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57回思维导图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据说在网上,《红楼梦》曾长期稳居“读不下去的书”榜单前三名。有人说书太厚读不下去,有人说弄不清书中太多角色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孩子上小学时读《红楼梦》,说艰涩难懂,勉强看得糊涂半片就草草了事。如今上高中,已经喜欢上了《红楼梦》,说每次读都有新意。

其实,沉下心来慢慢品读,随着时间、空间、人物内心的不断变化,才会品味到这本小说为什么会被称为经典。

年少时读《红楼梦》,只喜欢红楼姐妹的才情和宝黛纯美的爱情,“口齿噙香对月吟”“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词间那种悲欢离合、物是人非,让人感同身受。而宝黛之间那种心照不宣的感情,有了仙府传说的加持后,更是感觉天造地设,一对璧人。

中年时读《红楼梦》,发现从头到尾总结就四个字“因果循环”。宝黛之情劫是前世注定的,今世来还。尤三姐和柳湘莲也是如此,随口一句伤人的话,让尤三姐走上绝路,湘莲出家,种因得果。

而今董梅老师的《董梅红楼梦讲义》,又是一本洋洋洒洒的红楼梦大考。有如用丝线串起来一颗颗思想的珍珠,从生活美学、文学解析、哲学大观和社会百态各个方面,带我们细细品读红楼梦,有迹可循、有章可依,脉络更加清晰。

红楼梦57回思维导图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1)

开篇如展卷,带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见证荣国府和宁国府的繁华与衰败。

一方面,修建迎接贵妃省亲,占地为故宫四分之一的大观园,体现了贾家的庞大势力和财力,也暗喻着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之后的衰败之像。

另一方面,宁荣两府的氛围对比,贾赦与贾政的居所位置,也暗喻着兄弟不睦、祸起萧墙,正如探春所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而后的生活美学篇,让读者从大家族没落的悲凉,一秒穿越到了大观园美人如画无忧无虑的盛景。

从三位生活美学家——柴米油盐件件拎得清的王熙凤,对生活充满审美热情的贾母和从天地万物感知天然趣味的黛玉,她们代表的生活层面,从不同维度构成了红楼梦中生活的浓缩。

除了生活美学以外,不得不提到的是红楼梦里的服饰美学。曹公用刺绣般的文字,为书中每一位重要人物量身定制了文采华服。

红楼梦57回思维导图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2)

单说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其中,大观园姐妹穿着各色的斗篷观雪赏梅,美人美景、白雪红梅相互映衬,一副大观园群美赏雪图跃然纸上。

出身江宁制造的曹公自小耳濡目染,在华服的描摹上极尽之能事。仅薛宝钗一件雪衣,名为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鹤氅。

13个字分了五个层次,依次介绍了颜色、纹样、工艺、质地和款式,可谓是精雕细琢。读者看到这样的表述,不仅是能想象到衣服的华丽和设计的繁复,甚至能感觉自己双手摸到了织物的肌理。这种代入感,足见曹公“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功夫没白下。

还有写王熙凤刚出场,身上“彩秀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这样的初印象,一是人长得标致,二是衣服穿得贵气,缂丝、裘皮都是极为贵重的衣料,加上大红袄子撞翡翠绿裙的搭配,作为当家的女主人,她的显赫出身、春风得意都在浓烈抢眼的着装上显示出来了。

有道是饮食大于天,热爱生活的曹公,在文章里对美食也是重下笔墨。一道王熙凤口中娓娓道来的“茄鲞”,看似简单,却充分体现了孔夫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表述。

红楼梦57回思维导图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3)

然而努力把茄子做出不像茄子的味道,也是一种反讽,大户人家的生活总是追求一些表象奢华的享受,只有刘姥姥般庄户人家,才知道好好过着接地气的日子。

而姥姥再入大观园,带来家里的土特产豇豆、扁豆、葫芦条等,得到了热捧程度,才知道富贵人家也喜欢食物的本味,那就是一个“真”字。

而后还有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挨个儿进入小姐的闺房进行品评,又让大家感受了生活家贾母对中式空间的审美。

以贾母住所的大对比潇湘馆的小巧;用秋爽斋的疏对比怡红院的密,虚虚实实,让人目眩神迷,又欲罢不能。

看过美学大赏,还有文学佳作,红楼梦中诗词歌赋无体不备,也让后世读者笑谈曹公真是个全才。此外,还有情痴情种、风流风月的哲学大观;太虚幻境、镜花水月的象征写作,都等着我们去一一品读、解疑、释惑。

曾有人问,如果有一天你被流放到一座孤岛,你会带哪本书?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红楼梦》。

要不要读《红楼梦》,是由你自己说了算。但能不能试着从《董梅红楼梦讲义》里增加自己生命的厚度,则是不言而喻的,这部讲义,可以为大多数人开启品读经典之旅,打开指路的明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