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育儿教程(讲真的育儿高手)

职场妈妈育儿教程(讲真的育儿高手)(1)

文/夏至

“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和巴巴布拉伯。…您记住了么?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和巴巴布拉伯…” 巴巴爸爸的开头曲是我和宝宝共同喜欢的音乐,并且每次听到它,我都会回想起小时候那个坐在黑白电视机前等待“可里可里,巴巴变!”的我。

硕硕非常爱看巴巴爸爸的故事,最近我们看的是巴巴爸爸经典系列绘本。巴巴爸爸一家温馨、有趣、相亲相爱,每次看完故事,心里都洋溢着温暖和爱。最近,我有了一个有趣的发现,原来巴巴爸爸还是一个育儿高手!

1 人前不教子

《巴巴爸爸搬大树》这本书讲述了巴巴爸爸一家上山摘蓝莓时碰到一棵快要歪倒的树,树洞里住着猫头鹰和海狸。巴巴爸爸一家想办法帮助大树及猫头鹰、海狸搬家的故事。巴巴爸爸一家来到山上之后,就分头采摘蓝莓,画家巴巴伯看到风景很美,忍不住支起画架开始画画,之后,无论是巴巴爸爸变成桥帮助弗朗斯瓦过河还是大家伙帮助大树搬家,巴巴伯都只顾着画画。最后忙乎了一天回到家,大家肚子饿了,一起做饭吃,巴巴伯依然在画。

巴巴爸爸显然对巴巴伯的表现非常不满,但是他并没有当众斥责,而是走到巴巴伯的身边,对他说“大家都干活了,就你什么也没干!”于是,巴巴伯解释说他是想用画笔把这美好的一天记录下来。巴巴爸爸是个严父,从《巴巴爸爸的火星旅行》中对待犯错的巴巴布拉伯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但是他懂得尊重孩子,特别是他能理解大人的思维和孩子们是不同的。人前不教子,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更促进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

2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 巴巴爸爸的学校》这本书中讲到巴巴爸爸一家去学校时,发现熊孩子们把学校搞的鸡飞狗跳。这个时候很多家长的做法是打和骂,但巴巴爸爸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法。巴巴爸爸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喜欢养鸟,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画画儿。如果孩子喜欢汽车,那我们就教他机械知识,让他们一边玩一边学。”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来培养孩子,发掘孩子的长处,使其成才。

他的几个孩子,即便同一天出生,个性也完全不同。

黄颜色的巴巴祖,他是个有爱心的小家伙,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

绿色的巴巴拉拉,她酷爱音乐,会弹多种乐器。

橙色的巴巴利波爱读书,是最用功的孩子。

巴巴伯爱画画,走到哪里都不忘带着他的画笔和画册。

紫色的巴巴贝尔爱美,喜欢跳舞。

蓝色的巴巴布拉伯爱动脑筋,喜欢捣鼓器械。

红色的巴巴布拉伯是运动健将。

巴巴爸爸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及发展规律,所以他的孩子们都很阳光、快乐且各有所长。试想如果让巴巴拉拉去画画,如果让巴巴伯去跳舞,如果让巴巴布拉伯去读书……那么他们都不会开心,并且,难有成就。

反观我们家长也是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有时候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和自身发展规律,强迫孩子去上辅导班或者去锻炼自己并不喜欢的技能,不仅会扼杀了孩子的快乐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3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处理

《巴巴爸爸去度假》这本绘本讲的是冬天天气不好,孩子们在家里待得烦闷,巴巴爸爸带他们去海边度假,巴巴宝宝们本来玩得很开心,但是因为一点小事,吵起架来,每个人都自己玩自己的,互相不搭理,在建造各自小屋的过程中又打起架来,弄得浑身都是颜料,最后孩子们发现自己做了傻事又和好如初的故事。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自宝宝们开始吵架就看出了苗头,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介入,最终,宝宝们自己察觉出错误主动和好了。

现实生活中,父母发现孩子们起了冲突要么是讲大道理,要么是开始批评孩子甚至有时候会吼叫孩子、打骂孩子。这些做法最常见,但收效甚微。因为孩子终将长大,他们需要学会自己去面对与同伴的冲突,经由一次次的应对,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照顾他人情绪、避免产生冲突的能力。在孩子与同龄人的冲突中,家长的介入往往剥夺了孩子一次又一次蜕变成长的机会。

巴巴爸爸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很多宝宝都爱看巴巴爸爸,不仅仅是因为巴巴爸爸的巴巴变,更是因为喜欢巴巴爸爸一家的家庭氛围,宽松、包容、尊重。

我们陪伴孩子讲故事,不仅仅是叙述情节那么简单,还可以借鉴里面的育儿方式。不单单是感受巴巴爸爸一家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更要用心为孩子营造这样一个家庭氛围,用爱浇灌的孩子才能更懂得爱,爱自己,也爱别人;自幼获得父母尊重的孩子才能更自尊,尊重人,体谅人。

没有一种成功是不劳而获,同样,没有一个孩子是生而为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希望,在爱的浇灌下生长,风雨的历练中坚强,阳光的沐浴下闪耀。

可爱的孩子,愿你们,终将闪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