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

1979年,一间办公室里,叶剑英元帅正在处理自己繁忙的公务,他的桌子上有许多信件,但是其中一封却让他有些好奇,因为信上写了“西安事变真相”。

叶帅立即拿出信件,详细读完之后,叶剑英感到十分震撼。

因为寄信来的是一位名叫王玉瓒的辽宁老人,在信中,这位老人说:我亲手抓了蒋介石!

考虑到事情的重要性,叶剑英立即通知辽宁省委:立即找到这位辽宁老人,向他了解有关西安事变的经过!

那么,这位老人究竟是何身份,竟知悉西安事变的详细经过,而且还自述亲手抓捕过蒋介石?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

(叶剑英)

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忠心耿耿随少帅,临危受命担大任

在弄清楚西安事变的细节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位老人,即王玉瓒的故事,以及当时复杂的时代背景。

王玉瓒出生于1896年,比他未来的“上司”张学良还要大上五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辽宁人,王玉瓒从小就对侵略祖国的日寇无比厌恶。

幸运的是,王玉瓒读了几年私塾,在那个年代,能够读上几年书,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十八岁时,报国无门的王玉瓒决定弃笔从戎,成为一名保卫祖国的战士,于是加入了当时的东北军。

也多亏了少年时期读了几年私塾,原本身体素质并不出彩的王玉瓒因为文化素质高,很快被提拔为文书,并一路高升为少校副官。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2)

在东北军的时候,王玉瓒一直都是在张学良的队伍里,张学良的队伍也是两次直奉战争里一直处于优势的奉系军队,屡战屡胜让包括王玉瓒在内的将士们对张学良十分敬仰。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名义上归国民党掌管,一些有潜力的东北军将士也被送到了南京地区作军事交流,王玉瓒就在其中。

随后王玉瓒又在东北陆军讲武堂的培训中以优异成绩毕业,这也说明了王玉瓒的军事才能并不差。

张学良也发现了王玉瓒这么一个可造之才,于是直接破格将其提拔到自己的亲卫队中,并把他当成心腹培养,还送了他一块贵重的瑞士手表。

受到张学良赏识的王玉瓒自是十分开心,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自从转入国民党名下后,东北军对于日军的行为愈发忍让。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3)

(张学良)

1931年,面对日军的磅礴野心,东北军更是在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命令下执行所谓的“不抵抗”政策,公然将东北三省送给了日寇。

曾经的东北卫士一夜之间变成了国家罪人,包括王玉瓒在内的所有东北军战士自是十分委屈与不解。

之后几年,蒋介石更是履行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把东北军将士调到西北,对中共军队进行围剿。

王玉瓒没有接触过中共军队,不知是好是坏,但是他知道,外寇正在侵略自己的国家,他们不选择抵抗反而将所有兵力集中在对抗国内势力,这一定是错误的。

蒋介石手下两名大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这二位其实都是爱国将领,心中也希望蒋介石一致对外,可奈何多次劝谏之后仍不被接受。

蒋介石为了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更是亲自来到西安,多次召开思想大会,坚持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4)

(杨虎城)

不过蒋介石并不住在西安,而是在城外的华清池内,担心蒋介石安全的张学良便派彼时任营长的王玉瓒前去进行护卫工作。

王玉瓒纵使心中万般无奈,但是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况且给他下令的还是少帅张学良,也只得照令奉行。

再说张学良,在几次和中共红军作战后,损失惨败,惊讶于红军超强战斗力的同时,张学良也想到了和红军合作抗日的可能性。

于是在和李克农,周恩来依次见面后,张学良更是坚定了心中联合中共一同抗日的决心,当下首要任务就是改变蒋介石的心意,若是软的不行,那只能来硬的了。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5)

(周恩来)

同年12月11日下午四时许,张学良再次找到蒋介石,陈述了抗日的必要性,蒋介石怒不可遏,和张学良大吵了一架后不欢而散。

郁闷的张学良从蒋介石房间出来后,看到了正在执勤的王玉瓒,张学良心中打定主意:王营长,随我一同进城去。王营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随张学良一路进了城,并到了张学良办公的地方一号张公馆,王营长心中十分好奇,张学良一路上沉默寡言,并没有直接交代自己任何事情。

张学良看了看没关上的们,对着王玉瓒说把门关上。

王玉瓒照做后,张学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二人双双入座。

随后,王玉瓒就听到了张学良交给自己的惊天任务。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6)

(蒋介石)

西安事变第一枪,华清池内勇扣蒋

王玉瓒第一次见张学良的目光如此严峻,只听见张学良极为严谨地对王玉瓒说,我命令你去把蒋介石委员长请进城来,抓活的,不可伤他性命。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却是十分巨大,脑袋空白的王玉瓒下意识地回答张学良: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后,王玉瓒心中才清晰张学良的任务,“请”蒋介石入城,但是要抓活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要把蒋介石抓到张学良面前。

加上少帅平日里经常劝谏蒋介石抗日,想必张学良这是要逼迫蒋介石抗日。感慨张学良行事冒险的同时,王玉瓒也感受到了张学良对自己的信任。

况且,王玉瓒本身也是十分希望国军参与抗日,于是又和张学良保证,蒋委员长身边仅有几十名护卫,我营下有三百人,保证把蒋委员长抓来。

张学良点了点头,然后又交代要和孙铭九协商好,具体计划去询问谭海副官,他会告诉王玉瓒行动时间。而孙铭九是张学良手下另一位心腹营长。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7)

(孙铭九)

离开张学良房间时,张学良对王玉瓒说了最后一句话,这次行动,倘若不成功,我们几人都会死。

王玉瓒知道自己身上承担的重任,对着张学良重重点了点头。

告别了张学良之后,王玉瓒立刻找到谭海,说明来意后,谭海便向他叙述了具体计划:拂晓时刻行动,行动前把衣服换成蓝色棉服,以此来和蒋介石的护卫区分。

王玉瓒一边换衣服,一边在心中计划明天如何“扣蒋”:今夜不能回华清池,也不能回家过夜。于是王玉瓒索性不打算睡觉了。

换好衣服后,王玉瓒进入了谭海的办公室,先是在一旁的床上躺了会儿,然后又起身坐在椅子上,心中紧张无比,今夜,注定无眠。

同月12日凌晨两点,王玉瓒起身出门,抵达自己的营部,叫醒了几位连长,传达了“扣蒋”的命令,这些将士也都是爱国忠心之士,王玉瓒并未有过多隐瞒。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8)

(王玉瓒)

集结好了骑兵步兵两个连之后,王玉瓒又赶紧找到孙铭九,和他约定三声枪响为号。

时间差不多后,王玉瓒带着自己的部队便赶往了华清池,然后又把在华清池负责护卫的几位心腹统统叫来,短暂交代了任务内容后,一同开始捉蒋。

华清池内,有两道门,第一道门是王玉瓒手下布置的,所以没有任何困难和阻拦,王玉瓒和士兵们便悄无声息顺利度过。

凌晨四时左右,王玉瓒一行人来到了第二道门,王玉瓒先是探头查看,发现有一队蒋介石的贴身护卫在放哨,心中稍作衡量后,王玉瓒果断决定开火。

王玉瓒拿出手枪,连发三枪后,打响了西安事变第一枪。

孙铭九部队瞬间赶来增援,王玉瓒部队也立即和蒋介石亲卫开战,寂静的夜晚顿时响起一阵枪响声。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9)

(西安事变画)

枪声也把蒋介石其他护卫吸引了过来,双方立刻在第二道门之间展开火拼,由于人数差距,王玉瓒方很快占据上风。

就在双方激烈交火的时候,王玉瓒也在心中暗念:必须先抓住蒋介石!

况且如此激烈的枪战,蒋介石必然早已察觉,借着火力的掩护,王玉瓒一个翻身便绕过了贵妃池。

快步跑到蒋介石房门口,半掩着的门给王玉瓒一个不祥的预感,进门后,翻了翻房间床上的被子,王玉瓒大喊不妙:蒋介石果然逃走了!

此时外面的战斗已经结束得差不多了,王玉瓒赶紧安排手下士兵四处寻找,华清池内外都要搜寻一遍。

王玉瓒也通电张学良,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后,张学良那边沉默了几秒钟,然后传来了几个字:若捉不到蒋介石,以叛逆论罪。

这时一个士兵前来报告:三号墙下发现蒋介石的一只鞋。

王玉瓒意识到,蒋介石必然是翻墙逃了出去,当即下令:去华清池的后山搜寻!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0)

(华清池)

士兵们又赶到山脚下,开始往上搜寻,这时王玉瓒想到一个办法,命令手下一个士兵往一处杂草旁的石头开枪,看看能否将蒋介石吓出来。

打完一梭子子弹后,一处洞口里果然出来三个人,其中一个,正是丢了鞋子的蒋介石!

原来,枪战刚刚发生,蒋介石就起身逃跑,一位贴身护卫将他背至后山一个洞口内,另一个护卫则是全程跟着。

此时的蒋介石,穿着睡衣睡裤,双脚踩在杂草上,衣服稍显凌乱,哪里还有一点国民党领导人,蒋委员长的样子。

王玉瓒行了一礼,说蒋委员长,少帅请您进城!

蒋介石这才想通缘由,只能不情不愿地跟着王玉瓒手下离开。

不久后,王玉瓒将蒋介石送到张学良身边,张学良也派出了一个亲卫团赶到华清池处理后事,至此,西安事变全程结束。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1)

英勇事迹无人知,致信叶帅还清白

西安事变的伟大意义不用多说,可西安事变到底是谁的功劳?

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自然首屈一指,但是具体执行人,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反倒被误认为是孙铭九。

就连著名记者斯诺在自己的著作里,也是描述“孙铭九带队捉拿蒋介石”,七十年代上映的电影《西安事变》,同样将孙铭九作为捉蒋的带队人。

明明在上文的描述中,带队扣蒋的是王玉瓒,为何在之后的说法里,却几乎全是错误的呢?

原来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选择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这件事情我们都知道,但是在他离开前,特意把执行此次任务的将领们召集在一起。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2)

(西安事变电影)

张学良给每个人都发了一笔钱,并让他们全部回家。原来,张学良是担心这些将士之后会受到蒋介石的报复,王玉瓒等人纷纷为少帅的关心感激流泪。

离开了西安之后,王玉瓒来到了云贵地区,并在1949年的时候,参加了云南起义,为解放全国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年后,王玉瓒又回到自己家乡辽宁,可不久后王玉瓒因为自己曾经国民党上校的身份,遭到了误判并服刑十二年。

刑期满后,王玉瓒再次遭到误判,又被送入乡下劳改,直至1979年,王玉瓒才正式恢复自己的人身自由。

在感慨王玉瓒命运多舛的同时,之前的疑惑也就解开了:正是因为多年的服刑,王玉瓒的事迹很难被外人所知,他的话也没几个人能够相信。

遭遇了多年刑期的王玉瓒,此时也没有想要澄清事实的想法,只想安静度过余生。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3)

(叶剑英)

转机发生在1979年,叶剑英前往西安视察,心中顿生感慨,写下了一首诗:

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

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雨立多时。

远在辽宁的王玉瓒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件事情,顿时激起了他当年的回忆,心中想要向世人公布事变具体过程的欲望愈发强烈。

八十三岁的王玉瓒,不再犹豫,拿起纸笔,开始回忆起当年的具体细节,每天写三百多字,十几天后,王玉瓒写完了这封长达六千字的信件。

信件很快寄到了叶剑英的办公室里,叶剑英看完了整封信件后,心中大受震撼,并对此高度重视,立马下令辽宁省委找到王玉瓒老人。

叶剑英本人也立刻通知全国政协文史相关负责人,希望再次细查当初的西安事变详细过程。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4)

(西安事变旧址)

叶剑英知道,西安事变具体过程的真相,这对于王玉瓒老人,对于整个西安事变,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王玉瓒担任张学良亲卫时,曾和叶剑英,周总理等人有过一面之缘,因此叶剑英对王玉瓒格外关切。

在叶剑英的亲自过问下,王玉瓒把所有细节都讲述了出来,随后叶剑英派人调查了三个多月,走遍了八千多公里,调查了二十多条线索,终于查出了事件真相。

叶剑英即刻给王玉瓒作定论:爱国,正义,有功。成功平反后,王玉瓒泪流满面,并在1980年当选了辽宁省的政协委员。

1981年的最后一天,全国政协相关负责人,兼《西安事变史》的编辑组组长张魁堂主持了华清池捉蒋具体过程的辩论会。

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979年辽宁一老头给叶帅写信称)(15)

(西安事变壁画)

王玉瓒,孙铭九等人纷纷出席,经过了几天的辩论核实之后,张魁堂宣布王玉瓒所说属实,终于,西安事变四十五年后,华清池捉蒋的真相终于被澄清。

结语:

王玉瓒的大义凌然,西安事变打响第一枪,说明了他的爱国之心,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云南解放,更表明了他的明辨是非。作为西安事变的“小人物”,他理应和张学良,杨虎城一样,值得我们铭记。

参考文献:

呼东方.王玉瓒 打响“捉蒋”第一枪[J].新西部,2016,(第11期).

倪良端.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J].文史春秋,2004,(第1期).

宋纹縯,魏均.西安事变与王玉瓒[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第12期).

曹晋杰.在华清池领兵“捉蒋”的是王玉瓒不是孙铭九[J].广东党史,2006,(第4期).

王文新,王文成.华清池“捉蒋”背后的历史[J].钟山风雨,2014,(第1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