)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3)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表示,庞茂琨油画的古典写实能力是非常优秀的。但此次展览他的作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这其实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艺术上的反映。中国在近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庞茂琨敏锐的观察到时代变革,新的创作虽然采用古典写实的形式,但是整个语言完全不同,吸收了西方的新东西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开幕式上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变化太快,当代中国人普遍产生出一种时代的焦虑,即是在打开国门的全球化时代如何认识自己。庞茂琨此次展览画出了中国人的现代自我意识,生动揭示了中国人对于西方经典强势与启迪相杂糅的心态,既有迷离又有清醒,既有顺势而为又有逆势而做,在带点调侃的游戏中发出了每个人的追问。

庞茂琨的绘画,既是继承与崇赞,也是在对传统和当代提出更富于探索性的质疑,他在自己的创作中试图建构起一种全新的关于“传统”概念的内涵和机制功能,立足当代,探向了中国油画更加开阔的表达。

关于展览

庞茂琨创作草图(古典不仅指向过去)(34)

相遇此在——庞茂琨艺术展(2009-2019)

学术主持:范迪安

总策划:周旭君

策展人:殷双喜

艺术家:庞茂琨

展览时间:2019.03.08-2019.04.16

展览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二,三展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