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黑暗里唯一的知音(她再也不是依附他人的菟丝花)

“别拿走,我还没写完,再给我次机会,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她是黑暗里唯一的知音?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她是黑暗里唯一的知音(她再也不是依附他人的菟丝花)

她是黑暗里唯一的知音

“别拿走,我还没写完,再给我次机会,啊--”

宋仕源忽然惊醒,吓得满头大汗。

“相公,你又做噩梦了。"慧娘心疼的着看他,“科考的事你无需这么逼自己,我可以多做些绣品去卖,家里不愁钱用的。”

宋仕源翻身坐起,“你这是什么话,是不是觉得我考不上?你是在说我靠你养活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

“算了,我懒得理你。"他径自起身去了书房,留下慧娘独自垂泪。

慧娘是个大家子的庶女,她娘不受宠,连累的她也不受待见。后来她娘去世了,她就更成了野地里的白菜。

本以为自己已算命薄,却不知前方还有更大的噩运在等着她。

她爹在慧娘房门前捡到了一首情诗,认出是慧娘笔迹,觉得她肯定与人私通了,气得暴跳如雷,一脚踢开房门,对着慧娘就是两记耳光。

慧娘拼命喊冤,可他爹根本不信,让人把她关入祠堂,不许送食水。

慧娘本就不受重视,这时连个求情的人都没有,时值 隆冬,她饥寒交迫,眼看就要送命。

02

幸好账房先生宋仕源挺身而出,冒险潜入祠堂,把她背了出来,二人冒着大雪逃回宋仕源的家。

慧娘在宋家住了下来,这里生活虽清贫,但宋母为人慈爱,宋仕源的妹妹红姐儿也乖巧懂事,她们都很喜欢慧娘,把她当成了亲人对待。

慧娘在冰冷的大宅院里过了十几年,到了这儿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过了一段日子,宋仕源对慧娘表白了心意,慧娘感激宋家对她的好,答应了这门亲事,倒是宋母有些迟疑,几次欲言又止,不过慧娘也没有多想。

二人拜了天地,慧娘成了宋家的媳妇,和宋母、红姐儿越发亲密了,为了改善家境,她使出从娘那里学到的精湛绣工,没日没夜刺绣补贴家用。

眼看日子一天天变好,不料宋仕源三次科举落第,心焦起来,他性子本就敏感,如今愈发严重,路上有人窃窃私语他都觉得是在议论自己。

宋仕源心情不好,待慧娘也冷淡粗暴起来。

03

没过多久,春闱将近,可宋仕源却不再温书,而是天 天东游西逛,张罗着要给红姐儿找个婆家。

这天,他满脸喜色的说,给红姐儿找了门好亲事,是吴举人的儿子。

他之前在吴家做过工,知道他家是厚道人家,只是娶亲的日子很急,宋母正外出探亲,竟来不及等她回家,只能宋仕源给她做主了。

等宋母回来,红姐儿已经上了花轿,到回门那天,吴家却捎话来说红姐儿病了,等养好再回来。

宋母和慧娘急的团团转,正在这时,宋仕源倒有捷报传来,他中了秀才。

宋仕源欣喜若狂,慧娘却有些狐疑,他之前几次刻苦用功都没能考中,为什么这次准备的并不用心,反而考中了呢?

04

慧娘的担忧果然应验了,一天夜里,红姐儿溜了回来,她扑进宋母怀里,哭得昏天暗地。

原来那吴家少爷幼时被驴踢了下身,不能行夫妻之事,天天变着法儿的折磨红姐儿。

红姐儿闹着要回家,却被关了起来,她趁看守的人喝醉了酒,才偷跑出来。

她边哭边撩起衣袖,慧娘不由倒吸口冷气,只见手臂 上青紫片片,还有两个牙印,咬她的人似有深仇大恨,咬的肉都翻了起来。

宋母心疼的不行,催宋仕源去吴家做个了断。

宋仕源却支吾起来,红姐儿抬起头,“哥,吴家人说你事前知道内情,只是他们答应帮你成为秀才,你就把我嫁了过去,是不是?"

宋仕源涨红了脸,“你一个女人,本就该为家里牺牲,况且你已经是吴家的人了,怎么能随便回娘家,马上给我回去!"

慧娘刚想说话,宋仕源一拍桌子,“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

宋母气得用拐杖点地,“总有我说话的份吧,你这是把妹妹往火坑里推,我命你马上去吴家,跟他们办和离。”

“娘,您不能毁了我的前程呀!您要想好,以后还得我奉养您呢。”

“你……”宋母指着宋仕源,哆嗦着说不出话。

红姐儿绝望的看看四周,轻声说:“好,我回去”。

她一步步走到院里,冷不防一头扎到井里,等慧娘想去拉时,已经晚了。

慧娘在井边痛哭失声,宋母白眼一翻,昏厥过去。

05

宋母受的刺激太大,醒来之后竟中风瘫在床上,慧娘既要给红姐儿出殡,又要照顾宋母,忙得恨不能有分身术。

宋母想起红姐儿,每每心疼的哭成泪人,她痛骂宋仕源灭绝人性,逼死妹妹,宋仕源恼羞成怒,竟打发宋母到偏房去住,那里阴暗潮湿,鼠虫横行,眼看着是把她往死路上

送。

慧娘劝解几次,反挨了他不少打。

慧娘彻底看穿了宋仕源的真面目,可她面上丝毫不露,反而处处曲意奉承。

终于有一天趁着宋仕源高兴,慧娘轻声细语:“相公有了功名,以后要应酬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倒不如开一间绣庄,多赚一些银子,也好帮相公早日中举。"

宋仕源一琢磨,觉得慧娘说的有理,就点了头。

慧娘马上盘下间绣庄,雇了几个伙计和绣娘,既卖绸缎布料,又作精细绣品,把生意打理得有声有色。

有了银子,慧娘底气渐足,她请来仆妇照顾宋母,也有了和离的心思,但想到若是离了她,宋母一定会没命,只能在宋仕源身边勉强忍耐。

只是宋仕源没了吴家帮衬,科举又没了指望,他反复思量,又想出一个龌龊主意。

06

他唤来慧娘,说已经跟学政大人说好,带慧娘去拜见他,以后考举人也方便些。

慧娘故作不解:“怎么,相公考举人,还需要我出面吗?"

宋仕源皱眉:“你不要胡说,你我是夫妻,夫贵了才能妻荣,我也是为家里考虑。”

慧娘冷笑:“到底为了什么,你心知肚明。”

红姐儿出事后,宋母劝她离开,说宋仕源不是良配,他以前在吴家做工时,曾和吴家小姐相好,两人约定等宋仕源中举就来提亲。

没想到被吴举人察觉,先是把宋仕源撵了出去,又马上给吴小姐定了亲,对方是个新科进士。

吴小姐起初哭闹着不肯,可架不住亲人相劝,说她一嫁过去就是官夫人,比跟着宋什源受穷强多了,慢慢也就变了心,不再理宋仕源了。

宋仕源受到打击,行事偏激起来,觉得世间 根本没什么真情,只有权势富贵才是真的,他从此醉心功名,发誓要出人头地。

没想到他为了攀附吴家,竟不顾之前的旧怨,把妹妹献了上去,慧娘再跟着他早晚也会遭殃的。

慧娘听得手脚冰凉,她本就疑惑宋仕源人品并不好,又对自己没半分真心,为何当初会对自己出手相救,这么想来就明白了,她的绣工在娘家时就是有名的,宋仕源一定是听说了她的才情,才为她解困,让她当颗摇钱树罢了。

可是如今宋仕源口口声声不听话就休了她,慧娘虽然巴不得离开,可想想宋母,只能点头答应。

07

第二日,慧娘打扮的娇艳动人,来到学政家,门房上前问话,宋仕源正要躬身作答,不料慧娘抢先回话,说是来送学政夫人定的绣品。

宋仕源莫名其妙,慧娘眨眨眼,“相公有所不知,学政夫人是绣庄的常客,我讨好她,也是为了你的前途着想。"

宋仕源没想到慧娘会使出这招,他总不能说是把老婆送给学政,只能眼看着慧娘进了内院。

慧娘早知道学政虽然好色,但特别惧内,而学政夫人生性正直,又对礼佛 分热衷,就特意把自己最得意的绣品---幅双面佛经送给她。

果然,学政夫人喜欢的不行,跟慧娘越发亲密了,学政也无法再亲近慧娘。

学政觉得受了愚弄,记恨上了宋仕源,他考举人更加无望了。

宋仕源愤恨难当,回家打骂慧娘,常常把她打得鼻青脸肿。

宋母出言回护,却被宋仕源羞辱,宋母本来就靠一口气吊着,被他这么一气,更是缠绵 病榻,没过多少日子,竟撒手西去了,临走前拉着慧娘的手,说总算不用再拖累她了,请她放心过自己的日子吧。

慧娘拍拍她的手,含泪点头。

送走了宋母,慧娘没了顾忌,找到宋仕源说愿意送他一大笔银子,只求他同意和离。

但宋仕源咬牙不肯,有了慧娘,他才有源源不绝的银子用。

慧娘无法,只能吩咐账房盯紧,过大的数目没自己点头决不能支出。

可宋什源认定自己没中,是因为送的银子不够多,他要的数目越来越大,支不出钱就想方设法冒领,自此他们夫妻最大的交集竟是为了银两斗智斗勇。

眼看他们僵持在这里,不料宋仕源突然松口,拿了慧娘给的银票,签了和离书。

08

他这么做,全是迫于无奈。

前些日子,他竟然又遇上了吴小姐,只是她的丈夫已经遭了官司死了,家产也都被罚没,娘家又容不下她,她成了个贫寒的寡妇。

宋仕源看着她如今的窘境,有些痛快又有些怜惜,一时百感交集起来。

吴小姐请他到家里坐坐,他跟着去了。

两人聊起从前的事,吴小姐哭哭啼啼的说都是家里逼迫,烛光映着她的泪眼,意比当年还动人几分,宋仕源头脑一热,搂住了她。

不料一夜春宵之后,佳人就换了一幅嘴脸,说宋什源必须得娶她,否则就告他诱奸良家妇女,他的功名就彻底保不住了。

宋仕源想抵赖,她就撒起泼来,嗓门之大能传出几条街去,宋仕源没法,只能忍痛丢了慧娘这下金蛋的鸡,迎娶她进门,从此,宋仕源的好日子也就到了头。

这吴小姐在外漂泊几年,彻底没了脸皮,学了一身市井习气,她立誓要把之前吃的苦补回来,每天都要买新衣服首饰,吃珍馐美味,到了晚上就缠着宋仕源喝酒寻欢,稍不遂她意,就泼哭泼闹起来。

不到两年,吴小姐就把他分得的银子挥霍一空,宋仕源心情郁闷,又天天陪她花天酒地,竟病倒在床。

吴小姐却把钱袋捂得死紧,一文钱也别想她出。

宋仕源无法,只得厚着脸皮派人去求慧娘,请她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帮自己一把。

慧娘一笑,写了一封信吩咐交给宋仕源,宋仕源看后,竟大呼一声,吐血而亡。

09

此时又值隆冬,天降大雪,慧娘正在赏雪,吴小姐就坐在她面前,等着拿酬劳。

丈夫犯了事,她被官卖为妓女,娘家嫌她丢 脸,装作没她这个人。

是慧娘为她赎了身,再许以重金请她去勾引宋仕源,逼宋仕源和离,再破他的财,败他的身子。

吴小姐流落青楼,早变得唯利是图,一口答应下来。

慧娘一笑,“你们还真是天生的一对”。

她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摆脱宋仕源的纠缠,二是为了报复。

当日宋仕源冒支银子时,情急之下模仿了慧娘的笔迹,被她一眼识破。

慧娘脑中灵光一现,想到当年的情诗也定是出自宋什源之手,他为了让自己乖乖当摇钱树,竟不惜嫁祸自己,他再站出来假充恩人。

那天她拿给宋仕源的信上只写了当年那首情诗,宋仕源见她得知真相,惊恐交加之下,竟一命呜呼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