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很多时候,当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你总是不好意思拒绝,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去找别人帮忙,一个人默默的承担了所有。并且在做有些事情的时候哪怕不情愿,也会坚持做下去。

在社会上,就是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对所有人都是来者不拒,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应承下来,自带一身奉献的精神。

但是一旦让他们休息下来,他们就会觉得不再被需要。他们会思考,自己是不是哪件事情没有做好,从而产生愧疚感,甚至心理受挫。

从心理学的角度认为,这是一种顺从性“人格”。

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1)

顺从性人格

顺从型人格的人,在人群中表现得具有自我强迫症,在团体中会盲从,缺乏自信和主见,情感上较依赖人。在面对自我内在的冲突时,会选择牺牲自我、掩盖冲突、放弃自己的权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好人,明明自己不喜欢、不愿意,但是也会为了家庭、集体或是某一个局面,选择放弃自己的意见,隐藏自己的感受。

他们的口头禅就是“我怎么样都可以”“无所谓啦”,一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

顺从型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一种倾向。

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独立性差,易受暗示,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去办事,在紧急困难情况下表现惊慌失措。

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2)

寻求庇护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顺从性人格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就是寻求庇护。

有一种人就会对别人毕恭毕敬,从不拒绝他人的请求,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所以在面对别人的挑拨,甚至在强人所难时,他们都会逆来顺从。

一开始就不敢反抗,可能会用钱去平事,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会站出来为自己主持公道。但是这种人格的人到最后也会抵抗不住压力,而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进行反抗。


友善对待每一个人

顺从性人格的人会友善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心理学家指出,顺从性人格也可以称为圣母性人格。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这样人,他 (她)们将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对陌生人也是有求必应,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可爱的诅咒”。

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3)

在他(她)们看来,很多事情的优先级都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结果支持了所有人,却让自己崩溃。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他们以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爱自己并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世。

其中包括:始终有礼貌、让自己变得有趣、让别人觉得愉快、不要让其他人失望、从不说“不”防止冲突及一切以他人的需求为先等。

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4)

惹人喜爱?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存在一个错误的思想,就是觉得顺从性人格的人很惹人喜爱。难道说顺从性人格的人就只是为了让别人喜欢他们吗?并不是的。

对于他们来说,这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束缚,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进行思想及行为的道德绑架,他们甚至于享受这种道德绑架。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不让他们难堪并且让他们快乐,他们就会对你特别友好,倾囊相助。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道德上的交易。

一旦这种交易没有成功,他们就会陷入悲痛的状态。

拒绝别人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麻烦别人)(5)

他们认为自己的逆来顺从是对保护他们的人的一种温柔,通过这种方式寻求保护者的庇护。

这类人往往渴望依附于强人,喜欢和独立型人格的人成为朋友或是恋人,这样能使他们从独立的人身上获得能量,同时间享受权力。

这种关系常常会发展成为一种病态性的依赖关系,加重了顺从者的困难。

从心理学角度看顺从性人格的心理可能是受虐心理的征兆,会受到自我意识的控制。一旦他们全身心投入的这份情感使他们失望,就会带来严重幻灭,甚至毁灭。这种表面的专一是绝望而不是人格整合的表现,并不值得赞美。

所以顺从性人格就是我们人生悲剧的开始。

我们需要改变观念,学会说不,敢于展现真正的自己。反思自己,做让自己从快乐的事情,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摆脱掉顺从性人格。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