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杜甫关系好的诗人(原来是这样连襟)

"连襟",是民间对于妻子姐妹的丈夫的称呼。当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地方叫"连桥",有的地方称为"一担挑",当然称呼最多的还是"连襟"。

"襟"是衣服胸前的部分,连襟就像衣襟和袖子一样,连在一起,可见关系之亲密。那么连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跟杜甫关系好的诗人(原来是这样连襟)(1)

孙策和周瑜既是君臣也是连襟

说起来,这个词的由来与唐朝大诗人杜甫有很大的关系。杜甫由于躲避安史之乱,寓居川东。他在当地结识了一个姓李的老翁。杜甫是大诗人,文采了得,不知这个李姓老人是什么身份,但是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缘。

老人经常邀请杜甫,三五杯酒,几碟小菜,论时政掌故,谈天下兴亡。杜甫也隔三差五邀请李老翁到家中做客,他们聊得都是杜甫很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两人越谈越投机。后来不知从什么地方论起来,他们两人还有点亲戚关系,这样他们的关系就更亲密了。有时候如果几天没见面,他们还要互通书信问候,因此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切。

可能正是由于老翁的相陪,杜甫在川东的时光才不至于太过孤寂。杜甫离开四川前往湖湘之地时,恋恋不舍,还特意为老翁写了一首诗《赠李十五丈别》,其中有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这几句话正是叙述他和老翁意气相投,而又有亲属的关系。其中的"襟"指衣襟,"袂"指衣袖,在杜甫看来他和老翁的关系就像襟袂相连一样亲密。

跟杜甫关系好的诗人(原来是这样连襟)(2)

杜甫画像

"襟袂相连"这个词是"连襟"的前身,其出现与杜甫的这首《赠李十五丈别》有很大关系,但当时的意思仅仅形容关系亲密。真正将这个词用于表示姐妹之间的丈夫的关系是南宋的洪迈。

洪迈是南宋做过光禄大夫,被封为魏郡开国公。他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僚,但是过得很不开心。这位堂兄妻子的姐姐嫁给了江淮一带的一个节度使。节度使知道这件事后,就举荐洪迈的这位堂兄去京城任职。事成之后,洪迈的堂兄非常感激这位节度使大人,可是有限于自己的才识,便请在朝中做官的堂弟洪迈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节度使。

信中有句话这样说:"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就是用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密切关系。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这便是连襟的由来了。

跟杜甫关系好的诗人(原来是这样连襟)(3)

孙中山、蒋介石、孔祥熙这三人是连襟关系

因此沿革意义上讲,连襟这个词的发明与杜甫有关,但真正将连襟用于姐妹丈夫互称的是洪迈。历史上著名的连襟如孙权和周瑜,孙中山与蒋介石、孔祥熙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