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

2020太湖论坛专家报告

2020年8月29-30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暨2020太湖论坛在苏州市太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承办,苏州市吴中区科技镇长团和科技局协办。

来自全国约150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领导和标准化组织负责人、车企无线充电负责人、无线充电厂商负责人、检测机构负责人、核心部件及材料的协作厂商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在征求会议演讲专家的同意后,本号将把报告陆续分享给大家,请各位读者持续关注。

高功率微波源于源于高空核爆产生的核电磁脉冲,高空核爆产生带电粒子在地磁场作用下运动产生大量辐射。核电磁脉冲对通信、计算机、雷达和其他电子系统造成极强的破坏能力,引发了人们对强电磁脉冲的特别关注。

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脉冲功率、等离子体物理、相对论真空电子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采用非核方法产生具有非常高峰值功率的电磁脉冲(微波脉冲)成为可能,高功率微波技术应运而生。此后,在美“星球大战”计划的强力推动下,迅速发展。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2)

高功率脉冲技术,利用电容器或电感器把能量储存起来,然后再利用开关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功率可达到几十亿瓦或更高功率,这个过程称为能量的时空压缩与变换的物理过程。

钱宝良教授在报告中最后指出,高功率(峰值功率)、长脉冲(脉冲能量)、高重频(平均功率)、高效率、频率可调和器件的固态化、紧凑化、轻型化以及合成技术是高功率微波技术发展永恒的课题,只有解决好这些技术或问题,HPM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实际应用。HPM应用需求对传输与发射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技术难度越来越大,我们期望不断攻克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为国防和国计民生服务。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3)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4)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5)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6)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7)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8)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9)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0)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1)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2)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3)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4)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5)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6)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7)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8)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19)

国防科大微波等离子体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教授)(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