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

常言道“之乎者也”。“之”字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杨哥儿今天发个大招,教你搞定“之”的全部用法和意义。不仅能看懂,还能判断对——

先上口诀:

之字可代人事物,用作动词去往到;主谓之间要取独,定名之间可译的;宾前定后不翻译,音节衬词不理会;放在句首直译这,固定结构牢牢记。

文字分析:

“之”在句子中往往跟在谓语后面做代词,充当宾语;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当“之”后面是表地点的名词时,会用作动词,翻译为“到...去”;如“吾欲之南海”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宾语前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起到提宾的作用,可不翻译;如“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定语后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翻译;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1)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2)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3)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4)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5)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6)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7)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8)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9)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10)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11)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12)

现在应该差不多了吧!

那就跟杨哥儿来看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考过的这个“之”字

请上高考真题:

请指出下列虚词“之”的用法和意义。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2014四川,结构助词“的”。)

2、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013四川,助词,的)

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鸿门宴》)(2013湖南。代词,他,指项伯)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2012,天津,助词,的)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2012湖南,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此亡秦之续也(《鸿门宴》)(2011山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7、臣之壮也,犹不如也(《烛之武退秦师》)(2011安徽,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2010江西,指示代词,这)

9、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2010山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2010上海,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2010四川、2013湖南,代词,这样的事。)

12、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2009浙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2008福建,助词,补语的标志,得)

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007山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2007天津,代词,指这件事)

16、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007江西,定语后置的标志。)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2006安徽,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2005,全国,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2005天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逍遥游》)(2005,辽宁,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005天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2、四海之大,有几人钦(《五人墓碑记》)(2005浙江,定语后置的标志。)

怎么样?搞定了吗?

那就来一组练习,巩固之——

1、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狼》)( )

2、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

3、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

4、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 )

5、王之蔽甚矣( )

6、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

7、宋何罪之有?( )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

9、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10、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1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

13、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14、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

1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1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寡人之于国也》)( )

19、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20、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

2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2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

杨哥儿是爱你们的,呈上答案,快看看吧——

【答案】

1、代词,代物,指狼

2、代词,代人,蔺相如

3、代词,代事,这件事

4、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5、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指示代词,这

7、“宾语前置倒装”的标志

8、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9、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动词,到

1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动词,到……去。

13、代词,第一人称,指自己

14、代词,指这件事

15、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6、助词,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17、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19、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音节助词,无实义

20、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21、助词,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2、动词,到……去。

高考文言实词及含义(高考文言文中的)(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