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

前一秒你和朋友刚讨论完新出的运动鞋,打开手机,立刻就收到了电商平台的推荐;你和朋友在电话里定好今晚要聚会,很快附近餐厅的推广广告就会频繁出现在消息通知栏中;甚至你只是在脑海当中浮现了一个想法,不久后刷短视频时就竟会刷到相关内容... ...

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1)

这样的场景,想必不少人都经历过。由于前后行为实在太过“巧合”,不禁让人怀疑是手机软件监听了我们的聊天信息。

央视记者曾针对此类情况进行了深度采访,专家实验显示,手机监听在技术层面可以实现,锁屏后也能持续录音一段时间;但成本高、效率低、法律风险大,尚未发现有APP这样做。

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2)

成本高在于,APP 要“窃听”会造成两个问题:

● 直接收集原始录音进行分析会产生明显的流量消耗;

● 对语音进行处理提取关键字,也会让手机明显卡顿,而且耗电大增,这些问题很难不引起用户的注意。

前端算法的开发、巨量语音数据的筛选、用户信任度的降低、法律风险赔偿等都是高昂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得不偿失”。

如此来看,大家可以不用太担心手机被“监听”,根据专家介绍,手机之所以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精准推荐,是因为手机APP可以对我们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搜索记录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信息汇总后获得广告推送的方向。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保护个人信息,可以进行手机操作系统的权限设置。

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3)

基于互联网算法机制的精准推送,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便利。它通过对用户兴趣偏好进行分析,实现向用户分类推送可能符合其喜好的产品或内容。这大大减少了人们寻找目标商品或服务的时间,提升了商业社会的交易效率。

个性化推送不等于窃取隐私,技术变革的优势不能异化成囚禁个人权利的牢笼,对于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所谓精准服务,应该引起足够警惕。

从网络游戏、在线社交到元宇宙,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重塑人类世界,数字世界日益成为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载体,而数据则成为各大平台的基石。

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4)

相比于传统互联网,元宇宙具有实时、沉浸感特征,收集的个人数据种类更多、更敏感

它通常需要VR/AR头盔、可穿戴设备等终端载体,用户在空间内的一切个体属性和行为都以数字化的形式被实时、精确地记录下来。例如,用户戴上特制头盔和手套之后,细微的表情、眼睛动作都会被捕捉,连血压、呼吸和脑电波等生理数据都会收集。这些数据不仅是实时同步,而且属于典型的个人敏感信息,可能更准确地定位到某个自然人。

这意味着,相比于大量日常生活行为未被记录的现实世界,元宇宙里用户的所有行为和偏好有可能都被记录,由此拼接出更立体、真实的用户画像。

所以,一旦元宇宙应用的隐私数据被泄露,泄露的数据量会比传统互联网应用更多,对用户的影响可能会更大。这就意味着元宇宙的隐私保护应更严格

大数据精准推送测试(前一秒话音刚落)(5)

这些年,关于规范互联网算法、保护用户权益的法律法规已出台了不少,不论是《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是四部委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都明确提到了对互联网算法的限制与用户个人的权益保护。

关于算法的善与恶,舆论场上已经有过数不清的讨论,人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算法没有价值观,而人是算法的尺度。”这个结论尽管可能遮蔽了许多互联网世界的运行细节,但总体上道出了算法管理的真相。

要想限制算法“作恶”,必须管住算法背后的人。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