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

刘洪滨

摘要:海草房是胶东滨海地区的特色民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由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和生产生活相适应,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胶东半岛的海岸线上仍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海草房村落。胶东海草房传统村落凝结了原生态的基因,承载着胶东人民千年的历史记忆,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之相关的生态链遭到严重破坏,海草房传统村落环境发生改变,许多海草房被拆除,一些传统村落整个消失。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

为此笔者建议:纳入国家自然资源、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法制管理。建立高层次的胶东海草房研究平台;尽快立项,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开展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修复,强化碳汇、满足海草房对资源的需求。建立具有保护与传承功能的海草房生态博物馆、传统民俗村落,条件成熟时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关键词:海草房  大叶藻 传统村落  文化遗产

前言:邮电部1986年曾发行过系列国内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邮票。在山东民居的邮票上(图1),展示着别具一格的屋舍: 在石块或砖石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海草苫盖的屋顶,这就是胶东特色民居---海草房(图2)。

海草房用晒干的大叶藻,俗称海带或海苔苫成屋顶。海草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在胶东半岛沿岸,曾有大量这样的民居村落,当地俗称"海草房、海带房(莱州)或海苔房"(荣成)。为便于阅读,本文统称海草房。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

图1、邮电部发行的山东民居邮票(山东民居套票邮票介绍.docx)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

图 2、胶东海草房(摄于东楮岛村、图请二选一)

海草房作为胶东滨海地区具特色的生态建筑,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曾广泛分布于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区(图3)。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入驻”乡村,导致越来越多的海草房被瓦房、楼房替代,尤其是烟台、青岛等地区海草房破坏更为严重【1】。现仅荣成、莱州两市的海草房保存较多、较好。海草房由于其分布范围的局限和建筑材料的限制,一系列因素导致海草房传统村落变得破败。虽然部分民居已设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无法做到大面积有效的保护。海草房研究、管理工作的滞后对这一特殊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被动局面,发掘这类传统村落的价值,保护好珍贵遗产,成为当务之急。

所幸的是,许多专家、学者近年来关注海草房的保护利用,发出声音,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一批海洋科学家从生态的角度研究海草床的修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21年11月胶东海草房保护利用沙龙在荣成东楮岛村举办,会上笔者提出了建立研究会的建议。目前,各方在积极地商讨,争取尽早有一个好的开端。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3)

图3、胶东半岛海草房的分布简图 图片来源:【1】

一、胶东海草房的分布

海草房作为胶东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证,在长岛黑山北庄遗址即发现条件简陋的海草窝棚,是海草房的雏形。对此认识学界存有争议【2】,但海草房从秦汉开始,千年以上历史是毋容置疑的。经过秦汉南北朝、唐宋元时代,对海鱼和海盐的需求刺激渔业和盐业的发展,大量的渔民和盐工来到胶东半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建筑工艺也随之不断完善,滨海地区的海草房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逐渐由单体建筑发展成为村落集群[3]。根据《荣成县志》记载,到明清时期,大规模的移民的出现,同时为保护胶东沿海地区安全防止外来入侵,大量军事防御村落形成,海草房成为人们住宅建筑的首选,元、明、清海草房则进入鼎盛时期。

海草房以砖石为墙,海草为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这样的海草房,在胶东最具特色,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原生态的海味民居。荣成港西镇巍巍村保存20多幢200多年的海草房,宁津所镇保留着明代的海草房屯田军户一条街【1】}。莱州200-300年的老海草房也比比皆是。历经无数风雨、长满青苔的海草房,印证了历史的久远。

新中国成立后,海草房作为一种地域性建筑,在胶东沿海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直到20 世纪60年代还广泛分布,90年代作为山东民居唯一代表入选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2006 年海草房的建造工艺被录入山东省非遗名录,并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入“十二大新发现”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居民在修缮海草房时,更愿选择建造便宜、易于施工的砖瓦房、钢板房。灰色屋顶的海草房被红色屋顶铁皮或泥瓦取代,海草覆顶的特色在消失(图 4);海草房聚集的传统村落出现老龄化和空心化现象,面临着废弃甚至灭失的危机。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4)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5)

图4、海草房被红瓦房取代(航拍荣于荣成烟墩角村)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沿海特有的民居形式,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海草房曾经广泛分布在威海、烟台、青岛的沿海渔村【3】。由于多种原因,现在大多数已经消失。2003 年,威海市文化和建设部门联合调查,在环翠、荣成、文登、乳山的23个乡镇、600 多个村落发现海草房,保存较好的是荣成市。2006 年荣成市对12个街道、10个镇的海草房专项普查,发现海草房民居 23 416 户、95 714 间,分布在317个自然村落中。按照海草房的年代分为五类:300年以上、 200—300 年、100—200年(图5)、50—100 年、50 年以下。

2020 年威海市文化与旅游局对全市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梳理,选出荣成市7处省级文保的海草房,主要分布在俚岛镇、宁津街道、港西镇,其中港西镇的巍巍村。现存海草房最为古老,可追溯到明朝;东楮岛村有650 间海草房,最早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百年以上的海草房有442间,成为了荣成市海草房发展的见证【4】。

2020-2022年我们在莱州调查,海草房主要分布在海庙于家、海庙孙家、东西泗河村、东朱杲、西朱杲、朱旺、朱由等10余个村镇里。因为没有确切统计数据,最近我们采用无人机航拍估算,现有海草房院落近千处,4000间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空巢,处于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的状态(图6)。2020年在青岛调查,黄岛区存有十几间较坚固的海草房(图7),到2021年仅剩鱼鸣嘴半岛最南端的4间(图8),其余荡然无存。随着海草房数量的不断减少,对其保护和继承发展的形势更显得尤为紧迫。如何在保留海草房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是保护过程中的关键。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6)

图5、百年老屋---三合院山墙保存着文化大革命的痕迹(摄于东楮岛)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7)

图6 百年海草房无人居住---走向衰败(摄于莱州海庙于家村)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8)

图7 青岛市难得的百年海草房---2021年被拆除(摄于黄岛区唐岛湾)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9)

图8 青岛市仅存的百年海草房---渔家乐(摄于黄岛区鱼鸣嘴)

二、建造海草房的原材料选择

海草房是胶东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采用干海草 ( 主要是大叶藻) 来苫盖屋顶,以当地产花岗岩、玄武岩石块为主砌筑墙体,石灰、黄泥做粘结材料。屋顶苫得厚实且松软,与硬质而斑驳砖石墙面对应,与海天一色的渔家交相辉映,它的质朴与粗犷给人以穿越时光,回归自然之感。

作者少年生活在莱州湾畔,海草房在家乡俗称海带房,上世纪50-60年代在渔村、滨海农村保有率很高。因它比麦草房、山草房,甚至芦苇房寿命长,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很受欢迎。家有一座高大的海草房三合院、四合院,那是生活殷实富裕的标志,给我儿时留下深刻的印象。70年代前,春秋季大风浪将海草冲上岸,堆积成山。人们把海草拖上岸,晒干备用(图9)。鲜海草呈绿色,干后呈褐色、银白色,轻薄柔软。因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干海草表面呈现出圆点状的银白色"银屑"。海草有银屑苫房为佳,更耐腐不烂。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0)

图9大风过后收集海草备用

(sohu/a/212023157_99932605)

明代在胶东沿海地区,海草成为民间造房的常用材料,技术工艺已经成熟,作为一种地域特色明显的民居类型,海草房的存在是当地自然地理、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海草床(大叶藻)的生态习性和生态价值

苫房海草俗名海带,学名大叶藻,实属于被子植物,不是藻类,真正的名称应叫鳗草,但人们习惯于称大叶藻,难以改口,本文仍称大叶藻或海草。鳗草(大叶藻)与海藻是有区别的(图10)。海草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和热带的海岸线,生长在咸水和半咸水区。由于依赖光合作用,常出现在浅海,通常沿着缓缓倾斜的岸线,形成海草床。海草生活在水下1至5米深处,最深的可达60米左右【5】。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1)

图10 鳗草(左)与海藻(右)对比图。 图片来源:【5】

海草需要通过光合作用以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能量的初级生产者。因而,海草分布仅限于近岸浅水,在河口、海湾、浅海生长。在海中像韭菜一样生长,高约1米,有根茎,随波摇曳,形成大面积海草床(图11),鱼虾游弋其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海草床覆盖了0.2%的海底面积,却存储了全球年10%的海洋碳,是极其重要的“蓝色碳汇”。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2)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3)

图11大叶藻海草床及退化的海草床

(image.so/i?src=360pic_strong&z=1&i=0&cmg)

海草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海水的透明度是影响海草生长的重要因素。海草床的健康状况上反映了当地的污染程度,海草也因此被称为“生态哨兵”。除固碳和指示水质,海草床还具有缓解海水酸化、防止土壤侵蚀的生态功能,并有成为公民环保教育、生态旅游区的潜力。

世界上发现的 13 属海草,我国有 8 属。江苏及浙江沿海因海水透明度低,不适合大叶藻生长【6】。1897年-2006年的128年间,全球海草床减少了29%【5】,我国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草床减退更快。

海草的年初级生产力约为500-1000克·碳/平方米,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3倍。因为生产力高,腐殖质特别多,海草床还是底栖生物的乐园。这些特点使海草得以支持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上千物种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既是重要的渔业育苗生境,也是众多鱼类、贝类和大型海洋生物,如绿海龟、儒艮的觅食地和庇护所,其生态价值不容忽视【6】。

1、海草床的衰退。中国海草分布划分为两个大区:南海区和黄渤海区。前者包括海南至福建的沿海地区,后者包括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沿海。南海分布区中,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分布范围最广,它是中国亚热带海草群落的优势种。黄渤海分布区中,鳗草(Zostera marina)——原名大叶藻,扛起优势种大旗。曹妃甸在2015年发现的大面积海草床,几乎全部由鳗草构成,现已经严重退化【7】。威海海域的海草床在20年间面积减小了90%,而青岛近海,例如汇泉湾、大麦岛海域的大叶藻,90年代在近岸水下1-2米随处可见,其间鱼虾很多,是我们喜欢赶海的地方。目前只能在水下3-5米处发现大叶藻,海草床已遭破坏,形不成资源。1982年胶州湾荚蓉岛附近有13平方公里的大叶藻群落,2000年就基本消失。如此大面积的生态系统消失,令人唏嘘。

2、海草床衰退的原因。一是近海养殖大型藻类和鱼虾蟹贝等,直接占用了海草生存空间,遮蔽海草生长所需的光源;在海草床破坏性的采捕贝类,不仅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压力,还给海草床的生存带来毁灭性打击;二是沿海地区建设港口码头、工业园区和大规模围填海,严重压缩了海草床的生存空间;三是来自陆上的污染,以及沿海地区的城镇化、工程活动导致近海水质变差、透明度降低,海草对水质的变化十分敏感,严重影响海草的生长。

3、海草床的修复、保护。人工增殖是挽救海草床消失的手段之一。由于海草既能通过有性种子生殖,也能通过无性根茎繁殖。海草的人工增殖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播种法和移植法。播种法对海草床生境破坏较小,但存在种子收集难、成苗率低等问题,所以最常见的海草床修复采用的还是移植法,就是将海草以草皮、草块或根状茎为单位移植到需要修复的海草床位置。与播种法相比,移植法存在成本高、对原生海草床有破坏作用。

人工增殖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从根本上保护海草床,要控制造成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人类活动。这包括养殖、过度挖捕、围填海和水体污染。近些年来,对海草床的修复与保护也已初步展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分别在胶州湾、长岛、荣成桑沟湾、曹妃甸展开了海草床生态修复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益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海草床生态问题被写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7】。”

四、海草房的苫房工艺

海草房的修建工艺比较复杂,从打地基开始,自下而上经过垒墙体、上房梁、苫房顶,封顶等 70 多道工序,需要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修建海草房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屋顶苫海草,又称为“苫房”。苫房的原理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类似,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在苫房之前需要将晒干的不同种类的海草和麦秸理顺,尽可能的将海草排列朝向一致,将其捆扎好,按照檐头、苫房坡、封顶、淋水拍平、剪檐的顺序,由苫匠将海草和麦秸一层层相交叠加在房顶之上(图 12)。苫房坡时将海草与麦秸捆紧均匀,相互压实,厚度不断加厚,可达2米,最厚可达 4 米。为预防台风侵袭,苫完房顶后在海草房的屋脊还要加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以石灰或黄泥作为粘合剂,这道工序俗称“压脊”。

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技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海草苫得是否严密。为此,人们一般都请那些世代相传具有丰富经验的"苫匠"来建造海草房。苫一栋海草房(4间)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多天才能搞定,现在年轻人不愿干这个行当,技艺濒于失传。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4)

图12 濒于失传的工艺---苫盖海草房 图片来源:【1】

五、海草房的院落、造型

海草房的空间构成与胶东半岛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的经济条 件和生活习惯等密不可分,它充分适应海边居民自古至今保持的“农渔兼备”的生产生活方式, “海文化”特征也得以凸显【8】。胶东沿海地区以丘陵为主,沙地较多,同村落的海草房通常相互连接建设,即相邻两家会共用一面山墙,不仅做到减少占地,也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的作用。海草房建筑形式多分为一合院、二合院、三合院和四合院四种形式(图13)。

最常见的是以三合院的形式组成围合式居住单元。三合院由北侧的正房、东西两侧的厢房和南侧的院墙和门楼组成。四合院其他部分和三合院相同,只是多了南屋。四合院相较于其他形式院落多出一间倒座房,被当作客房或仓库使用,闲时放置渔民的捕鱼用具、农具。南墙大门处多设置门楼,以海草盖顶,以松木为柱,既美观,又为村民提供一个遮挡雨雪的室外空间【9】。海草房的布局与胶东的气候地势,以及民俗、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荣成多为丘陵,沿海的民居选择阳坡、面海、地形较平缓的地方建。由于基地紧张,村落中海草房屋密度较大,院落狭小,街道较窄。村落多沿山坡横向展开,呈条状布置。莱州湾畔地势平坦,莱州的海草房相对高大,院落街道宽敞些。

海草房的造型讲究、颜色传递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是胶东建筑艺术的体现。海草房以海草为屋顶材料,以青砖、石块作墙体。传统的海草房外墙多以大块的天然石头砌成。有些富裕人家还在石块表面雕琢出纹饰,拴马石,给人粗犷而不粗糙的感觉。灰褐色的海草苫成50度角的人字坡形屋顶,厚重而高耸的海草房屋脊高度为普通砖瓦房的两倍,配以黄泥塑就的马鞍式屋脊,在蓝天、碧海、绿树的映衬下愈加显得古朴而稳重。

海草房通常中央起脊,有两面对称的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当冬天积雪溶化或大雨后,水可以顺着这个三角形屋顶迅速地流走,减轻雪对房子的压力,不会漏入屋内。为防止大风将房顶上的海草刮跑,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重物作坠子垂脚。 海草房的墙面一般都用天然石块或砖石混合砌成,显得朴素大方。海草房依地势而建,海草房的正房一般为3间或4间,亦有一排5间,但不多见。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5)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6)

图13 荣成东楮岛村三合院、莱州海庙于家村的四合院海草房(作者摄)

六、海草房的自然生态、节能特性

自然条件及其自然要素对村落规划和人类聚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今天气候环境仍是影响各地区空间结构、布局、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建筑材料供给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气候因素广泛影响到城镇村落建设的各个方面,小到门窗尺寸,屋顶坡度和建筑风格; 大到建筑间距和群体组织,都与该地的气候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胶东沿海村落整体空间形态和布局的特色看,自然生态条件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0】。

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百年不腐,被认为是最具胶东特色的住宅,其特点在于其居住的舒适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冬暖夏凉,达到这样的效果与其使用材料、结构的特性密不可分。

1、海草材料耐火抗老化。胶东半岛与丹麦兰依索岛的海草房皆是以当地盛产的大叶藻 (Zostera marina L)和矮大叶藻为材料(zostera noltii L),其中 以大叶藻为主,这类海草广布于北半球沿海。海洋环境使海草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产生并积累的大量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和生理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已成为生物医药界开发新型抗菌物质的重要资源。2006年,研究发现大叶藻中的抗菌物质是一种 Zosteric acid 酸,具有抗菌和减少 barnacles 附着的能力。荷兰考古学家 Wouter van der Meer提到 18 世纪的荷兰也出现过使用海草做屋面的房子,因为具有耐火和耐老化的特性,他称这种房子几乎不可能毁坏,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样,他也将海草房抗老化的特性归于海草叶子中有效地抑制有机微生物活动的 Zosteric acid 成分【11】。

2、海草纤维中的胶质与高强度提高了屋面的整体性。海草房苫盖前需要用水浸润,这与一般草屋的苫盖要求非常不同,茅草、稻草、芦苇等苫盖前一定要进行干燥处理以防腐烂。与陆地植物相比,大叶藻纤维含有较高的胶质成分。在拉伸测试中,大叶藻纤维也显示出良好的力学特征,可以看作一种高强度低密度的纤维组合。

作为屋面材料,大叶藻纤维中含有大量胶质并具有较好的力学强度,增加了屋面材料的结合力和韧性,从而提高了整个屋面的整体性。海草房的屋面也因此可以做到近60°的坡度,苫盖达 2 米甚至更高更厚也不脱落。可见,材料生物特性与物理特性的有效发挥,使海草房形成了与一般草房不同的独特形式与优良性能【11】。胶东沿海地区,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且风大。由于海草屋顶的整体性较好,层层叠压的海草不用任何粘合、捆绑材料加以固定,不会被大风吹走。这一点,明显优于传统瓦房屋舍。

3、海草房的不霉不烂的生态特性。

3.1建造房屋的海草生长在浅海,自身含有丰富的卤胶质体,用其制作而成的草顶有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等特点。另外,相比于瓦房,海草房还具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的优点。实验证明,海草耐久性可达 4050 年,换言之,海草房 4050 年才需要修缮一次,而瓦房虽然建造周期较短,但是使用时造成的损耗也较大,通常 20 年就需维修一次。

就建筑材料而言,瓦房在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建造海草房主要用海草,既可以作为建筑辅料,丢弃后还可以被有机降解。除此之外,胶东半岛常年受季风影响,最大平均风速为 22 m/s,苫制成的海草房屋顶具有极高的整体性,不存在被风掀覆的危险,所以即使局部遭到破坏也不会对建筑整体造成伤害。海草房的屋顶的三角形高脊陡坡结构,不但适应了当地风多雨频的自然条件,还便于快速排泄雨水,避免了海草的腐烂,延长了海草房的寿命。

3.2 海草房的保温节能特点。胶东半岛地区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寒冷多雪,在这种的气候环境下,沿海居民考虑如何在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于是富有智慧的先民就地取材,将海草晒干后苫盖屋顶,以热稳定性优良的花岗岩砌厚石墙,起到了很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夏日花岗岩墙体和草顶阻隔了热辐射的渗入,有效降低了热量传到室内,夜间墙体和屋顶储存的热量被海陆风带走,保证了室内温度的稳定;冬季厚实的材料在白天充分吸收太阳光照的热量,夜晚则有效阻隔了室内热量的散失,从而保证了其冬暖夏凉的适宜环境。据考证,从宋代就开始用海草做房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最有原生态和海味的胶东半岛民居。厚厚的屋顶加上厚厚的墙体,起到很好的隔热保温作用。因此,传统的海草房冬暖夏凉。

3.3 海草房院落布局的气候特征。院落布局是海草房冬暖夏凉的又一原因。现存的海草房中,其院宽仅为正房面宽的 1/3,加上山墙比墙身高等特点,使得山墙与正房和倒座距离仅 1 m 多,而两厢房的间距通常也仅有 34 m,这也就是海草房院落狭窄的原因。夏季的 78 月份,胶东半岛地区平均气温在 23 度以上,湿度达 80%,是一年中最湿热的季节。在院内种下 23 棵落叶乔木,夏季时枝繁叶茂的树木能够遮蔽狭窄的院落,形成阻隔阳光直射的“阴院”,使院内温度降低,利用气压差,促进空气流通,带来凉风的同时也带走了湿气,起到除湿散热的功效,调节了院落内的微气候。冬季,大风是当地一个主要的气候特征,8 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为 30 天,最多为 54 天,狭小的院落又起到了阻挡冷风的作【10】。

七、时代的变迁,海草房衰落及新生

海草房新石器时代即有雏形,经过秦汉唐宋发展,元明清成熟起来,上世纪中叶达到高峰,世纪末开始衰败。其大体历程和原因是这样:

1、海草房时代演化。在荣成宁津镇涝滩村发现了"元至正二年(1342年)的梁木,迄今已有680年。巍巍村出土的石碑,有"元朝大德年间迁入的记述,有700多年的历史。宁津所村至今还保留着明代的屯田军户海草房一条街,印证了历史的久远和厚重。荣成港西镇巍巍村有20多幢二百多年的海草房,莱州200多年的海草房也有多栋。现存的海草房大多是祖传,特别是老人,对冬暖夏凉的海草房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一栋房子住过几代人,祖祖辈辈守在这古朴的民居中。

2、海草房的衰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当地的民居建造形式发生了变化,很多海草房被砖瓦房替代。另一部分空巢,失去修缮管理,结果这种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民居越来越少。

3、海草房衰落的主要原因。一是近海养殖的增多,海草床破坏严重,资源严重短缺。现在海滩能看到少量海草,但形不成资源。二是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进入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观念改变,海草房弃之不用。年久失修成残墙断壁、逐渐倒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4、海草房的新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方式改变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古老的海草房有了生机。针对海草房冬暖夏凉、百年不腐,其内部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海草房的保护利用开始创新,焕发出了青春。例如,荣成烟墩角、东楮岛等村成立了旅游公司,对海草房扩容翻建、内部进行了改造,打造成特色显著的民宿,受到游客的青睐和好评(图14、15)。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7)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8)

图14海草房旅游一条街和民宿院落(摄于东楮岛)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19)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0)

图15 荣成海草房渔家乐及火炕(摄于烟墩角村)

让传统文化成为新式建筑的设计源泉,同时赋予海草房以新的生命力,有关部门做了尝试。荣成市的"北斗山庄"、“海韵海草房”民宿,是对海草房继承和发展的良好案例(图16),走在了时代前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相反青岛黄岛区2020年还仅存的十几间状态良好的海草房,2021年再去考察,发现荡然无存。莱州十几个村庄现存的几百间海草房有一半闲置,居住的多为老人,处于基本无人过问,任其自生自灭状态。文明进步带来的喜悦和海草房减少带来的惋惜交织在一起,难免令人唏嘘。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1)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2)

图16 "海韵"海草房民宿及客房

(whhaiyunhaicaofang)

八、国外海草房简介

世界大同,北欧丹麦一个小岛上,也有一个海草房的传奇之地。莱斯岛,位于丹麦日德兰半岛北部,跟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隔海相望,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人,很多欧洲人在夏天舟车劳顿来到这里,就为了参观海草房。

中世纪时候,该岛产盐,鼎盛时岛上有几百个盐窑,消耗大量木头,导致岛上的森林都被砍没了。岛上居民都找不到木材盖房子了,所以他们用浮木(远处漂流到海滩的木头)做房屋架构,用海草铺屋顶。海草中盐分高,不会燃烧,海草和木材都浸没了海水,建造成的房屋,不易腐烂,海草屋顶通常可以持续200年,有些已持续长达400年(图17)。莱斯岛的海草房旅游,已经成为丹麦的旅游特色,走出了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的良好道路【12】。游客非常喜欢这里,在这里买下格昂贵的海草房,用于夏季度假。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3)

图17 丹麦莱斯岛古老的海草房

(zhuanlan.zhihu. com/p/67414295)

上世纪30年代,一种罕见的疾病袭击了莱斯岛上的海草养殖,海草死亡,导致屋顶维护难以持续,岛上这种海草房屋顶逐步衰落。在18世纪后期,岛上曾有250个家庭和农场住海草房,现在只有19个了。在丹麦中央政府和公益组织支持下,莱斯岛开始保护他们珍贵的文化遗产,2009年,建立了拯救莱斯岛“海草家园”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莱斯岛的建筑专家,农民去收获和准备海草,创建了“海草银行”,储备海草,用来海草房的翻新。

北欧国家传统上流行草顶房屋,一般以芦苇为主,在冰岛、挪威有新鲜草皮做屋顶,同海草房具有类似的面貌(图18)。草苫屋顶通常需要在一定年限内翻新。所谓翻新,有时只是在旧苫草上覆盖一层新苫草,结果屋顶的厚度逐年增加,乃至厚达两米。在有些历史非常悠久的村舍,其屋顶基层所用苫草,甚至是五六百年前铺上的。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4)

图18 冰岛的草皮屋顶房

(zhuanlan.zhihu. com/p/67414295)

无独有偶,著名旅游地,荷兰的羊角村,有"绿色威尼斯"之称(也有人称"荷兰威尼斯")。用芦苇做屋顶,非常漂亮,耐久实用(图19)。游览羊角村最好的方式是运河巡礼,乘坐平底木船穿梭宁谧的村落,聆听船夫兼向导娓娓细说房屋的历史与特色,除了欣赏美景外,文化收获也不少。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海草房受到重视,我们的旅游目的地多了新的选择。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5)

图19 荷兰羊角村,芦苇屋顶

(zhuanlan.zhihu. com/p/67414295)

英国乡村中世纪以来,草顶村舍一向是乡村穷困生活直观的象征。乡村居民的生活境况一旦获得改善,往往迅速摒弃意味着“落后”的草苫屋顶。现在完全颠倒了,当富裕阶层将草苫屋顶,视为田园风光代表时,它的地位提升了,身份也尊贵了(图20)。“国宝级”的茅草屋,被作为一种文化和历史保存了下来,甚至被列为国家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工业文明以前,茅草屋在很多国家都非常普遍。直到十九世纪初,茅草屋顶依然是大多数生活在英国乡村唯一的屋顶风格。现在的茅草屋只有富人才住得起,不光因为每一套都售假不菲,还因为维护成本的高昂。英国政府要求房主每隔几年就要翻新一次屋顶,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英镑,一般人就算买得起草房也养不起。即使你拥有草房的所有权,也没权利改变房子的任何外观,只可以对其进行内部装修。位于英国白金汉郡的一个茅草屋售价惊人:房子不到40平米,售价40万英镑,是真正的豪宅,其原因就是因为有近千年的历史。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6)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7)

图20 英国乡间昂贵的草房和几百年历史的酒吧

(zhuanlan.zhihu. com/p/67414295)

九、福建、浙江沿海特色民居---石屋、石厝

在东南沿海福建、浙江海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房屋。它们以岛上产出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要原料,建成一座座低矮坚固的石屋,形成城堡一样的特色村落。在浙江叫石屋、在福建叫石厝,据考证这些村落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石厝以福建平潭岛最为普及(图21)、浙江洞头岛(图22)、温岭石塘半岛也广泛分布。这是当地居民为抵御台风,就地取材用石头建房子。为防止大风吹跑瓦片,上用石块压住屋顶的瓦片。这种有效方式流传下来,就形成了特殊海岛民居建筑形式。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8)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29)

图21 平潭岛北端的青峰村,领略原汁原味的平潭石厝

(163/dy/article/FNEIIR7S0530VAQV.html)

温岭县石塘镇有“石屋之乡”的美誉,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渔村。这是一个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古渔村,分布着2万多间石屋,且大多面朝大海【13】(图23)。在这里可以住进以“仿石屋”为主题的民宿里。加之海港、渔村、石厝、风车、夕阳,形成美妙的体验。

2009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成立,新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石厝被拆除。因此,加强对石屋、石厝的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30)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31)

图22浙江洞头县海岛上的民居---石屋

(xiangjianke /277.html)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32)

海草房分布在哪个省(海草房是胶东半岛地区特有的民居形式)(33)

图23 石屋之乡---温岭县石塘镇

(sohu/a/396980066_679596)

十、海草房衰落的原因、存在问题与建议

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专门从事鱼捕文化研究的山东大学张景芬教授讲过:“海草房是渔民生活的历史沉淀,渔民生活的历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有胜利与死亡,紧张与间歇,苦难与收获,他们经历了同舟共济、服从权威、迎击风浪等诸种生活的历练,造就了典型的鱼捕文化性格。而海草房即像是这交响

乐的休止符,以其质朴、静谧、温馨拥抱着渔家子弟的回归,寄托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积蓄力量,明天重新奔向汹涌的大海。”

笔者年过古稀,少年在莱州湾畔度过,对坚固耐用、冬暖夏凉的海草房有着深厚的感情。工作和爱好使然,后半生有机会到访过许多国家、参观过不同民族的村寨民居,了解了许多不同民族的风俗民情。不论面对印第安人、非洲黑人部落的茅屋、草棚,还是欣赏挪威人漂亮的小木屋、威尔士人的草房豪宅,不由的使我想起远隔万里的故乡,想起家乡的海草房。那是生活极端困难时期遮风避雨的家,艰苦劳作后归宿的港湾。事隔60余年,对海草房质朴的热爱和认识有了升华:她不仅是胶东地区特色的民居,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妥善保护。

(一)海草房衰落的原因。

前已述及,至上世纪50-60年代海草房数量、保有率达到了顶峰,其后逐渐衰落,究其原因:

1、建筑材料匮乏。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苫海草房的原料大叶藻逐渐枯竭,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海草房的修建、维护受到极大影响。

2、建筑结构不能满足现代需求。古老海草房受建筑材料影响,跨度小、窗户小,室内狭窄、采光不好,空气流通差,逐步被宽敞明亮、通风好的瓦房取代。

3、观念、认识不到位。对宝贵历史文化遗产认识、重视不够。尽管有很多有识之士呼吁保护,群众、干部认识不到,有的地区任其自生自灭,40年来海草房快速衰减。

4、法规、政策、资金缺失。落实不了适当的法规、政策和配套的资金,保护成为空谈。沿海各地对海草房的认识、政策等方面差距较大,结果就大不相同。威海荣成海草房保护利用较好,社会、经济、生态三丰收。烟台莱州处于等待、无人管理状态,海草房几乎没有开发利用,任其自生自灭。青岛由于留存很少,根本提不上议事日程,结果几近全军覆没。

(二)海草房保护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的缺失

2、观念、认识不到位。

3、苫房原料大叶藻资源枯竭。

(三)、对海草房保护利用建议

1、搭建民间的(胶东半岛)海草房或沿海民居研究平台,可叫研究会或研究中心。将国内关心海草房和沿海的各方面力量聚到一起,开展海草房文化历史、海草床生态修复、海草房保护利用方面的研究。

2、国家层面立项一批研究课题。就海草房各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尽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学术研究成果,推出一批绘画、摄影、影视、剧作等文化艺术作品。扩大国内外影响、提高知名度、影响决策加强保护。

3、纳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将海草床生态恢复纳入自然资源部、海草房保护利用纳入国家文物、旅游部门管理。使海草床资源、海草房的利用保护健康发展。采取特殊政策,传帮带方式,培养苫盖海草房的民间匠人,免得技艺失传。使其进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快车道,在法律层面予以保护。

4、建设海草房民俗村、生态博物馆。以保护村落景观与文化内涵为重点,留住人类生存的历史记忆,再现 “莱夷作牧”“齐东鱼盐”生活场景。

5、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福建、浙江等地就石屋、石厝等进行研究,条件成熟时申报“中国沿海特色民居村落”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刚 燕双鹰,胶东海草房:正在消失的海边童话,《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11月

【2】王潇洁,胶东海草房及其建筑技艺的历史考证 ,陶瓷文化。2021年12月  

【3】隋铭豪,肖胜和,山东荣成市特色民居海草房的时代价值发掘探析。网络首发时间:2021-10-29 knski/kcms/detail/45.1375.N.20211029.1431.004.htm

【4】马金剑,高宜生,吕晓田,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村落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9,34(3):29-37

【5】刘乐彬 、林小舒 、李玉强 ,重新认识“海洋之肺”!“三大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海草床,海洋知圈,2020年10月14日。

【6】陈治军、孔凡娜,大叶藻生态学研究进展。科技咨询2013年第16期。

【7】刘慧、黄小平、王元磊等,渤海曹妃甸新发现的海草床及其生态特征。生态学杂志,2016 35(7)1677-1683.

【8】张晋浩,王学勇,海草房特色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8(1):134-138

【9】、杨俊,地域性民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以胶东半岛生态民居海草房为例,建筑学报 2011 年6期。

【10】李泉涛,韩勇,探析胶东海草民居的自然生态模式,工业建筑 2012 年第 42 卷,第 4 期。

【11】杨俊,钱玉莲,海草材料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19年4期。

【12】鲁晓芙,海草房,从山东到丹麦。zhuanlan.zhihu. com/p/67414295

【13】田一川,宣建华,石塘镇石屋形成与发展影响因素探析,建筑与文化,2019年12期。

作者简介:

刘洪滨,青岛太平洋学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曾荣获中英友好奖学金、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基金、美国Woods Hole 海洋所研究基金,赴英美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从事海洋经济、海洋政策研究。著有:《Chinese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1995,《海洋保护区---概念与应用》2007,《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前景与现状研究》2018 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