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河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本文将探讨历史时期焦作的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

春秋晋卫

春秋时期,焦作地处晋国与卫国边缘,地名雍,是战乱相对频繁的地区之一。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2)

战国魏山阳

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焦作属魏国与韩国交界处,地名山阳。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3)

秦代河内郡

战国中后期,秦国逐渐走向强盛,并展开统一兼并战争。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秦国将郡县制度推广到全国地区。秦代时,焦作属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4)

西汉司隶部河内郡

秦朝灭亡后,西汉王朝基本上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在地方行政上推行郡国并行的体制,一方面沿袭了郡县制度,一方面承认了部分地区继续存在诸侯国的必要性。西汉中后期,在郡县以上增设州牧(刺史部),其由最初的监察机关逐渐演变为地方军政机关。西汉时,焦作属司隶部河内郡,地名山阳。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5)

东汉司隶校尉部河内郡

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与西汉时期基本相同,但州牧(刺史部)已成为常设机关,地方势力逐渐膨胀,日益威胁中央集权。东汉时,焦作属司隶校尉部,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6)

曹魏司州河内郡

黄巾起义后,地方豪强地主与州牧长官趁机扩展势力,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三国时期,焦作属曹魏司州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7)

西晋司州河内郡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朝政均发生巨大变化,蜀国因宦官干政朝政日益腐败,而吴国则因内耗逐渐衰败,曹魏在高平陵政变后,朝政由司马氏控制。蜀汉政权最终被曹魏消灭,西晋取代曹魏后,再次完成统一。西晋时期,焦作属司州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8)

北魏司州河内郡

西晋的短暂统一结束后,国家再次陷入了分裂与战乱,内迁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民族政权,司马氏南渡长江,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地方行政也不断变化。北魏时期,焦作属司州刺史部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9)

隋代河内郡

南北朝后期,经过长期的战乱与对抗,北朝西魏(北周)集团逐渐掌握了统一的主动权,而南朝在侯景之乱后彻底走向衰败。隋朝取代北周后,渡江灭陈,再次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与此同时,隋朝重新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焦作属河内郡。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0)

唐代都畿道怀州

唐王朝建立后,在地方行政上继承了隋代的郡县制度,并增设道级行政区,实行道、州、县行政管理。唐代时,焦作属都畿道怀州。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1)

北宋河北西路怀州

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大力削弱地方财政与军事力量,地方行政上则实行路、州、县行政制度。北宋时,焦作属河北西路,怀州。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2)

金代河东南路怀州

靖康之变后,北宋政权在金兵的不断攻击下走向灭亡,残余的皇室成员南渡长江流域建立了南宋政权,黄河流域被金朝控制。在地方行政上,金代基本上继承了北宋的制度。焦作属河东南路,怀州。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3)

元代中书省怀庆路

元朝建立后,在两宋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开始设置行中书省,从而开创了后世行省制度的先河。元代时,焦作属中书省怀庆路,承恩站。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4)

明代河南怀庆府

明朝初期,一方面对元代的行省边界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一方面将行中书省改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因其职能与行政地位与行中书省相似,因而人们习惯上仍称之行省。明代时,焦作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怀庆府。

焦作古地名(河南焦作地名及区划演变过程)(15)

青黛河南怀庆府

清朝建立后,大部分制度都沿用了明朝的体制,包括地方行政制度。清代初期,对明代行省边界,基本奠定了后世行省边界的基础。清代时,焦作属河南省,怀庆府。

相关资料来源于《中国历史地图集》与《中国地名沿革对照表》,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欢迎点赞与关注杨帆老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