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请注意保暖(您的冬季防寒保暖知识到了)

随着冷空气完全掌控我市,今天上海天空晴朗,早间由于辐射降温作用,气温继续向低点下探,中心城区最低气温-2度,有薄冰,郊区-5度到-3度,有冰冻或严重冰冻,白天阳光也只是起到装饰作用,气温上升困难,最高气温只有4度。这是本周最冷的白天了,风力依然不小,西北风4~5级阵风6级,沿江沿海地区风力更大,相对湿度60%~25%,天气寒冷,干燥明显大家务必做好保暖、多补水。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请注意保暖(您的冬季防寒保暖知识到了)(1)

天气趋势丨干燥少雨 气温低迷

未来十天左右,申城保持干燥少雨的总基调,多云天气为主,阳光上岗勤快,但是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一直都比较低迷,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在-1度到2度,郊区更冷,最高气温也没有明显起色,总体在10度以下波动。时值冬季,防寒保暖是首位,补水润燥不可忘,用火用电需注意。

今日天气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请注意保暖(您的冬季防寒保暖知识到了)(2)

未来几日天气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请注意保暖(您的冬季防寒保暖知识到了)(3)

寒冷天气里,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老年人要注意什么?寒冷天气下出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这些事关我们每个人健康的防寒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不清楚别担心,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带来一套实用应对攻略,注意查收↓

重点关注

1.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期间哪些人群更需要特殊关注?

答: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

2.为什么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对老年人影响更大?

答: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的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3.寒冷天气或气温骤降的敏感性疾病有哪些?

答:(1)心脑血管疾病: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2)呼吸系统疾病: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粘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3)其他疾病: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4.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有哪些?

答:身体失温的脆弱人群包括:

(1)没有充足食物、衣物或取暖设备的老人;

(2)睡在室内低温环境下的婴儿;

(3)长时间停留室外的人群——流浪者、徒步旅行者等;

(4)饮酒后的人。

5.身体失温发生时,会出现哪些症状?如何防护?

答:成人:寒战,虚脱;混乱,摸索手;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睡意。

婴幼儿:皮肤鲜红色、发冷。

如果发现存在这些信号中的任何一个,请及时测体温,若体温低于35℃,立即就医。当不能马上获得医疗救治时,请按以下方法升高体温:使其进入温暖的房间或住所;及时脱掉潮湿的衣服;采取相关措施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胸部、颈部、头部和腹股沟;服用热饮料帮助提高体温,但不能服用含酒精的饮料,同时也不要给意识不清的人服用。情况缓解后,需尽快就医。

防护措施

1、脆弱人群对寒冷天气风险感知能力差,如何应对?

答:寒冷天气(寒潮)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脆弱人群。但这些脆弱人群,对于寒潮风险的认识并不高,自身防护意识不强,在寒潮来临前或寒潮期间,应加强对脆弱人群寒潮风险的科普宣传,提高脆弱人群自我防护意识。例如关注寒潮来临前的预警,注意根据温度变化,加强室内和自身保暖等。

2、寒冷天气下出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答:寒潮期间居民出现身体不适,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等脆弱人群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寒潮天气或气温骤降时有哪些防护措施?

答:

(1)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

(2)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

(3)外出当心路滑跌倒。

(4)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病人、呼吸系统病人等慢性病患者应注意保暖,加强营养,适度锻炼,减少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6)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7)大风天气,外出注意高空坠物。

(8)关注天气预报,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